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的人工輸精,現在已經非常普及了;但許多人卻不知道上世紀七十處代,我國也曾普及豬的人工輸精,但那時徹底失敗了。在1999年,我開始接觸豬的人工輸精時,許多老專家都抱懷疑態度,因為他們失敗過。今天我們通過解剖的角度來談豬的人工輸精,對人工輸精會有一個新的認識。
首先談一下豬的人工授精優點。第一個優點是提高優良種豬的利用率;如果採用本交,一頭公豬只能負擔三十頭左右的母豬;但如果是採用人工授精,那一頭公豬可負擔一百頭以上的母豬,公豬的優秀基因就可以影響這一百多頭母豬的後代。其次是可以克服體格大小的差別;對於大型豬場,可以根據公豬和母豬的體格來選配;但對於小豬場,公豬的數量是有限的;如果遇到大公豬配小母豬,小母豬往往是受不了那麼大的體重;而如果是小公豬配大母豬,往往很難成功。第三是減少疾病的傳播;因為現在人工輸精都使用已經消過毒的一次性輸精管,很難將病原帶進母豬生殖道;而本交則很難避免,如果公豬本身有病,那就會直接通過陰莖傳染給母豬。
另外,人工授精還可以異地交配;只要將精液從一個地方運到另一個地方,就可以完成公豬與母豬的交配;比如我們想用美國的公豬與我國的母豬交配改良,當天就可以到達;但如果是引種公豬,那可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因為動物入境是需要長時間隔離的。當然人工授精還可以節省人力、物力、財力,提高經濟效益;取一份精液與趕一頭公豬相比,那是方便太多了;少養公豬,就節省了飼料,也節省了人工和其它消耗。但人工授精也有其缺點,這是上世紀七十上代我國普及人工授精失敗的主要原因。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曾出現以下的幾種問題。第一個是母豬子宮內膜炎增多;第二是受胎率低;第三是產仔數少。但這幾個問題並不是人工授精本身存在的,而是操作不當所致。子宮內膜炎多,是因為上世紀輸精管不是現在的一次性輸精管,而是橡膠輸精管重複使用,但由於當於消毒意識淡薄,再加上條件所限,輸精管的消毒很不到位;如果一頭母豬有炎症,就很容易傳遞給其它母豬。受胎率低和產仔數少,除與操作有關外,還與精液質量差有關;現在使用的稀釋液都是經過嚴格配製,質量有保證;但那時的稀釋液卻是臨時配製,如果原材料質量不過關或操作不當,那稀釋液的質量就難以保證了。所以,過去失敗的各種原因,現在都已經克服了,人工授精的效果不但不比本交差,而且還有很大的提升。
這張圖顯示的是人工輸精的過程。第一步,先潤滑輸精管前端的螺旋形體,用專用潤滑劑均勻塗抹就可以;第二步,插入輸精管前端的螺旋形體;第三步,確保輸精管前端的螺旋形體的尖端緊貼陰道的背部表面;第四步,逆時針方向轉動輸精管前端的螺旋形體以鎖住子宮頸;第五步,將精液管與輸精管前端的螺旋形體聯結,並抬高精液管以驅使精液流入。看了上面的步驟,人工輸精是非常簡單的,每個人都很容易學會操作。但在生產上,為什麼有的人輸精受胎率高、產仔數多、母豬健康?而有的人輸精卻受胎率低、產仔數少、母豬被感染呢?關於這個問題,我們下節將通過解剖知識討論這些問題,力爭讓每個人都能掌握人工授精的技巧,提高生產成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KO2aW4BMH2_cNUgWAU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