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送心]
在中國近代史上,宋慶齡絕對是濃墨重彩的一筆。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名譽主席的她,將自己一生的全部心血都獻給了國家和人民,令人敬仰。
圖1
殊不知,當摘掉榮譽的桂冠之後,宋慶齡也只不過是個疾病纏身,親友離散,無兒無女的普通人,就連後事也是由兩個保姆承擔起來的。
仔細回顧宋慶齡一生,似乎永遠都在分別的路上,沒有盡頭。
親人反目
1927年8月21日,宋慶齡趁著夜色,坐上了路邊一輛小汽車,悄無聲息離開了上海,她此行的目的地正是蘇聯莫斯科——全世界無產階級矚目的聖地。
同時,隨著宋慶齡的離開,宋氏三姐妹也在各自的道路上越走遠越遠。
圖2
大姐宋靄齡是個極其愛財的人,對錢的追求已經到了沒有底錢的程度,丈夫孔祥熙也是個地道的商人,兩人都是無利不起早的人。
作為資本家的他們,以剝削別人為榮,與倡導跟共產黨合作的宋慶齡是天然的敵對方。
1926年,武漢工人大罷工,孔祥熙蒙受了極大的損失,宋靄齡意識到了危機,如果全國各地這樣的事越來越多,他們手裡的錢早晚都要交出去。
圖3
所以,當小妹宋美齡和蔣介石的愛情愈演愈烈時,宋靄齡十分支持,她認為蔣介石是她翻身的好機會,於是在宋氏家族中上下遊說,讓大家同意這門婚事。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宋慶齡一直堅守亡夫孫中山的意志「聯俄、聯共、扶助農工」,於是當即在報紙上和共產黨站在一起抨擊蔣介石。還離開了蔣介石所在的國民政府,表達自己不與對方同流合污的態度。
蔣介石被氣得狠了,一怒之下聯繫了杜月笙一邊給宋慶齡製造麻煩,一邊準備刺殺她。宋美齡和二姐宋慶齡一向感情和睦,她在美國留學時,就是宋慶齡在全程照顧。
圖4
於是,看在宋美齡的份上,蔣介石放棄了刺殺計劃。宋慶齡卻為了挽回局勢,繼續爭取共產國際的支持,打算前往蘇聯。然而,這個計劃遭到了宋家人的一直反對。
這時,宋慶齡還不知道,宋美齡與蔣介石的婚事已經是大家心照不宣的默契,這意味著在兩姐妹中,宋家人都選擇了宋美齡,以及她背後的蔣介石。
宋慶齡作為唯一一個反對親事的人,被所有人蒙在鼓裡。直到婚事被報紙上刊登出來,宋慶齡才知道自己是被放棄的那一個,此時她已在蘇聯。
圖5
不僅如此,大姐宋靄齡還向蔣介石獻計,給宋慶齡潑髒水,造謠她去蘇聯是為了改嫁,改嫁對象正是和她一起去蘇聯的同志陳友仁。
宋慶齡氣得渾身發抖,大病了一場,她實在想不通為什麼宋家會這樣對她。當初如果不是因為父親宋嘉樹和丈夫孫中山的革命友誼,宋家不過是普通的商人,怎麼可能有如今的權勢地位。
如今,他們卻在亡夫去世兩年的時間裡,背叛了他,拋棄當初一起扶持的革命情誼,這讓宋慶齡怎能不心痛。
圖6
這份心痛一直延續到了1936年,當宋慶齡在體檢時發現自己的子宮上有個腫塊時,果斷將子宮切除,以此來證明自己的清白和絕不再嫁的決心。
其實就算不切除子宮,宋慶齡也不會有孩子了。1922年,陪著孫中山開展護法運動的粵系軍閥陳炯明叛變,威脅到了孫中山先生的安危。危難之時,宋慶齡當機立斷,讓部下護送丈夫先離開,自己留下斷後。
最終,孫先生順利脫困,可宋慶齡卻因為連日奔波操勞而流產,並且喪失生育能力。對於一個女人來講,這本就是一個沉重的打擊,誰知,兩年後孫中山就病逝,留下她一個人青年守寡。
圖7
可沒想到世間的風霜刀劍依舊不肯放過她,各種各樣的謠言和髒水向她襲來,逼著她最終只能以自殘的方式證明清白。
對於宋家人來說,這些事情都不是他們關心的重點,此刻隨著蔣介石水漲船高,宋氏家族躋身為民國四大家族,所有人沉浸在權利和金錢帶來的喜悅里。
