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荔枝里竟然也有蟲!吃荔枝前必須知道的 5 個秘密

2022-07-07     丁香醫生

原標題:什麼?荔枝里竟然也有蟲!吃荔枝前必須知道的 5 個秘密

天吶天吶!繼上次扒了楊梅蟲子之後,荔枝居然也發現了……蟲子???

圖片來源:微博

評論區大型崩潰!

有人說: 從來都是直接塞嘴巴里,根本不看的!也就是可能一直在吃蟲子?

有人出來澄清: 自己真的在荔枝里看到過白花花的蟲子。

還有些人更是絕望 : 吃都吃了,那就繼續吃吧。

認真好學的丁香決定一探究竟,荔枝真的有蟲子嗎?怎麼判斷有蟲子呢?有了蟲子還能吃嗎?

荔枝里

真的可能有蟲

查閱了大量資料,並且諮詢完專家後,先上結論:

真的會有蟲子,但你吃到的機率並不大。

荔枝里常見的蟲子,叫荔枝蒂蛀蟲,是荔枝、龍眼這類水果常見蟲害。

圖片來源:網絡

與楊梅中的果蠅幼蟲往往深藏在果肉里不同,荔枝蒂蛀蟲通常藏在荔枝的果核里,就算有,大機率是也吃不到的,不用太擔心。

就算不幸吃了也沒啥風險,無毒的。

不怕蟲蟲的可以左滑查看高清大圖:

不過呢,還是要提醒大家注意下:不怕吃到蟲蟲,小心吃到蟲蟲的粑粑。

真正見過荔枝里有蟲子的朋友其實是少數,但大多數人都曾經見過,荔枝去掉果蒂後會殘留一些黑褐色粉末……

朋友,那是蟲糞,俗稱「糞果」,通常是成果期,幼蟲在果蒂與果核之間取食的時候留下的。

當你看到糞果時,大機率能在核里找到小蟲蟲。

圖片來源:網絡(黑褐色斑點就是蟲糞)

但大家不能只靠蒂頭的顏色,來判斷荔枝有沒有蟲。

荔枝是一種很不耐存放的水果(例如扒開的果皮很快會變紅褐色),如果放置時間較長,蒂頭的位置也有可能因為酶促褐變反應而發黑(參考圖 2)。

左滑還可以查看蟲糞大圖,看看你平時有沒有吃到過。

斥巨資買了一斤荔枝,真實地扒了給大家看

圖片來源:自己拍的

如果看到荔枝蒂頭黑黑的,但沒有顆粒狀的東西,那可能只是放得有點久了。如果黑黑的還看到了小顆粒……

其實沖洗一下也是能吃的嘛。

夏天快樂吃荔枝

還有 4 個小秘密

不用擔心荔枝病,不過一次真的別炫太多

每年炫荔枝的時候,「空腹吃荔枝會致死」「吃荔枝會得荔枝病」的傳聞也跟著一起上市了。

2017 年《柳葉刀-全球健康》的一項研究發現:「荔枝病」是一種急性神經系統疾病,只是許多病人同時具有低血糖症狀而已。

而經過對印度 400 多個案例分析發現,荔枝病是這樣發生的:兒童 + 空腹 + 大量吃 + 未成熟荔枝 ,這四個條件同時滿足,才造成了吃荔枝致死。

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一次性吃掉大量不成熟的荔枝,基本不可能,因此即使是空腹吃了荔枝,也不用過於擔心。

不過,這可不是勸你「日啖荔枝三百顆」了!每天推薦吃水果 200~350 克,按照一個荔枝 30 克(大荔枝)計算,大概是 8~10 顆左右荔枝(吃太多,錢包也受不了啊)。

荔枝吃多了,可能有長痘痘風險

因為荔枝的糖實在太多了!

甜甜蜜蜜的荔枝,含糖量可以達到 15% 甚至更高(每 100 克荔枝肉就有起碼 15 克的糖),而且升糖指數(GI)高達 70(高升糖食物)。

如果一次性吃太多,會帶來很大的血糖和胰島素波動,有可能使痘痘變得更嚴重。

高糖分還會讓口腔處於高滲狀態,讓你感到口乾舌燥。

荔枝真的很容易壞,趕緊吃或儘快放冰箱

荔枝最大的特色不只是甜,而是......容易壞。

這都要怪它自己。

  • 果皮上全是縫,水分都跑了;
  • 氧化酶沒完沒了地製造黑色素;
  • 沒事喜歡釋放點乙烯(植物催熟劑)。

當被從樹上摘下時,荔枝的這三個毛病就會嚴重發作。然後只要室溫下放一天,荔枝自己就能把自己給「催」殘了。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心疼楊貴妃,即使快馬加鞭也得四五天才能運到京城,擱現在可能都沒人買。

幸好,經過了幾百年的發展,我們有了高科技!

冷藏 + 低氧 + 保鮮液,再配合上快速的冷鏈運輸……現在全國各地都能吃到比較新鮮的荔枝啦。

擔心保鮮劑?好好沖洗就能洗掉。

拿到手的荔枝也別擱著了,要麼趕緊送進肚子,要麼趕緊放進冰箱。這玩意,搶的是時間啊。

實在吃不完,剝出果肉凍起來,你就會擁有冰涼甜蜜的荔枝冰沙啦。

荔枝冷藏蘸醬油後,風味更佳

荔枝是一種果糖含量不低的水果,而水果中的果糖溫度越低越甜。相比於常溫的,冷藏後的荔枝酸甜口感更清晰,夏天冰過再吃簡直妙哉!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另外,廣東地區的朋友,還發明了一些奇特的吃法,比如荔枝蘸醬油,在甜蜜的基礎上增加了一絲咸鮮風味,那口感……嘖嘖嘖……,感興趣的朋友大可嘗試一番。

不說了,準備去炫今兒個 公費吃喝的荔枝了。

本文審核專家

參考文獻

[1] Shrivastava, A. et al . Association of acute toxic encephalopathy with litchi consumption in an outbreak in Muzaffarpur, India, 2014: a case-control study. Lancet Glob. Hlth. (2017)

策劃製作

策劃:Murphy | 監製:Feidi

封面圖來源:圖蟲創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63c9edf27dac364538743d0591eb7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