借日本動漫聲優修行之道,淺談國內聲優出路

2019-07-11     鑒動漫

在聊正題之前,先給大家普及一個詞——「吹替」。吹替是一個舶來詞,一般是指將國外的電影作品換成本國配音,用以方便國人觀看。而像動漫類型的作品,將日語替換成中文普通話,這樣一般被稱作「翻配」。

國語的配音界有很多優秀的老師,像當年《藍貓淘氣三千問》里為藍貓配音的葛平老師,他獨特的嗓音直到如今仍是90後難以忘懷的聲音,而《蠟筆小新》里野原新之助的翻配馮友薇老師也影響了兩代人的童年。

我們常常將配音演員稱之為聲優。聲優這個行業比較特殊,在國內,用嗓音去賺錢的職業,在國內大部分人的腦袋裡能想到的基本上只有演員和歌手,在過去很少有人了解並專門去學習過配音。沒有專門的聲優培訓機構,沒有系統化的學習流程,就業前景不明朗,這些因素導致國內的優質新生代配音演員的資源十分稀少,而他們中的人又大部分以自學為主。

在國內零幾年的時候,好的配音演員難招,大量翻配動畫都採用同一批配音演員,因此你會發現,小時候看得哪部日本動漫都是那幾種音色。2011年之後,國內配音環境稍微有所改善,一些有聲望的聲優老師合作開辦起了初具規模的聲優工作室,北斗企鵝、光合積木、729聲工場陸陸續續成立起來,聲優們有了可以報團取暖的地方,而這時候恰逢國漫初步興起,對聲優的就業環境也大有裨益。

但問題也隨之出現了,一個是源頭問題,我想成為一名聲優,如何開始?怎麼系統學習?哪裡有好的聲優培訓班?你從搜尋引擎查找這些內容,會發現與之相關的答案少之又少,一位新人聲優的培養也成了難事,儘管聲優工作室都在辦一些新人聲優培訓計劃,但無奈規模太小,難成氣候。另一個問題則是如今聲優也有了「自帶流量」的問題,電視劇、動畫的配音都會採用一些有人氣的聲優,於是頭部聲優壟斷了絕大多數業務,這也導致了很多製作公司不願採用新人聲優。

國內聲優出路難尋,那麼日本聲優的修行經驗能否作為國內聲優發展鋪路呢?那麼接下來就來聊一下日本聲優行業的那些可以學習的經驗。

日本聲優兩位一體的養成模式

日本是動漫產業第一大國,對於聲優這一職業的需求量極大。在日本,想要成為一名聲優,最普遍的方式就是在聲優養成所進行學習,畢業成績優秀的話就有機會被介紹到相應的聲優事務所中。踏入聲優事務所也就算進入職業聲優的第一步了。

順便一提,除了按照正常套路進入聲優事務所之外,也有一些聲優從小就進入這一行業,成為自由人聲優,並小有名氣,之後也就順理成章被邀請加入事務所,比如《魔法少女小圓》中鹿目圓香的聲優悠木碧,她在小學五年級就已經進入聲優行業,16歲加入了聲優事務所Pro Fit。當然這種機會實在是太少了。

進入聲優事務所之後,你並不需要以個人身份去接工作,而是由事務所攬下工作,並分配給各位聲優,而在競爭十分激烈的日本,想拿到一份能出人頭地的工作是很難的,但在國內就不一樣了,國內配音行業還是藍海,狼少肉多,因此我覺得聲優養成所加上聲優事務所的模式在國內同樣可以行得通,說不定效果還能意想不到的更好一些。

據有關資料指出,截止2017年年底,國內各大視頻網站上共上線各類動漫3882部,2018年上半年國產動漫上線數達到了25部,播放量達到了78.5億。而近5年以來,我國每年平均上映52部動畫電影,年均票房在42億左右,動畫電影的票房年貢獻率約10%。

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國內的動畫文娛產業已經達到了十分龐大的規模,而對於聲優來說也是機會多多,藉助日本聲優養成所加上事務所的模式,養成所負責培養聲優新人,而事務所則像藝人經紀公司一般將眾多聲優聚合在一起,妥善安排工作,這可以算是一種非常趨近於合理的成熟模式了。

日本聲優多樣化的收入方式

第二個需要借鑑的東西是聲優的收入模式。日本聲優的配音工作是按集付費的,一集片子無論你配音一集還是幾句話,拿到的收入都是差不多的,而頂級的年輕聲優與新人聲優每集拿到的報酬實際上相差不多。不過單純動漫配音這方面的收入模式,日本的模式並不一定具有參考價值,我個人更加傾向於多勞多得的形式,這樣才能激發聲優們的工作熱情。「自帶流量」的聲優報價較高,但另一方面作品的傳播度也會廣,新人聲優報價很低被選擇的機會很大,這也給了新人聲優出人頭地的機會。

我所講的要借鑑的東西其實是跳出動畫配音工作的其他方面,日本聲優在逐漸在往藝人方面發展,聲優藝人已經開始嶄露頭角。例如作為聲優的花澤香菜,如今已經在日本武道館召開了個人演唱會,還在中國開啟了巡迴演唱會,這可以說是一位職業聲優好的發展方向了,將幕後工作發展到台前,國內的聲優也可以打造成藝人。

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如今炙手可熱的中國男性聲優邊江,他在參加了綜藝節目《聲臨其境》之後人氣暴漲,還參演了電視劇《為了你我願意熱愛整個世界》《蘇染染追夫記》等作品,如今說邊江是一位藝人,一點都不為過。這就是一位聲優後期發展比較優秀的例子,開拓除了配音之外的其他道路,升級自己的品牌價值。

日本的聲優選拔及讚譽

第三個可以學習的地方是日本的聲音選秀及頒獎活動,國內針對歌手的選秀大家應該都有看過,頒獎活動也是以演員和歌手居多,但聲音選秀這一方面則是少之又少的。聲音是一個符號,在沒有「顏值」干擾的情況下聲音能夠直達人心,聲音是純粹的東西,因此對於聲音的判斷是不摻雜其他東西的,日本經常會搞一些網絡聲優選秀活動,藉此來發現一些聲音方面的可塑之才。

而頒獎活動則是對聲優們的肯定,無論你是外語電影的吹替,還是動畫的配音表演,都為一個角色塑造了靈魂和生命,他們的工作有資格被肯定。在日本每年會舉辦聲優大賽,給為角色配音的聲優頒發獎項,第一屆聲優大賽的主演男聲優賞是為魯路修配音的福山潤,而主演女聲優獎則被大崎娜娜的配音演員朴璐美斬獲。這種模式在聲優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之時也是可以被效仿的。

國內聲優想要走出自己的路,其實也不能盡仿他人模式,國內的配音工作比日本的更加五花八門,近些年興起的動態漫畫、有聲小說、廣播劇等等,對於聲優的難度要求相對較低,這些都是不錯的機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_LaR2wB8g2yegND45d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