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450米的道路,藏著許多「全國首創」
頭上的銀杏樹泛著金黃,路邊的花箱裡點綴著朵朵紅花,人行道上設置了造型各異的座椅,還有街角花園、兒童遊樂設施,在這裡,散步、遛娃、打卡都合適,累了還可以在雲朵郵局裡喝杯咖啡歇歇腳……
從世博大道至國展路的這段上南路,是重點打造的全要素示範道路。通過新設計、新技術、新設施的運用,經過2個月的整治提升後,這段道路煥然一新,成為國內首條沒有明顯可見箱體的城市道路,且集「全國首創的隱藏式升降充電樁」「首次將藝術展示品延伸到道路空間」等多個亮點於一身,可通行、可散步、可休憩,如同一座「道路公園」。這一項目也入選了2023年《上海手冊:21世紀城市可持續發展指南》案例庫以及國家住建部全國城市管理精細化典型案例。
據悉,本次上南路整治提升範圍長450米(不包含軌交19號線待施工區域),西側為世博軸,東側為中華藝術宮及奔馳文化中心等地標性建築。據新區建交委架空線入地指揮部工程組組長張天祥介紹,改造內容包括打通慢行交通脈絡,改善道路混行情況;精細化治理,打造人性化空間;通過注入科技和人文元素,為城市空間增添活力;貫穿低碳理念,打造環保友好社區。每項措施中均有上海乃至全國首創的亮點,通過這些措施的綜合運用,進一步提升了上南路的品質和品位,展現了浦東建設「人民城市」的成果。「創建後的道路定位為景觀休閒道及城市綜合性幹道,道路風格人文薈萃、大氣謙和、多元開放。」張天祥說。
設置過街盲道 打造宜行精品
「綠燈可通行,紅燈請等待。」在這段上南路沿線路口,每當紅綠燈變動,就會傳來語音提示。
為了服務盲人,人行道上不僅有貫通的盲道,還在路口特別設置了過街盲道,路口人行道上的禁車柱上,也貼心地寫上了盲文,提醒路口注意安全。
致力於全要素考慮、系統化設計、精細化改造,此次道路改造中打通了無障礙過街的堵點和斷點,優化了慢行交通,合理劃分出機動車道、停車區、非機動車道、無障礙通行區、設施帶和人行道,改變之前交叉混行的狀態,平衡了各類車輛與行人的通行需求。
同時,為了儘可能減少各類線路箱體占用人行面積、妨礙通行,項目實施中利用合杆整治,使得這段路上原來的112根各類杆件如今已被44根綜合杆所取代,路上原先的37個各類箱體更是不見蹤影,一眼望去、一馬平川,成為國內首條沒有明顯可見箱體的城市道路。
煥新城市家具,引領低碳生活
長頸鹿、高跟鞋……漫步在人行道上,各類不同造型的座椅讓人眼前一亮,引來不少人駐足休息或打卡。
據悉,在完成上南路的基礎設施改造後,新區建交委積極探索在道路空間中注入人文元素。項目團隊與東華大學緊密合作,在上南路打造了「全城熱戀(愛心公益)」「先進位造(科技時尚)」「國潮文藝(傳統文化)」三大主題、具有故事性和文化內涵的28款54件藝術座椅,將藝術展示品延伸到道路空間,用特色城市家具打造時尚之都。不僅如此,一些座椅更帶有手機無線充電設施,甚至存放AED設備,讓座椅具有多功能實用性。
同時,整個改造項目還非常注重節碳賦能。位於世博大道東南角的110Kv群英地下變電站上方綠地,此次被創新性地納入改造範圍,打造成為上海首座兒童友好的雙碳主題公園——雲朵公園,充分考慮兒童視角,以趣味形式普及環境保護知識。項目方還與中國郵政深度合作,開設了以「智慧科技」+「雲南幫扶」為理念的主題郵局——雲朵郵局。
科技賦能,地下有「玄機」
箱體、充電樁,一些在路面上司空見慣的設施,在這段上南路實現了「隱身」。
其中,通過「隱形」井蓋,對上水、電力、燃氣、信息、市政雨污水等133個井蓋全部進行隱蔽化處理,不僅與路面保持一致的高度,提高了路面平整度,也避免盲道被井蓋阻斷。
而人行道上的隱藏式升降充電樁則是全國首創。只需掃碼,充電樁就會從地下升起來;沖完電後,充電樁又會降下去,和地面一樣平,既不占用城市空間,又提高了人行道的通勤能力。據悉,充電樁還具備在線續充、實時結算、遠程停止等功能。
在整治提升實施中,新科技新方案被大量使用。如,首次在上海市區使用「杆箱一體式綜合杆」,實現道路綜合杆及道路綜合箱一次施工且功能集成;首次在上海市區使用「貼敷式太陽能綜合杆」,整個道路區域路燈儲能每年可節約3000度電力;採用國內首個創新性試點技術——入地式箱體,通過設置濕度監測、水浸監測和水位監測等功能,實時反饋箱體各項數據和狀態,保證防水情況實時上報,通過地下空間的有效利用,集成了先進的物聯網技術,實現了城市綜合設施的隱形化布局和智能化管理。
顯然,在上南路全要素整治提升中,無論是科技手段還是設計創意,都指向了同一個目標——讓城市更漂亮,讓生活更美好。
文字/部分攝影:李繼成
編輯:吳燕
* 轉載請註明來自浦東發布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