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深夜,「雙黃連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的消息刷屏,
網友們眾說紛紜。消息發布後不久,
淘寶、京東等網站上大多數的雙黃連都被搶斷貨了,
還有網友曬出了在藥店門口排隊的照片!
報道顯示,雙黃連口服液已在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開展臨床研究。健康時報記者第一時間聯繫了上海市公共衛生中心相關負責人,他確認該院已參與相關的臨床研究。據悉,藥物臨床試驗是確證新藥有效性和安全性必不可少的步驟。因此後續療效需要等到臨床研究結果。
截至發稿為止,記者尚未得到中科院藥物研究所正式回復,也未能從中科院藥物研究所官網上找到相關信息。但中科院藥物研究所官網顯示,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已啟動由蔣華良院士牽頭的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藥物研究應急攻關團隊,在前期SARS相關研究和藥物發現成果基礎上,該研究所和上海科技大學聯合研究團隊發現一批可能對新型肺炎有治療作用的老藥和中藥,同樣由蔣華良院士牽頭。
其中候選藥物包括蛋白酶抑制劑茚地那韋(Indinavir)、沙奎那韋(Saquinavir)、洛匹那韋(Lopinavir)、卡非佐米(Carfilzomib)、利托那韋(ritonavir)等12種抗HIV藥物,2種抗呼吸道合胞病毒藥物,1種抗人巨噬病毒藥物,1種抗精神分裂症藥物,1種免疫抑制劑以及2種其他類藥物;同時該研究還發現,虎杖、山豆根等中藥材中可能含有抗2019-nCoV有效成分。而雙黃連或為該所預備開發的又一老牌中成藥。
此前國家衛健委和國家中醫藥局發布了第四版診療方案,上海市定點醫院中已有41例新型冠狀病毒確診患者應用中西結合方案進行治療。上海市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藥專家組組長、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終生教授吳銀根專門強調,目前只主張給在第一線接觸病人的人,提供一些解毒祛風化濕的輔助性沖劑,提高他們的抵抗能力。他強調上述沖劑不是預防新型冠狀病毒的針對性藥物,並不適合向社會推廣。
值得注意的是,健康時報記者查閱資料發現,雙黃連合劑的不良反應較多。《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2014年)》顯示,在2014年中成藥口服製劑不良反應報告中,雙黃連合劑(口服液、顆粒、膠囊、片)排名第一,不良反應最多。
在《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2013年)》顯示,在2013年中成藥口服製劑不良反應報告中,雙黃連合劑(口服液、顆粒、膠囊、片)排名第二。同時,在雙黃連口服液藥物說明書中,健康時報記者發現並非所有人都可以服用該藥。
很多人看到消息後紛紛自行購買,專家表示這也不提倡的。
雙黃連口服液藥物說明書顯示,該藥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服用滋補性中藥;風寒感冒者不適用;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年老體弱及脾虛便溏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發熱體溫超過38.5℃的患者,應去醫院就診;服藥3天症狀無緩解,應去醫院就診;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等。
丁香醫生也發布文章
《為什麼不該用雙黃連預防新型冠狀病毒?》
文中指出,雙黃連過去有大量不良反應證據
2013~2014 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顯示,雙黃連合劑(口服液、顆粒、膠囊、片)在中成藥口服製劑中不良反應中名列前茅,發揮穩定!
圖片來源:
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2013 年)
圖片來源:
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2014 年)
今早,人民日報也發表微博表示「抑制並不等於預防和治療!特別提醒:請勿搶購自行服用雙黃連口服液」。
1月31日新華社記者從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獲悉,該所和武漢病毒所聯合研究初步發現,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目前該發現仍是初步研究,該藥已在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開展臨床研究,對病人如何有效還要做大量的實驗。特別提醒:按照@世界衛生組織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用於預防和治療新型冠狀病毒的藥物。特定的治療方法正在研究中,並將通過臨床試驗進行測試。再次提醒:普通人請勿自行服用雙黃連口服液,運用中醫中藥,脫離辨證論治都是不準確的!治病請遵醫囑。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用於預防和治療新型冠狀病毒的藥物。特定的治療方法正在研究中,並將通過臨床試驗進行測試。
來源 健康時報 人民日報
值班編輯 李梓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Z3oBHAB3uTiws8KX70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