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有趣鄭州第405篇原創文章
全文字數: 3758
閱讀時間: 8分鐘
今晚20:30,多愛鄭州一點點
鄭州老城區里,很多路多年來都一個樣子,舊時光的記憶隨時去都能尋回。而有些路則隨著城市發展一起改變,成為鄭州的嶄新記憶。
淮北街和淮南街,一條路,以淮河路為界,分成了兩個名字。
北邊的淮北街,是凝固時光的老街模樣,南邊的淮南街,倒是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一條路,有這座城市的過去,還有生活在這條街上人們的未來。
丨現在有多少人還記得兌周路
不是淮北街嗎
咋變桃源南街了
之前掃桃源路的時候,有好幾條這樣的評論:
怎麼沒提到那個什麼什麼店,也十幾二十年了。
不是不寫,而是那幾家耳熟能詳的美食老店,在淮北街上,而不是桃源路。
丨有趣君一直篤定地認為,從這裡開始就是淮北街了
但這樣跟人解釋,地圖也是這樣顯示的,這兩天有趣君跑去桃源路和淮北街交叉口的位置,赫然發現這段路不是淮北街。
明晃晃的路牌顯示——桃源南街。
嗯?!
丨被路牌打臉了
對生活在這一帶的人們,對老鄭大、二中、桃源中學(前交通學院)的學生們來說,桃源路和隴海路前的淮北街(糾正:桃源南路)這一段,是一體的,是「孟不離焦、焦不離孟」的關係。
尤其一些美食老店,既是舊時光的情懷代表,又在新時代里成為網紅擔當。
丨靠近桃源路的很多家店,都是10年20年起步,比如這家將近30年的修車鋪
每有老鄭州知名小吃必榜上有名的這些老店,是附近居民和學生的日常。
在這裡出沒過的人們,大概鮮少有人,沒吃過馬記和馮記的麻辣串;沒在清香齋里吸燴麵;沒去都市村莊裡買零食;沒坐在百富漢堡嚼過薯條。
丨眼熟吧
跟隴海路交叉口的四個角,多少年來也鮮少變化。
東北角是超市角,從思達和九頭崖雙超爭霸,到左右間頂替了日漸衰落的九頭崖超市,依舊不改兩家超市競爭的局面。
丨思達也變了,成了鄭州華聯超市
記憶里,兩家超市門口壘了高高的牛奶箱,各種促銷的標籤貼在門口,還有一直循環播放特價消息的大喇叭不停吆喝。
超市而已,價格戰打得挺起勁。
丨這家羊肉湯館也挺多年
超市角的斜對面盤踞著佳和家居,這個不甚起眼的家居賣場,說來也是神奇,這附近既沒有成片的建材商城,也談不上是交通便利的樞紐路段,居然能在此經營了22年。
丨不知道宜家的開業,會給這樣的老式家具市場造成怎樣的衝擊
西北角和東南角都有知名飯店。
西北角這個可能沒幾個人能第一時間想起名字,但說起「蘿蔔香」,就有不少人恍然大悟。
(可見一個奇葩的飯店名能給人留下多麼深刻的印象。)
丨路過蘿蔔香很多次,店名改了也沒進去過
而這倆角落裡都有的邢中原雜麵條,之前有趣君專門寫過,鄭州雜麵條界赫赫有名的排隊王,之一。
麵條好不好吃見仁見智,不過這家的滷味倒是眾口一致的好評。
(要不,邢中原考慮下再做個滷味店)
丨這家門頭小的,凌晨十二點從門口經過時還有食客在吃飯
丨之前專門寫過,晚上排隊的架勢嚇人
除了寒暑假的其他日子裡,這裡人流如梭,不同食物的香氣交融在一起,飄過那家二十多年的修車鋪,掃過那家十幾年的網吧,路過這些說不清年頭的老店,來到隴海路的1路汽車站。
路寨到了
下一站兌周路站
常坐1路公交車的鄭州市民,都會喚這附近的公交站為「骨科醫院」。原因當然是附近的地標,就是骨科醫院。
早十幾年前,這一站曾正式命名為兌周路站,不過這麼拗口的名字,遠不如骨科醫院來的順口。
丨隴海快速路建成後,沿路的樣子都變了
兌周路,正是淮北街(淮南街)的舊名。
原先1路公交車兌周路站的前一站叫大學路路寨,寨,非砦,甭管哪個zhài,都指的是一個地方——路砦村。
丨1路公交車行走隴海路多年,如今也跟快速公交接了軌
路砦村,根據路氏宗派圖推測,自明正統年間遷至此地,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了,不過也有推算路氏遷鄭,早於宋元年間。
名為路砦,自然路姓人居多,路家人尚武,曾經一個跑馬場就占地三四十畝,還有族人中過武舉,出了位娶了郡主的郡馬,而這裡也漸漸發展成路姓的主要遷出地之一。
位於鄭州文化北路的北路砦,據說便是從此地遷出的。
丨淮北街從北向南的第一個路牌
丨富田隴海花園門口矗著的四位女神讓人印象深刻
以上資料來源於早年的報紙報道,畢竟在有趣君出生的年頭,路砦村都已經告別耕地,由村落變為城市了。
想一想,1989年之前這一代還是耕地和溫室大棚,那時候的鄭州市區,才多大一點兒。
丨偶爾還能找到過去名為兌周路的痕跡
如今,大學路路寨站名改為隴海路大學路站,兌周路站名改為隴海路淮北街站,站名的地理方位一目了然,跟過去的名字相比,似乎少了點什麼。
丨鄭州有幾個路砦?
