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行業優勢富集效應開始顯現,市場份額正向頭部企業集中

2023-09-20     普華有策

原標題:氣象行業優勢富集效應開始顯現,市場份額正向頭部企業集中

氣象行業優勢富集效應開始顯現,市場份額正向頭部企業集中

1、氣象產業發展概況

氣象產業發展始終在圍繞氣象科技創新、業務、服務和治理開展工作,涉及到多個行業和領域,與特種領域、經濟發展、公眾生活等密切相關。近年來,在高性能計算、數值模式預報、氣象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慧等技術的引領下,氣象產業市場規模迅速發展。

氣象產業鏈上游為氣象觀探測裝備產業,產業鏈中游為氣象工程技術產業,產業鏈下游為氣象信息服務產業。此外隨著氣象產業不斷發展,其衍生出了「氣象+」產業及「+氣象」產業,將氣象與各行各業緊密融合。

氣象各細分產業鏈情況如下:

(1)氣象觀探測裝備產業

氣象產業鏈的上游為氣象觀探測裝備產業,主要包括空基、天基和地基裝備。其中,空基裝備如衛星等利用遙感技術獲取廣域的氣象數據;天基裝備利用如飛機、飛艇等進行氣象觀探測;地基裝備如氣象台站和氣象雷達用於採集氣象觀探測數據。

(2)氣象工程技術產業

氣象產業鏈的中游為氣象工程技術產業,主要指以軟體或應用氣象工程手段,為用戶提供工程性、技術性的氣象工程施工或服務,以達到防止或減輕氣象災害發生、提高經濟社會效益的目的。其細分產業領域主要包括氣象專用軟體開發與運維、防雷減災服務、人工影響天氣服務、氣象災害防禦適用技術服務等。

(3)氣象信息服務產業

氣象產業鏈的下游為氣象信息服務產業,主要包括面向行業(如能源、金融、旅遊等)的專業氣象服務、氣候資源開發利用服務、氣象災害風險管理服務以及氣象科學技術普及等信息服務。例如,在新能源領域,利用先進的氣象數據和模型,為可再生能源企業提供準確的天氣預測和能源產量評估,以優化能源生產和供應鏈管理;在金融領域,利用氣象數據和風險模型,為保險公司和金融機構提供風險評估和投資決策支持,以幫助其合理評估和管理與氣象相關的風險。

2、氣象產業特徵

氣象產業的發展在國務院出台的《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中有清晰的定位和產業發展部署,其中明確提出「氣象事業是科技型、基礎性、先導性社會公益事業」。推動氣象產業實現當代領先、面向未來的現代化產業轉型,是氣象高質量發展的主要任務,將對氣象產業的整體發展起著關鍵支撐作用。氣象產業的發展將成為我國占領全球創新和高科技領域開發開放的高地的先鋒,在科學技術、產品創新方面與世界同步,並長期保持較高水平的氣象服務覆蓋率和總體效率。

(1)科技型

在新時代,科技創新引領氣象產業高質量發展「第一動力」作用更加突出。作為科技密集型行業,氣象技術集中涵蓋了大氣科學、地球科學、空間技術等多種尖端科學技術的應用和實踐。從觀天測海的風雲氣象衛星,到布滿全球的各類氣象觀測站點,氣象裝備從空天地海全天候、全方位監測全球氣象變化;從數據同化、數值預報、模式耦合到雷達外推,多形式、高頻次的氣象預報技術帶來了更多的防災減災效益;從農業氣象、交通氣象、生態氣象到碳中和碳達峰評估、氣候變化影響評價,氣象科技始終站在科技服務社會的最前沿,伴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氣象技術必將不斷拓展,使氣象產業全方面融入數字經濟發展的浪潮。

(2)基礎性

隨著經濟發展以及氣象科技的進步,經濟社會發展各行各業與氣象的關聯性、敏感性越來越強,氣象作為基礎支撐性產業必將全面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氣象產業錨定精細服務,夯實精細氣象觀測能力,提高精準天氣預報技術,拓寬氣象服務產業覆蓋,在氣象服務效益層面不斷提高。氣象產業的發展促進了氣象災害防禦能力的大幅提升,社會氣象意識不斷加強,氣象產業的產值與間接效益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占比不斷提高,凸顯氣象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高質量水平,全方位保障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築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在新時代經濟體系建設發展中發揮基礎性服務保障作用。

