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大臉現多大眼,袁術稱帝充分告訴我們:一定要克制自己的臆想

2023-11-10     劉明寶

原標題:有多大臉現多大眼,袁術稱帝充分告訴我們:一定要克制自己的臆想

#文化歷史解析#我們經常嘲諷一個人說:「你有幾斤幾兩,難道自己心裡沒點逼數?」這種話糙理不糙的話,雖然很刺耳,但忠言逆耳利於行,要是能聽進去,確實大有裨益。

遺憾的是,「心裡沒點逼數」的人通常是聽不進去類似的忠言勸告的,因為他們在本質上就沒有自知之明,只會不斷地慾望的驅使之下,產生各種不切實際的臆想,罔顧自身條件和能力去胡搞,最後把自己弄得眾叛親離。

歷史上的袁術大抵就是這樣的人,他在本質上是一個對誰都要展示一下優越感的人。哥哥袁紹比他優秀,所以他就要跟袁紹對著干;大量士族投奔袁紹而不投奔他,他就破罐子破摔,罵人家士族人員有眼無珠,進而背離了自己的階級,專門籠絡土匪、流氓、暴徒等三教九流去搞事……袁術其實就是一個到處丟人現眼的富家公子,他一直都沒有真正長大,永遠活在自己的情緒和虛榮裡面。

袁術這樣的人,其實在我們的周圍比比皆是,慕虛名而處實禍,他們的眼中閃爍的只有慾望之光,而內心之中裝不下半點的敬畏和智慧。為了讓大家從袁術身上反思借鑑到更多生活哲學,咱今天重點來聊一聊袁術稱帝這件事。

袁術稱帝的作死全過程

袁術這一輩子其實一直都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作為「四世三公」的袁家嫡子,他也算得上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但是,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他那個庶出的哥哥袁紹從小就穩壓他一頭,這就導致了他的心理失衡。

一個人若是心理失衡了,基本上是沒有什麼事情是他干不來的,很多性格叛逆的人就是這樣。所以,袁術一直很叛逆,他就是要和哥哥袁紹爭、要和袁紹對著干。就因為他哥哥袁紹深受士族名士的青睞,他便走極端去廣泛結交底層暴力分子;就是因為士族集團沒有把他當成天之驕子捧著,他就不走尋常路地一邊吃著士族集團的階級紅利,一邊和士族集團的公敵孫堅稱兄道弟;就是因為廣大士族沒有選擇投靠他,而是奔赴冀州投靠袁紹,他就各種罵大街,罵他哥哥不是袁家人,罵他們袁家的門生故吏都是狼心狗肺、有眼不識泰山……

這樣偏激狹隘的人,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成不了大事的。但是,袁術他自己是絕對不會這麼認為的,相反,他認為他是無所不能的。即便他之前已經被劉表趕出南陽、被曹操攆到江淮,但他依然不覺得自己人品、實力和能力有什麼問題,只要再給他一個支點,他還能翹起整個地球。

公元195年,小霸王孫策突然爆發,摧枯拉朽地拿下了江東,這就讓本來蜷縮在淮河南岸壽春一線的袁術開始飄飄然了,因為在名義上,幾乎全部的揚州全境都屬於他袁術的了。於是,他心中一個按捺很久的慾望終於徹底爆發了:他想當皇帝。

袁術最初想稱帝的想法,是源於一句著名的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袁術認為「塗高」和自己的字「公路」是一個意思,自己是天選之子。再加上後來他從孫堅遺孀手裡搶來了傳國玉璽,就更加覺得自己是命中注定要當皇帝的。

袁術之所以憋了這麼多年沒對外宣示,主要是他這些年確實沒啥底氣,政治上、軍事上都沒玩出什麼花樣,尤其是在孫堅死後,一度被揍成了喪家之犬。

隨著漢獻帝東歸路上被各路軍閥玩得跟個叫花子似的,袁術覺得漢室氣數已盡,該輪到自己來當九五至尊了。再加上小霸王孫策在江東開掛之後,因為政治上的需要,不光不敢主動脫離袁術的管束,還把舅舅吳景和兄弟孫賁送到袁術帳下當人質,這讓袁術覺得自己是眾望所歸且無可匹敵。

陷入無可自拔的臆想症的袁術在計劃稱帝之前,曾召齊手下文武試探過意見,但遺憾的是,根本就沒有人支持他。大部分人都選擇了沉默抗議,主簿閻象甚至公開表示反對。這件事一度讓袁術比較苦悶,因為稱帝登基這種事完全靠自嗨是行不通的。

