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十大洲際飛彈中,為啥法國M-51最快、DF-41隻能位居第二?

2022-10-06     彧蔚

原標題:全球十大洲際飛彈中,為啥法國M-51最快、DF-41隻能位居第二?

最近網上出現了一張《全球十大洲際彈道飛彈排行榜》榜單,從榜單中我們很是熟悉的DF-41洲際飛彈、DF-5B洲際飛彈都有上榜,同時英、美、俄、法現役的洲際飛彈也都是榜單上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像以色列的傑里科-3、印度的烈火-5彈道飛彈能夠上榜、我國的東風-31AG、俄羅斯的RS-24白楊M洲際飛彈卻沒有上榜,就有點不太公平了。而且評選的是全球最快的十大洲際彈道飛彈,也就是上榜的彈道飛彈射程至少要超過8000公里以上,但印度的烈火-5最大射程不過3500公里,連遠程彈道飛彈都算不上卻能上榜,足以見其公平性何在了。

特別是這份全球十大洲際飛彈排行榜中,法國的M-51潛射洲際飛彈竟然是飛行速度最快的,最快飛行速度達到了25馬赫以上,飛完全程最快只需要22分鐘;反觀我國DF-41雖然起飛重量更大、且裝備了推力更強的火箭發動機,但最大飛行速度仍然比M-51略低,只能位居世界第二?

一、法國的M-51洲際飛彈為啥飛行速度超過25馬赫以上、位列全球第一?

1、M-51是法國自主研製的第六代彈道飛彈,且專為其海基戰略核潛艇而研製,所以M-51從一開始就為了潛射發射和分導式多彈頭而採用了圓盾型彈頭設計。但為了降低飛行空氣阻力、提升飛行速度和飛行射程,M-51採用了很多技術。比如圓盾型的彈頭氣動設計雖然有著內部空間大、可以裝載更多核彈頭,以及平鈍的彈頭在潛射出水時更為平滑的優勢,但也因為飛彈頭部比較平鈍,本身飛行阻力就比尖錐形飛彈大得多,所以M-51和美國的三叉戟II-D5潛射洲際飛彈一樣,都在圓盾的彈頭頂部,內置了可伸縮的「氣動減阻杆」,在飛彈出水時不打開,隨著飛彈飛行速度增大後,氣動減阻杆伸出,在彈頭前面形成一個空氣激波,使得流經彈體的空氣提前分離,繼而降低空氣和彈體的接觸面積,從而達到降低飛行阻力的目的。

2、M-51作為法國第六代彈道飛彈,為了將射程從前一代M-45不足6000公里的地步,提升到洲際1.1萬公里以上,M-51潛射洲際彈道飛彈整個彈體全部採用輕質碳纖維結構,本身就要比鋼結構的其他洲際飛彈更輕,這也使得M-51雖然是射程1.1萬公里以上的洲際飛彈,但整個飛彈發射全重不到50噸。

同時M-51採用了新一代的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新的三組元固體燃料比沖更高、飛彈加速度更猛,而且固體火箭發動機噴嘴採用電動可調設計,使得推進效率更高。最終更輕的飛彈重量+推力更猛的火箭發動機加持,這也使得M-51潛射洲際飛彈的飛行速度和飛行射程都比較高和遠。

3、M-51作為潛射洲際飛彈,雖然具備分導式多彈頭技術,而且裝載了6枚分導式核彈頭,但裝備的TNO核彈頭單枚重量只有100千克,還沒有殲10C掛載的霹靂-12中型制空飛彈重,特別是其爆炸當量只有15萬噸。那算上分導式發射載具在內,整個M-51飛彈表面上裝載了6枚分導式核彈頭,但總投擲重量總重還不到1噸,可見其威力有多大。

所以總結來看的話,法國的M-51潛射洲際飛彈之所以能夠最快飛行速度超過25馬赫以上,位列世界第一,除了其採用先進氣動減阻設計、彈體自重減重外,更和其裝載的核彈頭數量較少、核彈頭爆炸當量較小有直接關係。

反觀我國最新裝備服役的DF-41洲際飛彈,按照排行榜標註的信息,其最大射程達到達到了1.5萬公里,但其最大飛行速度仍然達到了25馬赫,只是略微比M-51低一丟丟。更遠的射程、更大的彈體重量,但是飛行速度卻無限接近,那也就意味著DF-41的推力更大、發動機性能實際要比M-51強大的多。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中程飛彈、還是洲際飛彈,裝載核彈頭數量多的洲際飛彈不代表其射程就很遠。因為所有彈道飛彈的最大射程、最快飛行速度和其搭載的核彈頭數量、核彈頭爆炸當量——是無法同時實現最大化的。像俄羅斯的最新服役的薩爾馬特重型洲際飛彈最大射程超過1.6萬公里,且能夠裝載12枚分導式核彈頭,但在其裝載12枚分導式核彈頭時,最大射程估計不到1.2萬公里,所以這也是為何很多新裝備的洲際飛彈都在進一步的提升洲際飛彈的最大射程核心原因,當然1.2萬公里和12枚分導式核彈頭的雙重最大化,已經足以覆蓋全球90%以上地區戰略核打擊作戰需求。

但按照官方公布的數據來看,東風-41洲際飛彈在射程達到1.4萬公里的前提下,仍然能夠裝載一枚1.2噸重、爆炸當量300萬噸的核彈頭,或者採用分導式核彈頭技術,同時裝載6枚200千克爆炸單量30萬噸的核彈頭。而且對於DF-41洲際飛彈而言,如果其削減核彈頭數量、或者降低核彈頭爆炸當量,估計其最大飛行速度遠超法國M-51洲際飛彈,成為全球唯一最大飛行速度超過30馬赫以上洲際飛彈也不成任何問題,畢竟在高超音速領域我國實力那是相當的雄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79e24bc51ec32c6dd5762cc25205c6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