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說改革⑪ | 胡敏:把改革的戰略部署轉化為發展的強大動力

2024-08-19   中國經濟時報

胡敏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科學謀劃了圍繞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明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總目標、重大原則,重點部署了未來五年的重大改革舉措,是指導新征程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綱領性文件。

《決定》是一份凝聚全黨智慧、廣泛集中民意,充分體現黨制定重大路線方針政策的科學決策、民主決策過程,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改革進行到底的堅強決心和強烈使命擔當,對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01

感知四方面鮮明特點

深入學習《決定》,應深刻感知整體內容呈現出的四方面鮮明特點。

一是方向性。《決定》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明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就是要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和黨的最新創新理論,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總目標是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充分體現了「改什麼、不改什麼,改哪裡、如何改」的戰略清醒,強調「黨的領導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保證」。

二是承繼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路線,並在十多年的改革實踐中實現了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的基本建立,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總體完成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改革任務目標。《決定》是在這個基礎上繼續將各項改革推向前進、引向深入。對照兩次會議要求,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部署上是基本一致的,重點都是突出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但《決定》的重點是順應中國式現代化的新要求,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進行部署。

三是創新性。實踐在發展,改革創新必須向前推進。《決定》在總目標下確定「七個聚焦」的重點改革方向,全面部署了適應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新要求的300多項改革任務。創新充分體現在各項改革部署之中。比如,《決定》更鮮明地提出「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圍繞加快新質生產力發展並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係,將「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放在改革更加突出的位置。比如,隨著全民民主和法治意識進一步提升,《決定》部署了「健全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體系」「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改革任務。再如,《決定》突出統籌發展和安全,強調要「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持續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等。

四是將制度建設貫穿始終。制度具有根本性、長遠性和戰略性。《決定》的總目標強調「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並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國家安全、國防和軍隊、黨的建設等14個方面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統部署。從《決定》全文可以看出,「制度」「體系」「體制機制」等貫穿其間,一些改革使用了「構建」,一些改革使用了「健全」「完善」,一些改革使用了「深化」,說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加注重系統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點,更加注重改革實效,該立的立,該進的進,目的就是要把各方面的制度體系建設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切實把制度優勢更好地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02

深刻理解目標部署

在闡述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時,《決定》在總結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以來我國改革開放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礎上,以「六個必然要求」全面分析了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面對的世情、國情、民情、黨情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明確提出,面對紛繁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面對人民群眾的新期待,必須自覺地把改革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決定》認為,中國式現代化是在改革開放中不斷推進的,也必將在改革開放中開闢廣闊前景,充分體現了黨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歷史主動。

《決定》按照黨的二十大擘畫的兩個階段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目標,前後銜接,確定了未來五年的改革目標,明確「到二〇二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八十周年時,完成本決定提出的改革任務」「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為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堅實基礎」。從現在開始到2029年,也就5年時間,到2035年也就10年時間,可謂時間緊迫、任務艱巨,這充分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改革進行到底的堅強決心和強烈使命擔當。

我們黨善於總結歷史經驗,以史為鑑、開創未來。《決定》總結和運用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寶貴經驗,形成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貫徹的「六個堅持」,強調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守正創新、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堅持系統觀念。這六個原則是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其中,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根本保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明確根本立場、把牢價值取向、提供不竭動力,堅持守正創新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顯著標識,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彰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在要求,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堅持系統觀念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基礎方法。貫徹好這六條原則,才能確保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向著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波瀾壯闊的宏偉目標行穩致遠。

《決定》一系列具體的改革部署、改革任務,既充分體現了改革的問題導向,緊緊抓住我國改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聚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破解的重大體制機制問題,著力解決制約構建新發展格局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卡點堵點問題,著力解決發展環境和民生領域的痛點難點問題,著力解決有悖社會公平正義的焦點熱點問題;又強化了改革的系統集成,在正確處理好經濟和社會、政府和市場、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發展和安全等重大關係上,《決定》充分展現了改革頂層設計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希望這一系列改革能夠落實到位,更好地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激發和增強社會活力,讓最廣大群眾實實在在地增強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03

以「釘釘子精神」抓落實

《決定》指出,黨的領導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保證。推進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我們黨必須堅持用改革精神和嚴的標準管黨治黨,保持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的高度自覺,完善黨的自我革命制度規範體系,不斷推進黨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路線確定後,幹部是最重要的。貫徹落實《決定》對黨的制度建設改革的要求,就是要繼續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鮮明樹立選人用人正確導向,大力選拔政治過硬、敢於擔當、銳意改革、實績突出、清正廉潔的幹部,健全防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制度機制和防治腐敗體制機制,著力解決幹部亂作為、不作為、不敢為、不善為問題。讓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牢固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激勵幹部開拓進取、幹事創業。

《決定》擘畫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的戰略路徑、目標方向、路線圖和時間表,是新的行動綱領。改革的新藍圖已經繪就,關鍵在於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廣大黨員幹部要深入學習《決定》精神,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全黨上下要齊心協力,真抓實幹、擔當作為,以時不我待的精神,抓好《決定》貫徹落實,切實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項戰略部署轉化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力量。

[作者系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圖片來源:攝圖網授權

總 監製丨王 輝車海剛

監製丨李丕光王彧 劉衛民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鄒 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