於是,沒過多久,就出現了「河內人張鮍為袁術卜卦說他是皇帝命」的事件,然後袁術就「順勢而為」地於197年在壽春稱帝了,建號「仲氏」。

袁術稱帝在當時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啥玩意呀,你就敢自己宣布你是全天下的大爺?有些人純粹就是把袁術當成一個笑話在看,但有些人背後卻開心得要死,比如說孫策。

孫策由於他們老孫家從他父親孫堅開始就跟著袁術混,所以不好意思和袁術撕破臉皮,現在機會來了,袁術乾了這麼一件人人得兒誅之的臭事,孫策反他,不光不會受到半點名譽損失,還是替天行道,成功把他們老孫家洗白了。

袁術剛稱帝,孫策就宣布江東獨立了,理由就是要跟袁術反革命集團徹底劃清界線。還出其不意地召回了之前送袁術帳下當人質的吳景和孫賁。

而且,孫策的這番舉動還得到了曹操的積極回應,秉承「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態度,曹操代表中央朝廷正式任命孫策為騎都尉(孫策討價還價之後改為明漢將軍),襲父爵烏程侯,兼任會稽太守,並命他起兵討伐袁術。

同年,孫策再次給獻帝上貢,也就是給曹操上貢,曹操任命他為討逆將軍,封為吳侯。

老孫家終於重新拿回朝廷命官的正式編制了,算是暫時洗白了他們老孫家這麼多年瘋狗式逮誰咬誰的污點。

孫策的脫離不僅僅是使得袁術失去了江東勢力地盤,最為關鍵的是,這貨再也折騰不出什麼名堂來了。大家縱觀袁術的一生就不難發現,這貨只要沒有孫家人幫忙,就幾乎沒有打過一次勝仗。

袁術稱帝,才導致了孫策有機會名正言順地宣布獨立。孫策宣布獨立了,周瑜、魯肅等未來的江東政治明星才順理成章地擁有了屬於他們的政治舞台。袁術這貨在冥冥之中算是推動了後來三分天下的格局。

同時,對袁術稱帝反應也比較激烈的是誰呢?正是剛剛在宛城被張繡和賈詡弄得灰頭土臉得曹操。人家曹操的政治王牌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你袁術稱帝不就是在搶曹操飯碗里的肉吃嗎?你稱帝了,那我手裡的漢獻帝算什麼?我以後拿什麼去發號施令、憑什麼給自己想要拉攏的人頒發榮譽證書?必須要當機立斷地宣布你袁術稱帝是違法行為,而且要讓你袁術為自己的狂妄行為付出慘重代價,以儆效尤。

這裡需要告訴大家的是,曹操想要徹底抽死袁術,但並不是親自第一個動手的,而是「慫恿」他的大仇人呂布第一個衝上去的,你說神奇不?至於曹操是怎麼做到的,咱們等到介紹呂布的結局時再說。

袁術一看三姓家奴呂布不願意跟自己姓袁,而是選擇跟老仇人曹操姓曹,於是派大將張勳、橋蕤等以及被曹操打過來的韓暹、楊奉合兵七路,步騎數萬直奔徐州的下邳而來。

袁術和呂布互毆,本也就是菜雞互啄,因為這兩人的政治軍事水平都也就那樣,但呂布身邊高低還有一個人品雖不咋滴但智商在線的陳宮呀。呂布採用陳宮的計策,給白波軍的韓暹、楊奉寫信,攀了一下關係、講了一下名分、許了一點利益,就成功策反了他們。

結果,在兩軍交戰時,韓暹、楊奉突然反水,袁軍大敗,呂布一路追擊連殺大將十餘人,袁軍死傷落水者幾乎全軍覆沒。呂布和韓暹、楊奉乘勝追擊,一路割韭菜到了淮河邊。

袁術依靠淮河天險算是勉強穩住了陣腳,但是卻被對岸的呂布狠狠地羞怒了一番。呂布笑他想法很多,但是能力卻不行。也別怪呂布這麼得意忘形,因為他這一輩子也很少贏得這麼痛快過,一直都在被揍加被耍。

走徐州北上這條路走不通,袁術便率兵攻打了陳國,想走豫州北伐。但是,不好意思,豫州是曹老闆的地盤,曹老闆比呂布更難打。曹操親自帶隊準備滅袁術,袁術聽說曹操來了,直接扔了部隊就跑了,並安排橋蕤等於蘄陽阻擊曹軍,結果追上了的曹操不費吹灰之力就滅了橋蕤等人,隨後帶隊推進回到了老家譙縣,並這次征途中得到了一員赫赫有名的猛將許褚。

