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女孩為啥就喜歡和媽媽作對?找對方法,「化敵為友」並不難

2023-09-07     IF枕邊育兒

原標題:青春期女孩為啥就喜歡和媽媽作對?找對方法,「化敵為友」並不難

武志紅說,根據《發展心理學》以及青春期精神分析等方面來看,每個個體都會經歷兩個叛逆期,青春期便是其中之一。孩子的青春期來了,父母們可以很容易地察覺到他們身上的變化,尤其是母親,她們會發現,不知從何時起,與自己最為親近的孩子居然開始把自己當「仇人」……

唐紅平時工作清閒,於是女兒的日常教育便更多地落在了她的身上。本以為自己也是從「小女孩」過來的,在管教女兒的時候要比孩子爸更得其法,可是事與願違,在面對進入青春期的女兒時,她還是感到束手無策

有次唐紅在給女兒打掃房間的時候,無意間看到了女兒的一本日記。她本來想視而不見,可是考慮到女兒最近確實有點「叛逆」,她最終還是小心翼翼地偷偷翻看了起來。

「我最近很討厭媽媽,她總是對我的衣服搭配指手畫腳。」

「什麼時候我媽媽也能出差就好了,我還是喜歡和爸爸待在家裡。」

「媽媽什麼事都要管,她真的很煩,很討厭。我好想和同學出去玩啊!」

唐紅本來已經有了心理建設,預料到女兒會在日記里說自己的「壞話」,可是當她看到女兒每篇日記都是在吐槽自己時,她還是忍不住眼淚在眼圈裡打轉。明明自己為女兒付出的更多,可是為什麼女兒現在卻把媽媽當成了「仇人」呢?

晚上臨睡前,內心挫敗的唐紅賭氣似的和老公說道「,以後女兒的教育你來管吧我可不想當白雪公主的後媽!」聽到媳婦這樣說,唐紅的老公不用猜也知道怎麼回事了。「女兒畢竟還小,你和一個孩子叫什麼勁!

其實唐紅老公這陣子也感覺到了這娘倆的火藥味有點濃,「要不,你試著順著她點你看我和女兒就處得不錯。」聽到老公這麼說後,唐紅更是生氣,「那我還是費力不討好了?你們爺倆都是沒良心的,我管她難道不是為了她好嗎?

唐紅成功地被老公氣得睡不著覺了,她不知道為啥現在的孩子這麼叛逆,一點不聽話不說,居然還開始明著反抗了!

為什麼青春期階段的娃總喜歡把媽媽當「仇人」?

武志紅老師說,當孩子進入青春期,並且表現得很叛逆時,這說明他們已經在發動「獨立戰爭」,而且在這場戰爭中,父母一定會輸。

而在大多數中國家庭中,母親承擔了更多的教養責任,她們更是孩子的家庭教育的「實際主導者」。

當孩子進入到青春期以後,迫切渴望獨立的他們對於母親的管控感到厭煩,對母親這個家庭關係的「實際主導者」,他們很容易發自本能地想要反抗

而反觀在家庭教育中經常扮演「隱形人」的父親,無論是在陪伴頻率上還是在管教時間上,他們很少都和孩子發生正面衝突。

再加上中國父母習慣「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的家教方式,這也就使得父親在孩子發起的「青春期」戰爭中更容易被選擇性忽視,而母親則成了孩子發動戰爭的「活靶子」

另外,不可置否的是,以一人之力扛起孩子家庭教育大旗的母親們,她們更容易對孩子的教育感到焦慮,而這份焦慮感,很自然地會催生,她們內心的掌控欲爆棚。在無法保持情緒穩定的情況下,她們又親手把自己推到了孩子的對立面。想想看,你家是不是這樣呢?

