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andon不是詞典第一個詞了?新「老大」是誰

2023-11-23     果殼網

原標題:abandon不是詞典第一個詞了?新「老大」是誰

一背詞典就abandon的壹讀君|敏敏 冰清

單詞界的「C位」、長居榜首的abandon居然不是第一名了?

近日,有網友發現「abandon」在《牛津平裝本同義詞庫》中已退居第二位,第一個單詞變成了比較陌生的「aback」。

圖源:小紅書

評論區里不少人都為abandon「打抱不平」。所以,為什麼abandon被取而代之,新「上位」的aback又是什麼來歷?

第一名,abandon當了很多年

「abandon」一詞於十四世紀末期產生,其來源是拉丁語中的「ad」,意為「處於」,和「bannum」(宣告、命令、禁止)組合在一起演變成法語中的「abandonner」,最後才成為我們今天看到的「abandon」。

「abndon」第一名的位置,可追溯到1604年。

世界上第一本英語詞典當年由羅伯特·考得里(Robert Cawdrey)編撰而成,起名為「字母順序單詞表」,到今天僅存世一本。打開看到第一個單詞,是「abandon」。

圖源:sputnitsa.wordpress.com

之後「abandon」排在第一位,大有延續傳統的意味。

在四六級、托福、GRE、考研等考試的正序詞彙書里,「abandon」也是第一名。

《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大綱》所附的詞表中,單詞按照首字母排列,第一是「a/an」。在編寫詞彙書時,這樣的基礎詞向來被去掉,「abandon」自然就排在了第一個。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abandon」在考試中經常出現。比如根據「星火英語」的總結,「abandon」在六級考試中的考頻高達16次。

第一名的地位,讓「abandon」獲得了許多關注,更讓詞彙書和詞典被視為「預言書」。

「abandon」所表示的「放棄」的含義,恰好契合很多英語學習者的心情:背了幾頁後放棄,受到激勵後重新開始,又再度放棄,周而復始。讀者們紛紛自嘲:」我懂了,世上無難事,只要肯『abandon』。」

雖然「abandon」還有沉湎於、放縱等意思,不過相比翻開詞典看到第一個單詞就「放棄」,「沉湎於」詞典學習顯然更難一些。

aback又是什麼來歷

如今居於第一位的「aback」,在玩梗方面絲毫不弱於「abandon」,「aback」的意思是「向後、後退」,和如今屈居第二的「abandon」連起來就是,「後退,我要放棄了」。

雖然「aback」對很多人來說是生面孔,但它可是個歷史悠久的詞。「aback」起源於1200年左右,是古英語單詞「on bæc(向後,後面,靠背)」的縮約形式。這個單詞最初是海語表達,指突然的風力使船的方帆倒向桅杆並停止前進(1754)。從這個意義上引申出「突然或意外地被阻止或失望」的含義,可以追溯至1792年。

和「abandon」相比,「aback」露臉的機會很少。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到,大部分考試也不要求考生掌握這個單詞,所以也查找不到相關的考頻統計。

不過現在,「aback」有了更多元的含義,存在感也強了很多。比如人們感到困惑、吃驚時,可以用「aback」來形容自己的心情;當某個事物突然出現在身後,也可以用「aback」來描述其位置狀態。「taken aback」也是個實用的短語,常用來表示某人因為意想不到的事而被嚇到或者震驚。

和多用於書面語和正式場合的「abandon」相比,「aback」則更常出現在口語和日常表達中。很多流行歌曲的歌名也出現了「aback」,讓它更為大眾所熟知。

來源:網易雲音樂截圖

因此,我們可以推測,「aback」之所以能把「abandon」擠出第一名,可能和它的使用頻率提高或含義更新有關。

除了「aback」外,還有哪些單詞未來可能會排在「abandon」前面?

按照字母的排列順序,「aba(毛織物、阿拉伯長袍)」「abab(土耳其水手)」「abaca(馬尼拉麻)」「abacus(算盤)」等都有潛力。但這些詞還都太生僻了,暫時可能不會被各類考試詞典收錄。

第二名的位置,「abandon」估計能安然無恙坐上很久呢!