公元197年冬,稱帝剛半年的袁術不光處處挨揍,還遭到了天譴,整個淮南出現大饑荒,江淮地區處處可見人吃人的慘象。

這種形勢下,袁術根本就沒法維持和約束他僅剩的那點部隊了,袁術手下陳蘭、雷薄不甘坐等給袁術陪葬,寧願落草為寇也不願意跟著袁術乾了,叛變走人了。

天怒人怨、山窮水盡的情況下,袁術終於想到了那個被他懟了一輩子的哥哥袁紹了,他慫了,因為他還奢望能多活幾年。於是寫信給袁紹,表示願意獻出帝號和傳國玉璽,求收留、求保護。信寫得很無恥,包括打兄弟關係得感情牌等,大家有興趣可以去查看一下。

袁紹其實也早有稱帝之心了,但不至於糊塗到就這麼無腦地接受袁術的甩鍋。但是袁術給出的籌碼中,傳國玉璽對他還是頗有吸引力的,於是,便「答應」了袁術的要求。表示咱們畢竟是親兄弟,弟弟你現在走投無路了,那就到哥哥這裡來吧,哥哥家不差你那口飯。

可是,對於袁術來說,袁紹已經是他夠不著的哥哥了,北方也是他夠不著的歸宿了,他想穿過徐州然後到青州跟大侄兒袁譚討口飯吃。一直在曹操身邊待得戰戰兢兢的劉備藉口阻擊袁術北上,再次回到了徐州,並第二次擁有了徐州,切斷了袁術的北上之路。

最後,眾叛親離、山窮水盡的袁術於建安四年(199年)嘔血而死。據傳,其臨死之前想喝碗蜂蜜水都喝不上了,其部隊的軍糧當時僅有麥屑三十斛了,果真是,當初你得瑟得多厲害,最終就會被打臉得多悲慘。

袁術稱帝的背後分析

袁術稱帝這種事情,但凡有點政治常識的人,都知道這是在自尋死路,所以真要分析個什麼其他所以然來,其實也沒啥太多可以值得說道的。只是從這件事就可以看出袁術在政治上是多麼低能,當時很多士族代表們罵他是「冢中枯骨」還真沒怎麼埋汰他。

袁術其實那種特別自以為是的人,他的行事邏輯主要集中在「我想」、「我要」、「我不服」這些偏自我主觀的焦點上,而沒辦法去做到理性、客觀地分析事物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既可憐又可悲、既可恨又可嘆。

他急於稱帝的幾大動力因素,其實只要稍微靜下心來仔細思考一下,就會發現都是非常具有主觀迷惑性的因素。

先說「代漢者,當塗高也」這句讖語吧。你憑啥就認為「塗高」就是「公路」的意思呢?還自作聰明地認為「塗」通「途」!這只能說明,如果一個人一心一意要自欺欺人,他總是能找到辦法的。正如一個一心想要裝睡的人,他就沒有睡不著的時候和地方。

再說傳國玉璽的事情吧。傳國玉璽它只是皇權的象徵,並不代表誰手裡有它就可以當皇帝。你當老闆要有公章,和你拿到公章就能當老闆,這是兩回事。如果按照袁術的理解,人家孫堅早就應該當皇帝了,歷朝歷代那些掌印太監也都隨時可以當皇帝了。當下的那些老闆都得每天抱著公章睡覺,而不敢把公章交給辦公室保管了。

最後說說孫策的恐怖戰鬥力給他帶來的自信。你袁術對孫堅咋樣、對孫策兄弟咋樣,你心裡沒點逼數嗎?人家孫堅打董卓時,你在背後給人家斷糧;人家孫策想回父親的舊部來再創業,你把人家當炮灰使。現在人家孫策憑藉自己猛衝猛打幹出點名堂來了,你憑啥就心安理得地認為他是你的心腹愛將了呢?你了解他們老孫家的人都是什麼樣的人嗎?你了解人家的志向不在你袁術這艘破船上嗎?還自信地敢稱帝?換作是其他人,都得趕緊想辦法了,怎麼樣才能把孫策這隻戰狼跟自己捆綁或拉攏得死死的才對。

前面說了,袁術稱帝明面上的最大受益者是孫策,具體原因前面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就不再贅述了。但其實暗地裡還有一個極大的受益者,那就是曹操。

曹操的兗州本來就是四戰之地,再加上曹老闆本人一心血來潮就間歇性地騷操作一下,導致他當時的處境還是挺艱難的。若不是袁術稱帝引發了一系列蝴蝶效應,曹操後來能不能打贏後面那場讓他名震天下的「官渡之戰」,還真不好說。

比如曹操在宛城和張繡反目成仇之後,在曹操征討袁術期間,張繡就一直從西面騷擾他,一度威脅到了曹操的大本營許昌。假設不是袁術這麼自掘墳墓地讓孫策脫離了他,曹操還真不一定能迅速地搞定袁術,然後及時抽身去對付張繡。

