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歐洲人窮得只吃煮豆子和黑麵包,看看當時中國人在吃什麼

2022-03-06     安慶大同

原標題:中世紀,歐洲人窮得只吃煮豆子和黑麵包,看看當時中國人在吃什麼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筍。人間有味是清歡。」由古至今,人們對於食物總是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人們都常言,「民以食為天」,倒也確實是如此。離開了食物,一天半晌的倒也是能夠讓人接受,倘若是在多了些時日,倒也是令人難受的了,且先不說咱們的身體經受不住沒有食物提供能量的情況,我們自身對於食物的渴求之心都已經是難以抑制的了。

對於食物,人們不僅僅是局限於果腹之效,很多時候,人們對於食物更多的是味覺、視覺等多重的追求,做一個擁有著五千多年歷史文明的古國,我們國家的老百姓對於食物的態度,自古以來便是愈發「清奇」的。就拿中世紀而言,當歐洲的人民窮到只能吃個豆子和那黑麵包之時,我們國家的老百姓所接觸到的食物,其實種類繁雜,令人眼花繚亂。

一、中世紀歐洲的飲食

人們的飲食結構,很大程度上受地理因素的影響。歐洲人的主食向來是麵食,所以至今為止,在日場的生活當中,歐洲人的餐桌上最常見的便是麵包。而在中世紀之時,歐洲人因為在農業生產上的產量並不高,加上當時的歐洲處於混亂期,國家內部整個場面比較堪憂,大姐的生活也並不是那麼好,所以在食物的供給之上,人們的選擇也比較有限。

中世紀的歐洲,倘若是貴族,那麼在日常的飲食上或許會講究些,同樣是可以享受到葷素搭配的精美飲食,但是,對於大多數的平民百姓而言,他們所能接觸到最多的便是黑麥和蕎麥,最後加工黑麥和蕎麥得出的黑麵包便是他們日常飲食當中的「主角」;除此之外,但是作為受歡迎的便是豆子,因為豆子本身的營養價值極高,作為一場果腹的食物,在當時也極為的受歡迎。

不過,不得不提的是,歐洲的大多數把現在當時所使用的黑麵包,並不像現如今我們所了解到的黑麵包一樣,他們所使用的黑麵包不過就是將粗麵粉直接揉成麵糰放在火爐上烘烤出來的,食用的時候有一種酸味;而他們所食用的豆子,短時間內吃倒也是不影響,但是日復一日的食用,其實也算不上什麼美味了。

二、中世紀的我國

歐洲的中世紀,所對應的時代便是我們國家的唐宋時期。眾所周知,不管是唐朝還是宋朝,都曾是歷史上的繁盛時期。在唐朝的時候,老百姓所能接收到的食物中,主食便有大米和小麥等,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的瓜果蔬菜作為輔助菜品。唐朝人民在農業發展之上還是比較興盛的,出於地理等因素,我們國家在農業生產上也能夠適應不同作物的生長,為此也培育出了不少的食材。

而發展到宋朝之時,人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所接觸到的食物種類則更加的繁多。在當時,隨著文化的交流日漸頻繁,從唐朝發展到宋朝,其實還引進了不少的外來品種以及外來飲食文化,為此,在宋代之時,整個的飲食文化又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國家的南方和北方也出現了食物烹飪上的差異,南方的老百姓在日常飲食知識更喜歡食用大米,而北方的老百姓則更喜歡用小麥以及小米;而在菜類的使用上,除了日常所見的瓜果蔬菜,在老百姓的餐桌上,可以經常性的見到豬肉。

所以總體而言,中世紀的歐洲,整體上的飲食結構並不如中世紀的我國豐盛,一來則是受地理環境的影響,二來則是受整個社會局面的影響。不過,我們國家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吃」這個方面向來是不落後於人的,即便是很多外來入侵物種,諸如小龍蝦等,現如今也被人們吃成了昂貴之物,作為一個「吃貨大國」,咱們自是不落後於人的,想來也是自古就有的傳統了,這比來比去咱也是贏定了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84a4c8062d0fde8f36b0781c0ad8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