(3)先導性

提升氣象防災減災預警先導能力、守護生命安全已成為全民共識。國家氣象災害應急體系通過堅持健全以預警信息為先導的聯動機制建設,帶動氣象產業依照氣象災害風險評估和決策信息的廣泛需求,在新型氣象探測設備和觀測方法、氣象數據分析技術、人工智慧氣象應用技術等重點領域技術不斷攻關,形成了需求引導、技術支撐、產業推動的氣象產業全鏈條聯動,提高了對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洪水、山洪等災害的預警能力,成功打造氣象雷達、氣象衛星、氣象專用軟體等原創技術策源地,面向其他行業提供先決支持,有效減少損失。

(4)服務型

隨著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氣象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重點針對現代農業、交通運輸、能源產業、海洋經濟等戰略產業和電力、金融、保險等高敏感行業,氣象產業的發展從傳統的公益氣象服務轉變為因地制宜、按需定製的新型氣象服務模式。通過在生產、流通、消費等環節中的深度融合,氣象產業正在建立起供需雙方互動反饋機制,藉助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傳媒渠道,充分發揮氣象避災減損、賦能增益作用,形成智能感知、精準泛在、情景互動、普惠共享的新型智慧氣象服務產業發展生態,實現與經濟社會發展同頻共振。

3、氣象產業市場規模

近年來,隨著社會氣象意識、氣象觀念的提升,各領域對氣象服務的需求迅速提升,疊加《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全國氣象發展「十四五」規劃》《中國氣象科技發展規劃(2021-2035年)》等一系列鼓勵政策的不斷出台,氣象產業迅速發展,氣象產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2015年,中國氣象服務市場正式開放,在2016年氣象服務產業收入規模已突破400多億元,據中國氣象服務協會估算,至2025年中國氣象服務產業規模可達3000億元,市場潛力巨大。氣象產業近年來市場規模情況如下:

4、氣象產業發展趨勢

(1)氣象應用提質增效,高質發展

隨著包括地基、空基、天基、海基等多種觀測和探測設備及系統的快速發展,氣象行業正面臨著觀測數據急劇增長的挑戰,在此背景下,對高效、高質的氣象服務呼聲不斷增強。為了滿足這一需求,氣象行業正積極推動和發展新型的觀測和探測裝備及方法,以確保獲得多樣化、豐富的觀測和探測數據。為了提高數據質量,氣象行業通過高效整合多源數據,增強數據獲取能力,並對數據進行同化、訂正、降尺度、融合、分析和應用等處理,以獲得更準確、可靠的氣象數據。

(2)氣象產業縱向深耕,橫向賦能

氣象行業的發展已經延伸至海洋、空間天氣、人工影響天氣、生態等領域。在當今「氣象+」和「+氣象」的發展模式之下,行業對企業產業鏈協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縱向產業鏈協同要求企業在氣象觀測、多源數據提取、識別、質量控制、存儲、同化和融合分析等方面具備能力,並通過人工智慧算法框架對數據進行監測、預報預警和專業諮詢信息服務。具備縱向產業鏈協同能力的企業能夠為下游應用領域提供全產業鏈的氣象服務,更好地滿足下游應用領域多元化的氣象需求,具備更強的競爭優勢。

橫向產業鏈協同要求企業不僅專注於氣象領域,還能夠提供多維度、多領域的「氣象+」服務。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不同產業和領域之間的交叉融合程度不斷加深,對氣象服務的需求也變得更加多元化,而不僅局限於特定領域。在這種背景下,具備氣象領域經驗的企業向海洋、生態、人工影響天氣、空間天氣等領域延伸發展,能夠滿足氣象行業新階段對企業的新要求。隨著氣象行業的不斷發展,縱向與橫向產業鏈協同的趨勢不斷增強。擁有產業鏈協同能力的企業能夠為用戶提供一站式的「氣象+」服務,從而在行業內具備突出的競爭能力。