又比如袁術和呂布之間的菜雞互啄,假設袁術有孫策和孫家的勢力助陣,呂布基本上是毫無勝算的,因為呂布這小子的頭腦簡直就簡單到了是一個謎一樣的程度了。那麼,徐州局勢就會變得猶未可知了。

假設袁術不是這麼作死自己了,曹操的西邊有張繡、南面有劉表、東南有袁術、東邊有呂布等諸多不確定因素,他是根本沒辦法心無旁騖地對付來勢洶洶的袁紹大軍的。即便後來他在全力以赴的情況下,他也僅僅是靠運氣險勝袁紹,那麼給他增加更多的變量和壓力,他還能贏袁紹嗎?

袁術稱帝直接成就了孫策,間接解脫了曹操,曹操是借著袁術稱帝這一時機完成了很多因袁紹威脅而必須與時間賽跑的戰略部署,比如張繡、呂布等問題。再加上後來一個小人物幫他拖住了劉表,另一個小人物幫他射死了孫策等運氣成分,他才勉勉強強敢專心致志地去對付袁紹。

當然袁術稱帝還有一個惡劣的影響,那就是開了稱帝野心的先例,咱先不說後來曹操意欲稱帝是否與袁術稱帝在先有關係,但袁術的所作所為無疑是更加削弱了漢室皇權的威嚴。漢獻帝當時手裡是沒有兵,若有,估計他都恨不得衝上去踹袁術兩腳。

從行為邏輯上來講,袁術稱帝的行為是相當二百五的。天下諸侯犬牙交錯,你袁術憑什麼去當那麼惹眾怒的出頭鳥?就你能耐?就你勇氣可嘉?若你真勢大力沉也還算了,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富貴險中求嘛!但關鍵是你袁術一直都被揍得不敢冒頭了,是誰給你勇氣稱帝的呢?如果一個傳國玉璽就能號令天下,那麼朝廷要養那麼多軍隊幹啥呢?

總結一下,袁術稱帝基本上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叫名副其實的「無知者無畏」。

一點點現實反思

前面為什麼說在我們當下也有數不勝數的「袁術」呢?大家仔細去想一下,袁術稱帝其實在本質上,是不是就是在講「一個人的能力和見識與其慾望不匹配」的事情?這樣的人在我們周圍少嗎?

有些事情大家可以去適當幻想一下,但真不一定適合你去奮鬥爭取。不是所有想法都要去付諸行動的,千萬別被那些什麼「有了想法就要趕快行動」的毒雞湯給迷惑了。

舉個很普遍的例子,很多年輕人找對象,女的想找一個高富帥,男的想找一個白富美,這有毛病嗎?沒毛病呀!至少在人性慾望邏輯上來說,是一點毛病都沒有。但實際上這種事情到處都是毛病。啥毛病?理論沒有聯繫實際、想法沒有匹配能力、訴求沒有結合環境。

比如某個女神,身邊有很多優秀的單身男士對其垂涎欲滴,但就是沒有人主動出擊,但你作為一個各方面條件都一般的男的,你憑什麼認為這個女神就是給自己留著的呢?

比如那些夜場女孩,使出渾身解數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她們的目的難道大家不清楚嗎?但是她們之中有幾個會如願以償呢?大多的結局都是,要麼在等魚上鉤的失落中逐漸麻木而消耗了青春、要麼是被偽理想人士給騙了、要麼是被當作一個玩偶用完就丟……

比如很多職場之中的朋友喜歡不擇手段地往上爬,但是那些像袁術一樣志大才疏的人,真正爬上去了嗎?爬上去他又穩得住嗎?

有想法的人永遠是很多的,但有能力去實現自己的想法的人永遠是少之又少的。佛經要義中為什麼有一條是勸世人戒掉那些虛妄的慾望,原因就在於此。你沒有能力和條件去實現的慾望,真沒有必須太過於固執地去追求,那樣只會使自己變得越來越不接地氣。

網上有很多女孩子在視頻中穿著暴露的衣服、說著誘惑的言語、擺動妖媚的身姿,然後再穿上一件或悲慘、或感人、或率真的外衣,說自己單身、說自己渴望愛情、說自己要努力奮鬥、說自己要率真地活出自我、說自己只要遇到真命天子就會不顧一切……這些人是不是和袁術差不多?是不是把周圍的人都當傻子,然後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自嗨模式中?

篇幅已多,咱就不多說了,因為老易畢竟是一個解說歷史的,而不是一個解說生活的。至於歷史和生活不經意的相似、相通之處,敬請大家權當是一種巧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6347b9d6f2e271ac7e9892775ce836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