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宋慶齡也清醒地意識到,只有自己才是堅定的革命者,只要她一天堅持革命,就會與宋家分道揚鑣。
事實也是,在政治的參與下,宋家兄妹漸行漸遠。宋慶齡自己也生活在國民黨的嚴密監視之下,好在她不是孤單一人,上天將「李姐」送來她身邊,兩人不似親人,卻勝似親人。
是主僕也是親人
李姐,名叫李燕娥,是宋慶齡的保姆也是管家。說起來她比宋慶齡還要小二十歲,可她卻把宋慶齡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讓宋慶齡心甘情願用「姐」來表達對她的感激與認可。
圖8
說來李燕娥也是個苦命人,她從小父母雙亡,跟著叔父在船上漂泊長大,吃盡苦頭。16歲時,叔父把她「賣」給一個「流氓」當老婆。
婚後李燕娥飽受丈夫的打罵和折辱,好不容易才逃了出來,從廣東一路北上到上海投奔親人譚媽。1927年,宋慶齡身邊正在招收保姆,李燕娥被幸運地選中了。
李燕娥從來沒見過像宋慶齡一樣溫和又富有同情心的夫人,她的整個人生都因為認識夫人變了個樣。
因為她身材矮胖,夫人就專門讓人為她訂做了一張特殊的矮床,讓她能每天睡個好覺。
圖9
當她遠在廣東的丈夫聽說自己在上海做保姆時,曾經想法設法的騷擾她,跟她要錢。也是夫人專門讓自己的秘書黎沛華出面,幫自己從婚姻的囚牢里解脫出來。
夫人也從來沒有把她當做下人,每次吃飯都會讓她和自己一樣坐在主桌上。到了晚年,宋慶齡還為她規劃墓地,讓她和自己葬在一起。
對李燕娥來說,和宋慶齡生活在一起的每一天,她的心都像泡在溫水裡,舒服又熨帖。李燕娥是個赤城而又直爽的人,她唯一能回報夫人的地方就是奉獻出自己的一生,好好替夫人打理這個家。
宋慶齡患有家族遺傳的蕁麻疹,每次犯病身上都瘙癢難耐,李燕娥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圖10
為了緩解宋慶齡的病痛,她每天都會把宋慶齡的臥室打掃得一塵不染,連門框和窗台的死角都不放過,只為讓夫人住得更舒心些。
宋慶齡喜歡花,李燕娥就在公寓里養了許多花,精心侍弄,花草都長得非常茂盛。為的就是宋慶齡犯病時,能通過賞花得到片刻的放鬆。
除了生活上的這些小事,李燕娥對於公寓里的各項事務也是全部盯著,她每天都是第一個起床,最後一個睡下,確保萬無一失。
有一段時間,李燕娥發現廚房採買的帳目和宋慶齡每天消耗的食物數量對不上。經調查,才發現是廚師何元光貪污了一些拿回去補貼家人。宋慶齡寬容大量饒恕了何元光。
圖11
何元光卻記恨在心,一次李燕娥在廚房盯著何元光做菜,何元光拿起菜刀就朝李燕娥頭上砍去。要不是負責採買的周和康正好來送食材,李燕娥很可能就一命嗚呼。
這件事嚇到了宋慶齡,多年陪伴,李燕娥已經成了宋慶齡生命里不可缺少的存在。她無法想像失去李燕娥之後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在李燕娥住院治療期間,宋慶齡儘可能給李燕娥提供最好的治療,直到李燕娥出院才放下心來。
其實李燕娥遇到的危險並不是只有這些。
蔣介石從沒放棄監聽宋慶齡的動向,而李燕娥作為宋慶齡的管家,被國民黨的特務當成了突破口。
圖12
一次李燕娥上街去買菜,離家還有一個路口時被一輛突然竄出來的汽車撞到。這時有名男子上前扶起了她,還貼心送她回家。
此後李燕娥就經常遇到那名男子,漸漸對他芳心暗許。宋慶齡也支持李燕娥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可惜那名男子是國民黨的特務,白白浪費了李燕娥的感情。
事後李燕娥難過了好幾天,但她也通過這件事對身邊的人更加警覺起來。無論其他人以怎樣的方式接近她,怎樣威逼利誘,她都隻字不提有關宋慶齡的事。