詞典為什麼要更新

對於abandon失去第一名的寶座,有網友表示,還是更喜歡舊版詞典,看到第一個單詞是abandon才覺得安心。

但遺憾的是,時代在發展進步,人們使用的詞彙日漸豐富,詞典更新幾乎是必然。

以英語詞典的代表《牛津英語詞典》為例,這部詞典1857 年首先由倫敦語文學會提議編纂,後來分冊編纂出版,首冊於1884 年面世,125分冊全部出齊已是 1928年。

圖源: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年出版社啟動《牛津》全面修訂,1992 年光碟版《牛津》第二版面世。2000 年,《牛津》第三版編修工作完成第一期任務,並且實現了上線和在線修訂。此後,《牛津》的修訂工作實行「分段修訂,按季度發布在線更新」。

這種更新,其中不僅包括對現有詞條的修訂,還包含對新詞條和新詞義的增補。

一個單詞,一般會怎樣在更新時進入新詞典呢?

以《牛津》詞典為例,其官網顯示,對於考慮要包含在詞典中的單詞,首先會根據語言資料庫的自動監測和分析,以及編輯和讀者大眾們的閱讀體驗及建議,將其添加到詞典的「監視列表」中。之後會進行持續觀察和監測,將使用足夠廣泛、使用時間足夠持續的單詞分配給編輯。

編輯們會利用書籍、網絡各種資源追本溯源,梳理單詞的發展歷程。對於現有詞語的新含義,他們會將新的定義和示例附在解釋條目的最後一條。如果這是個新單詞,他們會對單詞更多方面的詳細信息進行確定,包括發音、形式、詞源、定義、引文、含義和相關短語。

看來,果然是用得夠多、夠廣、時間夠長的單詞,才能躋身詞典中。

詞典的修訂更新,也常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比如《牛津》官網的《2020年4月新詞列表》,就針對與疫情相關的語言進行了語料庫數據分析。《牛津英語詞典》編纂團隊指出,2020年3月以後,占據使用頻率前20名的關鍵詞,幾乎每一個都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有關。

於是,《牛津》進行了一次非常規更新,將與新冠肺炎相關的醫學專業術語和新型縮略詞,以及用於表達社會隔離和社交距離的詞彙納入其中。

無比正經的《牛津》,其實也收納了很多網紅熱詞或搞怪新詞,比如「twerk(電臀舞)」「tweet(髮狀態)」「hangry(因為飢餓而生氣)」「CIO(cry it out縮寫,哭個夠)」。

這些看似無厘頭的詞,很多都來源於研究人員依靠網絡,對人們日常生活狀態進行的觀察。比如「CIO」,就是研究人員訪問了在線親子養育網站Mumsnet,來看看是否有時下流行的新詞時發現的。一同被發現和收錄的還有:TTC(嘗試懷孕)、BFN(沒有懷孕),還有BFP(成功懷孕)。

牛津詞典的資深編輯Fi Mooring說:「這些詞都反映了個人經歷,但是他們的使用人群卻很廣泛,甚至那些不是為人父母的人都在用。」

而且,不止英文詞典變著花樣兒更新,其實中文詞典也不例外。

2022年,《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完成新一輪修訂、推出第4版。這次修訂增補了諸如「共享經濟」「新常態」「碳達峰」「網際網路+」「移動支付」此類反映時代發展的熱詞,還收入了一些如「網紅」「群聊」「腦補」「腦洞」的網絡用語。

當然,對於新詞和熱詞,詞典也不是照單全收,而是會進行嚴謹的篩選。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的收詞標準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是否在流傳使用並穩定下來,二是能否進入群眾的輿論生活,並具有一定品位。新詞的「存活率」並不高,很多短時間內爆火、但沒有被繼續沿用的詞,都無緣出現在詞典里。

比如在進行第3版修訂的時候,「白富美」「喜大普奔」「剩男剩女」等流行詞就沒有被放進去。專家們普遍認為,這些詞語滿足了網友的語言創造欲,體現了語言的娛樂功能,但其生命力還有待時間檢驗。

一邊緊跟時代潮流,一邊不失自身專業性——不得不說,詞典才是「網絡衝浪界」的最強王者!

參考文獻

[1]田兵.(2018).《牛津英語詞典》的傳承與革新——讀約翰·辛普森回憶錄《詞語偵探》.辭書研究(02)

[2]王均松 田建國.(2013).詞典編纂的語料庫方法.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01)

[3]李行健.(2022).與時俱進,精益求精——《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3版修訂述要.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05)

[4]人民網:時隔十年 《牛津英語詞典》更新最後一詞

[5]新京報:《牛津英語詞典》更新:疫情如何影響了我們的語言?

[6]https://www.oed.com/?tl=true

[7]https://www.etymonline.com/tw/word/aback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壹讀(ID:yiduiread),如需二次轉載請聯繫原作者。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74004cbe47d681e62b5ef8bae814d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