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上午,縣政協舉行「請你來協商」活動,就「泰順古籍挖掘保護與開發利用」開展專題協商。副縣長王濤出席活動並講話,縣政協副主席郭素琴、秘書長夏邦健參加活動。
活動中,縣政協委員、專家代表結合調研情況和個人思考,圍繞我縣古籍現狀、價值及存在的問題、民間古籍徵集保護、古籍數據化、加強古籍人才隊伍建設和資金保障等方面提出諸多意見和建議。
縣政協委員夏立彬建議,我縣古籍資源豐富,但存在民間古籍登記造冊不足、館藏古籍破損嚴重、迎回縣外古籍難度大、專業人才缺乏及經費不足等問題,建議多管齊下、多方合力,多舉措推動古籍挖掘保護與開發利用,以更好地傳承與利用古籍資源。
縣圖書館工作人員、縣作家協會副主席夏妙錄建議,古籍保護意義重大,可促進學術研究,深入了解歷史。保護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還原生活場景,感受歷史風貌。提供經驗教訓,為現代社會借鑑。佐證事實依據,解決現實紛爭,豐富文化內涵。
縣融媒體中心(縣廣播電視台)視聽節目部副主任、泰順文史專家翁曉互建議,徵集、保護泰順民間古籍,需政府資金支持,要開展普查徵集,加強保護修復,數字化處理並編纂總目,進行整理出版,並從多學科角度加大研究力度,以實現古籍的永久保存與學術價值。
縣文博館工作人員、泰順文史專家潘先俊建議,要加強古籍保護利用數據化,廣泛徵集先賢著作,建立並擴充古籍資料庫,同時與縣外圖書館共享資源。泰順圖書館應開設古籍數據化專欄,提供便捷瀏覽通道,並制定工作計劃,有序推進古籍數據化工作,以促進古籍的開發、利用和傳播。
縣政協委員羅文煥建議,要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通過實行「拿來主義」吸納現有人才,「外包主義」解決階段性工作,「定向委培」長期培養,搭建「組織架構」形成穩定團隊,建立「獎勵機制」激勵人才,以全面加強本土古籍人才隊伍的建設。
縣政協委員陳祥磊建議,要讓古籍「活」下來,實施古籍搶救工程,通過名人、名家、名校等力量,深入挖掘搶救與泰順歷史相關的古籍,並善用這些資源進行宣傳;要讓古籍「活」起來,實施古籍活化工程,藉助AI技術讓歷史經典活化,讓更多年輕人了解古老的泰順,增強大眾感知度,增加泰順歷史的厚重感和人文魅力值。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針對委員們的意見建議,與會的縣委組織部、縣委編辦、縣社科聯、縣文廣旅遊體育局、縣財政局等部門分別作了回應。
王濤表示,古籍保護意義重大,既是政治任務,也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同時作為泰順三千年歷史的見證者,古籍保護更是現實需要,我們有理由、有義務、有責任把古籍傳承下去。
王濤強調,挖掘保護要多點突破,堅持普查造冊、廣泛徵集民間古籍並研究獎勵政策鼓勵捐獻、開展縣域合作促進古籍回歸,以進一步提升古籍保護水平。文化傳承要繼往開來,在「好用」和「用好上」下功夫,注重開發利用,推進數字化工作,讓古籍閱讀更便捷;探索多樣化形式,讓古籍文化更生動;活用新媒體平台宣傳推廣,讓古籍傳播更熱烈,實現古籍文化的全民普及與生動傳承。要素保障要及時跟進,從培養專業人才、加大資金支持、健全機制保障三方面強化支撐,確保古籍事業有人干、有錢干、有機制。
郭素琴表示,今天的「請你來協商」活動聚焦泰順古籍挖掘保護與開發利用,既了解了古籍現狀、價值及問題,也提供了具體措施,達成共識。希望各部門協同推進古籍資源保護利用,推動協商成果有效轉化,讓文化瑰寶煥發生機,為順文化的繁榮發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