圖13
太平洋戰爭爆發時,宋慶齡正在香港為中國革命奔走。好幾次敵人的飛機與她參加而過。面臨生死一線的環境,李燕娥時刻把宋慶齡的安危放在首位,不顧自己安全率先掩護宋慶齡轉移。
說來兩人的情誼早已超過主僕,成為了一起奮鬥的同志親人。
偉人不死
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宋慶齡接到毛主席周總理等人的熱烈邀請,去北京商討建國事宜。
臨行之前,宋慶齡把上海的公寓託付給了李燕娥,只有李燕娥在,宋慶齡才沒有後顧之憂。
圖14
宋慶齡在北京也十分想念李燕娥,每到對方生日就會專門託人買些水果和其他李燕娥愛吃的東西,以及自己親手書寫的賀卡送到上海去。
有時,李燕娥也會到北京來陪宋慶齡,宋慶齡為此重新請了一個小保姆來照顧兩人的生活。
能在偉人身邊生活的人都不容易,常年操勞使得李燕娥的身體越來越差,從外表上,根本看不出來她比宋慶齡小二十歲,這也讓宋慶齡十分心疼她,常常叮囑她照顧好自己,然而悲劇還是發生了。
1979年,李燕娥在檢查時查出子宮癌,宋慶齡十分難過,到處求醫問藥,為李燕娥治病。
圖15
雖然,宋慶齡是國家副主席,工資每月也有579.5元的工資,可是她的支出也很大。不僅要自掏腰包招待外賓,還一直支持福利事業。
為了給李燕娥治病,宋慶齡還去上海收拾了許多孫中山的遺物拿去典當,可惜也沒換來多少錢。還是中央知道她缺錢,專門撥給了她5萬元。
宋慶齡本想拒絕,可為著李燕娥的病還是收了,只是這些錢,她花得很小心,幾乎沒有一分錢是留作私用的。
然而李燕娥的病情依舊惡化得很快,1981年2月病逝在北京。李燕娥去世之前對宋慶齡說的最後一句話是「夫人,我沒辦法陪著你了,你千萬照顧好自己……」
圖16
宋慶齡含淚應下,可隨後她就因為李燕娥的死,大受打擊,身體迅速惡化下去。
當時負責照顧宋慶齡的保姆是鍾興寶和顧金鳳,她們都理解宋慶齡的悲傷,常常想辦法逗宋慶齡開心。知道宋慶齡喜歡蘭花,鍾興寶特意繡了許多蘭花手帕給宋慶齡使用。
然而宋慶齡的身體依舊肉眼可見地虛弱下去,兩人都很難過,卻又無能為力,只能盡力打點好宋慶齡的飲食起居,讓她即使住院也住的舒心些。
圖17
宋慶齡感念二人的好意,但她也明白自己大限將至,唯一在心裡的遺憾就是她許久沒和自己的家人見過面了。
說來好笑,李燕娥不是她的血親卻陪著她一起經歷50多年的風雨,而她真正的親人卻因為政治原因天各一方,互相之間充滿了利益和算計。
也許是快死了,這一刻宋慶齡放下來所有的恩怨,一心想見見小妹宋美齡,為此她寫了一封親筆信,殷切地懇請對方來見自己最後一面。宋美齡卻拒絕了,也許對她來說政治的冰涼遠大於親情的溫暖吧。
1981年5月29日,宋慶齡徹底告別這個世界。她一生為了中國的前途和命運耗盡心血,死後身邊沒有半個親人,只有兩個保姆扛起了為她承辦後事的重擔。
依照宋慶齡的遺囑,她死後要和李燕娥一起葬在上海的萬國公墓里,陪同在自己父母的身邊。
雖然宋慶齡沒有親屬出席她的葬禮,但是中國人民不會忘記她的貢獻。
圖19
6月4日,當她宋慶齡的遺體被送往上海時,路上自發來了許多群眾,來送她最後一程。他們把路圍得水泄不通,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與偉人告別。
偉人之所以偉大,就在於此吧。他們明明承受著命運的無情捉弄,卻選擇把愛與光明投向世人,儘管捂著一生傷痕離開這個世界,卻依然心繫國家和人民。
因此,偉人不死,因為人民會讓他們永遠活在自己的心裡,永遠不忘。
謹以此文紀念宋慶齡先生!若有來世,願先生不再承受苦難,做個平凡的普通人,安樂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