不過,路砦小學的名頭依然告知著旁人這裡的歷史,還有路姓人生活在附近的小區里,張羅著修繕家譜。
只要還有人在,過往就不會湮沒。
上學一條龍
走不出的淮北街
從老鄭大出發,過了隴海路一路向南,分別途徑鄭州十九中隴海校區、路砦小學、汝河路小學、鄭州二中南校區、黃科大、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鄭州七十四中。
丨十九中的這個校區,跟百花里紅牆深處那個畫風完全不同
丨二中南校區是用現成的學校改建的,看著也不咋新
一條路涵蓋了小學、中學和大學。寒窗苦讀十幾年,結果離不開一條街,在這裡是可能發生的真事兒。
到了考學的年紀,發現能考上每日經過的鄭大居然還挺難的,小學——中學——大學都不離開淮北街這件事並不容易達成。(即使上了鄭大,也得去科學大道,不給淮北街轉悠了)
丨交通學院的家屬院在學校舊址(今桃源中學)附近
交通學院新校區就得跑到淮南街漢江路了
在汝河路小學上了六年,又在鄭州二中(桃源路校區)待上六年,十二年的少年時光都留給了淮北街的孩子,曾豪言壯志,要吃遍淮北街(再加上桃源路)的每一個大小餐館。
十二年誒,怎麼可能吃不完。
丨其實汝河路小學沒挨著汝河路,而是民安路
鐵板豆腐、麻辣串、雞蛋灌餅、過橋米線、番茄肥牛米線、烤魚......
這些美食即使不加上店名作為前綴,可能一些人也知道說的是哪家店。
丨汝河路口的侯記烤魚
民安路口的郵筒都超過20年了
結果,真沒吃完。
想著「明天吃這家、後天吃那家」的「宏偉藍圖」還沒實現,人就畢業了,覺得「時光漫漫,明天做也來得及」的孩子,仿佛一瞬間,就不再是少年了。
長大後回憶年少,總是唏噓。但這條街是不會落寞的,它還會迎來一批又一批少年,在這裡留下屬於他們的青春記憶。
出乎意料長的淮南街
過了淮河路,淮北街搖身一變,成了淮南街。
淮南街的畫風和淮北街完全不同,越往南走,感覺越新。
丨淮南街做了挺多文化牆和文化廊
這個石桌損壞後的代替品咋看咋搞笑
位於淮河路口的綠雲小區,二十多年的「老」小區,綠雲之名源於月季品種,月季花正是鄭州市花。
綠雲小區當年的輝煌從名字就可見一斑,它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全國第三批城市住宅小區建設試點之一,建設的時候有大領導來視察,建成後還拿過「全國城市住宅小區建設試點綜合金牌獎」。
丨綠雲小區看起來還挺美好的大門,但鏡頭稍微左移一點,就能拍到在小區牌子下睡覺的人
有趣君查詢到以上資料的時候,同時也看到住在該小區的業主們為成立業主委員會而努力,有業主編了順口溜抱怨小區現狀:「垃圾堆如山,隱患真不少,物業只收錢,綠雲是菜園。」如今綠雲的落寞也如此明顯。
綠雲小區的斜對面,是樓房看起來更新的升龍世紀花園,淮南街的大部分路段,由像這樣新舊交替的小區組成。
丨淮南街沿路小區眾多,新舊不一
航海路附近的孫八寨早已改造,長江路附近已看不出昔日舊家電市場和金海農貿市場的蹤影,拔地而起的新小區挨著老舊的單位家屬樓。
這樣的景象,仿佛是這十數年鄭州城中村改造、城市擴建、房地產市場發展的一個縮影。
丨途中遇到這樣的輸電線路塔,還以為自己走到城郊了
淮南街出乎意料的長,過了長江路後居然還有相當一段距離,一直到達南三環才結束。
鄭飛集團守在淮南街的盡頭,家屬區、醫院、酒店一應俱全的配置,都是鄭州昔日大廠風采,不過這裡不舊,很新。
丨淮南街從南向北方向的第一個路牌,後面就是鄭飛醫院
連接現實與未來
有趣君走這些老城區掃街時,總想多記錄一些對曾出沒在這裡人們而言——那些特殊的記憶坐標,某一家老店、某一個地標、某一處風景。
丨在淮北街偶遇的老人,有一種退休生活的閒適感
丨在淮南街偶遇的老人,跟在淮北街遇到的畫風不太一樣
變化不大的淮北街,迎來送往一批批長大的少年,用美食留存他們的青春懵懂。
一直在變化的淮南街,或許在未來,也會有一些建築成為地標,一些店鋪成為回憶。
丨公交線路告訴你:淮南街比淮北街長得多
在淮南街的南頭,坐上S125路公交車,這輛車能帶著沿路的居民,走過整條淮南街和淮北街,穿過桃源路和興華北街,來到地鐵1號線的綠城廣場站。這是幾年前鄭州公交延伸至小區的便民路線。
改變,正是鄭州——這座快速發展的城市生活的常態。
丨掃街時正趕上街道換地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