青春期不能放任不管

心理治療專家朱迪思·維奧斯特認為,青少年與父母作對的背後動機中除了想要實現獨立,他們也同樣在擔心自己在父母心中是否能夠值得被愛。他們一面渴望擺脫父母獲得獨立,一面又在擔心父母不夠愛自己。

由此可見,當孩子在把母親當「仇人」的時候,他們也在心底里暗暗地期待著母親的愛。

心理學家普遍認為,如果一個個體,在青春期無法從家庭中獲取信任和愛,那麼在他們成年後,這份心理需求的缺失也仍然會如同夢魘一般困擾著他們。事實上,青春期階段的孩子雖然常常會牴觸父母、反抗父母,但是與此同時,他們的內心卻也在擔心傷害父母

所以,如果家長們在面對青春期這一階段孩子的叛逆表現時,堅決回應以冷漠、嘲諷、暴力壓制等對抗反應時,那麼由此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將是無以復加的。而這也將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發展,以及他們內心的自我人格塑造、家庭關係認同等。

聰明媽媽如何做到與之「化敵為友」?

1、儘量弱化自己對於孩子叛逆表現的反應

當孩子為了反抗而反抗時,父母激烈的反應只會激發他們內心的「勝負欲」。所以在面對青春期階段的孩子時,媽媽們一定要告誡自己,時刻保持情緒穩定,在冷靜理智的頭腦加持下,自己才能夠在這場孩子的獨立戰爭中把握主動權

如果你實在冷靜不下來,我建議你讀一讀《青春期女孩的私房書》,我曾經把這本書推薦給上千位媽媽們,獲得一致好評,買過這本書的媽媽們紛紛留言說,實在是太有用了,女兒很喜歡看。她們自己也通過這本書,把一些焦慮,慢慢放下了。

這本書從8個方面,把青春期孩子的一些變化,寫的清清楚楚,讓孩子讀了能獲得啟發,家長讀了,能更理解孩子。

關於【性】方面的知識,很多家長是不好意思開口跟孩子說的,這本書就可以幫你一個大忙。裡面有獨立的章節專門給青春期孩子科普,關於性方面的知識,以及如何保護好自己。

當家長看過這本書後,會發現,原來,孩子的那些叛逆表現,其實是青春期正常的變化,理解並認同後,你跟孩子的溝通,會更通暢。

把這本書當做禮物送給孩子,也能向她傳達一種「青春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尋常觀感,孩子會覺得,你真的關心她,也會願意敞開心扉跟你說話。

所以,把這本書帶回去,解決掉你們之間的親子矛盾,你會發現,原來,青春期沒這麼可怕,孩子也越來越聽話了!

2、試著給予孩子更多嘗試獨立的機會

當孩子渴望獨立時,他們本能地想要貶低父母的作用,誇大自己的價值。所以這時候媽媽們不放嘗試下試錯教育,讓孩子在依靠自己的過程中適當碰壁就像武志紅老師說的那樣,只要孩子遵守好好做人的底線,大人們完全可以「放開手腳」。給予孩子更多嘗試的機會,這樣更能夠有助於激發他們對於父母力量的敬畏之心

3、不吝嗇對孩子的肯定和讚美

青春期階段的孩子是最需要愛的滿足的,他們在成長中碰壁而自我懷疑時,他們最渴望獲得父母的肯定和認同。孩子越是喜歡標新立異,自命不凡,聰明的媽媽就越不會故意打壓。

在孩子們追求「求異化」時,媽媽們最佳的做法是及時地給予積極的反饋,讓他們可以從真心的肯定和讚美中獲得的能量。

其實,孩子進入到青春期時,父母最該做的就是監督他們守好做人原則,其餘的大可不必過分堅持。孩子的「獨立戰爭」需要父母的間接助力,而這份助力最佳的傳輸方式便是「試著放手」。

枕邊育兒寄語:

與青春期孩子和解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這需要展現父母的智慧與格局。被當成活靶子的媽媽們要切記「別和孩子較勁」,也「別和自己較勁」。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78046ce6c4fcabb77c16f71bcfd07c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