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來源;農資導報雜誌
番茄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蔬菜,有人也把它當做水果來吃。那麼如何才能使得番茄擁有更高的品質以及增加產量呢?今天,我們根據查閱了相關雜誌以及各個官方網站給大家普及一下。
一、種植時間
種植可在春季的2-6月份,也可以在秋季的8-10月份進行,氣溫忽高忽低的時候不能種植,特別是長江以北的大多數地區。
二、種植方法
1、購買種子:選用適合當地種植的品種,一般選擇抗性較強的,能夠減緩發病機率的。目前在種植中表現較為抗病的品種有:強豐、滿絲、合作903、中雜105、中研958、毛粉802、中蔬6號、佳粉2號、密植紅、蘇杭11等抗(耐)品種。如果有條件可以小範圍嘗試幾個品種作為試驗,看哪個效果好儘量大面積選種哪個。
觀察番茄苗長勢
2、種子催芽:用52℃溫水浸種30分鐘,然後進行種子催芽。催芽可在高錳酸鉀的溶液里浸泡10分鐘左右取出。用乾淨的水沖洗幾次,再用紗布包好,等它種子露白就能種了。
3、準備基質:基質不能含有太粘重的土,要使得土壤透氣性好,避免影響番茄苗根部的呼吸。此外,可加入腐熟後的肥料作為基肥。
4、進行種植:多選擇連續2年均沒有種過茄子、辣椒等茄科作物的土地作苗床,先培育幼苗,待幼苗生長至8~10厘米高時,再移栽至大田種植。
8~10厘米番茄幼苗
三、病害防治
輪紋病是影響番茄生長的病害之一,在大棚、溫室和露地栽培都占有很高的幾率。該病發生早、流行的時間長,會造成番茄的嚴重減產。有數據顯示,這個病重導致番茄減產30%以上,這個病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到底該咋防治呢?咱們一起來看看!
該病出現在番茄的幼苗期和成苗期。幼苗期在莖基部產生褐色環狀病斑。成株期莖、葉和果實上都可發病,發病大多從下部葉片開始,受害葉片最初出現暗綠色病斑,慢慢向上部葉片擴展,嚴重時下部的葉片萎蔫枯死。同時,會引起葉柄、莖稈和果實的發病。
受病害影響的番茄
四、防治措施
1.輪作種植。
前面種植方法裡已經講過,番茄種植多選擇連續2年以上均沒有種過茄子、辣椒等茄科作物的土地作苗床。一般農作物都是需要輪作的,不僅僅是番茄了。
2.科學管理。
合理密植。一般每畝定植4000株左右,達到通風透光的目的。
控溫控濕。一般溫度控制在18℃~20℃,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60%~70%。
合理種植,控溫控濕
清溝排漬。遇上大雨天氣,田間容易出現高低不平的現象,這樣會淤積大量的水,一定要及時排水,然後在低洼地則採用高畦栽培。
控水栽培。番茄對水分的要求比較嚴格,一般在晴朗的天氣適合澆水。定植初期應控制水,開花前適當澆水,直到第二輪果穗形成後再及時澆足水,促進果實發育膨大。
人工防病。在番茄的生育過程中,還應及時進行中耕培土和插稈防倒,並及時摘除下部老葉、病葉,同時將老、病葉及時帶出棚外深埋。
將老、病葉及時帶出棚外
好了,今天的介紹就到這裡了,我們是科技農場,專注於農業知識的科普,您的轉發和關注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