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是成都的南大門,重慶的西大門

2020-02-07     獨行客地圖帝

四川省宜賓市和瀘州市的相似程度比較高。比如二市都位於四川省南部,都瀕臨長江,都與外省接壤,都是川酒重鎮,各產一種名酒。由於宜賓稱為「萬里長江第一城」,瀘州位於宜賓以東,有時被人戲稱為「萬里長江第二城」。瀘州雖因地理原因沒有得到「萬里長江第一城」的稱號,但瀘州的戰略地理位置卻非常重要,堪稱是成都門戶。你會說瀘州距離成都有二百多公里,能算是成都門戶嗎?還真能,瀘州不但是成都門戶,也是蜀中的南大門,重慶的西大門。

​瀘州在東漢建安十八年(213年),當時割據西川的益州牧劉璋從犍為郡分出一部設江陽郡,郡治就在現在的瀘州市區。咱們注意這個時間點---213年,一年後劉璋的基業就被同宗的荊州牧劉備奪去。劉備並沒有撤銷江陽郡,因為劉備知道,江陽郡對他的蜀漢江山來說太重要了。

蜀漢疆域由兩個部分組成:北邊的四川盆地和南中,南中就是現在的雲南、貴州大部,緬甸東北部。四川盆地號稱天府之國,可以基本滿足蜀漢的糧食需求。南中沒有四川盆地發達,但這裡有豐富的戰略資源,比如耕牛、鹽、鐵、金銀等。劉備知道南中對他的重要性,設庲降都督,治所在建寧郡(雲南曲靖)。

​能出任庲降都督的都是蜀漢重臣,比如鄧方、李恢等人。南中包括建寧、朱提、越嶲、牂柯、雲南等郡,而瀘州正好卡在南中與蜀中的地理分界線上。蜀漢有足夠的實力控制南中,但萬一南中有變,瀘州(時稱江陽)就成了防禦南中的大門。只要守住瀘州,就可御南中之敵於蜀門之外。

另外,瀘州沿長江東下不遠就是蜀漢的大郡——巴郡(今重慶市區)。守住瀘州不但等於守住成都,也等於守住了巴郡。劉備從荊州出兵入川遇阻,諸葛亮留關羽守荊州,派大將趙雲率兵沿江西進取江陽和犍為。諸葛亮這一招非常關鍵,趙雲取江陽,就等於關上了南中北上援救劉璋的大門,劉璋已在掌中矣!

​瀘州作為蜀中與南中的連接點,以南是南中,以北是蜀中,以東是巴郡,古人稱「江陽地扼南北,最為要緊之地。」那麼如果南中之敵控制瀘州,如何進攻成都?走水路啊。瀘州位於長江北岸,沱河在此地匯入長江。沱河是長江上游非常重要的一條支流,北起九頂山,經金堂、簡陽、資陽等地南下在瀘州奔騰入長江。簡陽在成都以東不遠,兩地之間只隔著一座易於攻取的龍泉山。如果從瀘州進攻成都,最快需要多久能實現目的呢?古人說得很清楚:不到十天,這還是在古代交通運輸不發達的情況下。

​無論是從南中方向還是從荊楚方向攻成都,瀘州都是成都的南大門,是半點不容出問題的。不過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如果北方之敵穿秦嶺南下攻下成都,那麼瀘州就成為南方王朝的西大門,守住瀘州則重慶、荊楚、江東無憂。

南宋有一個大名鼎鼎的理學家名叫魏了翁,他於宋理宗紹定五年(1232年)出任瀘州知州。你別看瀘州在當時的四川位置相對比較偏僻,卻是南宋的軍事重鎮之一。當時的歷史背景是中原的金朝即將被元朝(分為蒙古帝國和元朝,以下皆稱元朝)所滅,滅金後,元朝要攻南宋,最有可能的方向就是出漢中、成都。魏了翁考慮到這一背景,他來到瀘州後,修建工事,做好了應敵準備。

​幾十年內,瀘州無憂,但瀘州卻被一個南宋著名降將送給了元朝,他就是劉整。劉整曾是南宋名將,號稱賽(李)存孝,理宗景定元年(1261年)出守瀘州,為風雨飄搖中的南宋王朝固守西大門。劉整本來是想為南宋王朝賣命的,但因為他是從北方金朝統治區南下投宋的,又立大功,遭到了呂文德等人的嫉妒,最終逼反了劉整。劉整降元,瀘州等地為元朝所有,等於打開了向東的門戶。南宋丟掉了瀘州,西線防禦體系幾乎崩塌,古人云:「瀘州入元,則宋亡可待矣。」

到了明清兩朝,瀘州依然是成都的南大門,重慶的西大門,雲南的北大門,戰略地位非常重要。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N0MdHAB3uTiws8KqF-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