(3)氣象技術深挖潛能,高分高效

氣象技術的快速發展提高了高解析度氣象數據的採集和分析能力,推動整個領域朝著高解析度和高效率的方向前進。行業用戶對高精度和高解析度氣象預報的需求不斷增長,但同時也面臨著高計算資源消耗的挑戰,催生了自適應可變解析度預報技術的發展。與此同時,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也對氣象科學研究範式帶來了深刻的革命性影響,為地球系統機理、模擬和預測研究提供了強大的推動力。特別是在臨近預報方面,人工智慧已經開始發揮重要作用。藉助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可以運用深度學習和複雜神經網絡等方法來處理大量的氣象數據,從而提高氣候預測的準確性和可靠性。這一變革不僅帶來了更準確的天氣預報和氣候變化預測,還在應急響應、農業生產、交通規劃等領域的決策過程中提供了重要的支持。通過將高解析度的氣象數據與實時監測技術相結合,能夠更好地應對極端天氣事件,並及時採取措施來減輕其潛在的影響。

5、行業競爭格局

(1)行業競爭狀況

與國外成熟的市場化氣象行業相比,國內相對起步較晚,並且現階段存在企業數量相對較多、企業規模相對較小的特點。近年來,國內氣象行業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隨著市場化競爭程度的不斷加深,規模大、技術強、服務全面的企業在競爭中能夠占據明顯優勢,而小型企業面臨較大壓力,有些甚至已退出市場。目前,尚未出現以氣象行業為主要發展方向且主營業務能夠覆蓋氣象行業全產業鏈的大型企業。

因此,當前氣象行業優勢富集效應已開始顯現,市場份額逐步向少數幾家頭部企業集中,產業鏈全面、技術實力雄厚、科研能力較強的大型企業能夠在當下氣象行業市場獲得更大的競爭優勢與發展機會。

(2)行業壁壘

1)技術和人才壁壘

氣象行業作為典型的技術密集型行業,尤其是在技術開發與服務領域,具有高科技性、知識密集性、專業性強以及快速更新疊代等顯著特徵。近年來,隨著氣象科技的快速發展以及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和雲計算等領域的興起,氣象行業對技術的多樣性和深度要求日益提高。一方面,氣象行業與人工智慧等技術深度融合,實現和快速更新數據同化技術、數值模式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等先進技術需要大量的技術人才;另一方面,目前氣象行業的發展對產業鏈縱向和橫向的協同提出了新的要求,經驗豐富的氣象行業專業人才則成為關鍵資源。

2)客戶群體壁壘

作為與各應用領域深度融合的行業,氣象行業在輔助決策等方面具有關鍵作用,其準確度和精度對相關應用具有重大影響,因此用戶對產品和服務的穩定性、準確性和及時性要求極高。技術開發與服務需要與用戶進行深入溝通,根據用戶個性化需求進行大型定製化系統的開發。因此,企業需要與用戶建立長期的信任和默契關係,以提高客戶粘性。在氣象行業中,新進企業難以在短時間內獲得用戶的信任,從而形成了一定的客戶群體壁壘。

3)行業規模壁壘

氣象行業作為新興的高新技術企業,是一門高度專業化的行業,要求研究人員深入了解氣象學理論、觀測和預報方法以及各種氣象現象之間的相互關係,使得新進企業難以快速積累足夠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來與市場上已經形成規模的企業競爭。此外,氣象領域對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具有較高的需求,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新的儀器設備、觀測方法和預報模型不斷湧現,要求從業人員具備先進的科研和技術創新能力,相關能力的培養需要長期的投入和專業團隊的支持,規模較小的企業難以在這個領域取得競爭優勢。此外,氣象企業的發展需要龐大且複雜的數據資源的處理能力,氣象觀測數據、衛星遙感數據和模擬預報數據是氣象行業運作的核心,對於氣象預報的精度和準確性起著重要作用,然而,獲取和處理上述數據需要大量的資源和高端的數據處理技術,規模較小的企業很難滿足這些要求。此外,氣象行業用戶包括大量的政府部門、科研院所、大型企業以及特種領域單位,該部分用戶對於供應商的企業規模也具有較高的要求。

6、行業內主要企業

1)行業內主要境外企業

2)行業內主要境內企業

氣象行業為國內新興的高新技術行業,目前尚處於快速發展的階段,相應的公司的基本情況如下:

更多行業資料請參考普華有策諮詢《2023-2029年氣象行業細分市場調研及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同時普華有策諮詢還提供產業研究報告、產業鏈諮詢、項目可行性報告、項目後評價報告、十四五規劃、BP商業計劃書、產業圖譜、產業規劃、藍白皮書、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諮詢等服務。(PHPOLICY:GYF)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89e5d63442ce621a37dc56e34ec6b7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