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16位相聲新人拜師,李金斗立了哪些規矩?

2019-11-03   北青文娛

16位徒弟向5位師父三鞠躬,接過北京曲協送的扇子、醒木、手絹這3樣相聲表演道具,自此將傳承師父的相聲表演技藝……11月2日晚,第十屆北京青年相聲節集體收徒儀式在民族文化宮大劇院舉行。這其中,中國廣播藝術團說唱團國家一級演員付強收的徒弟最多,共有7名青年相聲演員拜在他門下,現場唯一的女徒弟張智婧則被嘻哈包袱鋪演員總隊長程磊收入門下。

本屆相聲節集體收徒儀式由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北京曲藝家協會承辦,旨在落實中央及北京市有關文件精神,移風易俗,增強收徒活動的儀式感。

視頻加載中...

近千名觀眾見證集體拜師 相聲傳承改革適應新環境

當晚,北京曲協名譽主席李金斗主持了收徒儀式。他捧著話筒,向台下的近千名觀眾頻頻揮手示意:「您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沒有您的幫助和熱情的掌聲,就沒有我們相聲演員的今天。此刻您就是這些相聲新秀集體拜師的見證人,將來他們不管走到哪,都是要感謝你們的……」李金鬥話音未落,現場爆發出雷鳴般的鼓掌聲。

緊接著,第五代相聲傳人、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於連仲老先生也作為見證人上台發言。他稱,去年去世的相聲名家常貴田生前曾跟他說過,過去說相聲需要跑碼頭,今天在北京,明天跑天津去了,所以需要引師。另外還需要保師,師父出去了,家裡出了事由保師來處理。還有代師,即師父到別處去了,這裡還有人給徒弟授課。

「以上這些都是傳統拜師要走的程序規矩,現在的相聲演員都在一個單位,不需要引師、保師、代師這樣的老規矩了。為此,拜師學相聲在今天這種環境下需要改革。」於連仲還打趣道,這16位徒弟集體拜師,若要上酒樓,那得擺好幾桌宴席,花費很多錢。如今在這裡拜師,也算是厲行節約,樹立良好的行業風氣。

對此,於連仲希望師父能夠真教,徒弟能真學,出人,出書,走正路,這才是相聲藝術薪火相傳的良性軌道。

拜師儀式開始後,付強、應寧、程磊、王磊、王夏冰這5位師父懷抱鮮花坐在椅子上。16位徒弟集體向他們三鞠躬後,各自獲得了北京曲協贈送的扇子、醒木、手絹這3樣相聲表演道具,自此他們將傳承師父的表演技藝。

​唯一女徒弟初步掌握傳統相聲曲目 結合新媒體發掘新素材

值得一提的是,付強此次收的徒弟最多,姜少鋒、李霢、莽瑞坤、爨祖剛、杜雲峰、張小東等7位相聲新秀均拜在他門下。對此,付強發表感言稱,其實收徒只是一個形式,收了徒弟,就要真教,把他學到的相聲技藝,不走樣地教給徒弟。

「所謂傳承,就是要傳授好的相聲藝術,傳遞相聲清新的颱風,傳播相聲所有的正能量,承就是承載希望與未來。我們老中青相聲演員,無論哪個年齡段,都要為我們的相聲越來越輝煌壯大而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現場唯一的女徒弟張智婧被程磊收入門下。拜師儀式結束後,張智婧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時稱,95後的她來自河南,在北京上學時最初想演喜劇、小品,後來發現相聲表演方式比較多樣化,她很喜歡這種多元素融合的颱風,於是在2012年開始接觸相聲。2015年她認識了程磊老師,程磊教她傳統的貫口相聲,比如《猜燈謎》《八扇屏》《報菜名》等經典曲目,經過一段時間的苦練,她都掌握了,在學校里上台表演,贏得師生們的好評。

作為95後,張智婧除了玩抖音、快手等短視頻新媒體,也會將這些平台上發現的新鮮事物融入她的相聲創作素材,作為包袱,拉近與年輕網友觀眾的距離。對於她的這種嘗試,師父程磊誇她腦子很靈活、語言思維反應很敏捷,在塑造傳統相聲人物關係的同時,善於捕捉新事物,對故事重新架構,他喜歡她這樣的創新風格。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恩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