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麥加酷熱難耐,「已有來自埃及、約旦等國超900名朝覲者死亡」

2024-06-20     環球時報

6月,沙特進入一年中最熱月份,高溫導致正在「聖城」麥加參加朝覲活動的大批朝覲者死亡。由於官方沒有公布具體數據,死亡人數尚不確定。法新社最新統計稱,截至當地時間6月19日,死亡人數已飆升至900多人。

朝覲是伊斯蘭教的五大基本功課之一,所有身體健全且有經濟能力的穆斯林在一生之中都須完成至少一次朝覲。據伊斯蘭曆法,朝覲季節每年都會變化,今年是在六月,也是沙特最熱的月份之一。

沙特官方數據顯示,來自世界各地的約180萬穆斯林參加了為期數天的朝覲活動,其中約160萬人來自國外,不乏年老體弱的人。據介紹,每年的朝覲活動都會吸引數十萬來自低收入國家的朝覲者,「其中許多人幾乎沒有接受過朝覲前的醫療保健」,導致傳染病傳播。

另外,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朝覲者為了省錢,試圖在沒有獲得官方簽證的情況下參加朝覲。沙特近期的酷熱高溫,給朝覲活動又增添危險:非法朝覲者無法使用朝覲路線上提供的空調設施等降暑服務。

當地時間17日,麥加氣溫達到51.8攝氏度。與此同時,沙特以及其他國家的民眾紛紛前往醫院,或者在社交媒體焦急地發帖求助,試圖尋找朝覲期間失蹤的親友。

麥加氣溫超過50攝氏度,大批朝覲者死於高溫(圖自視覺中國,下同)

沙特沒有提供死亡人數的具體信息,但僅在上周日(16日)就報告了2700多例「中暑」病例。由於缺乏官方數據,死亡人數尚未確定,且可能會繼續上升。

美聯社19日報道稱,網上流傳的一份名單顯示,數日內已有至少550人死亡。法新社則對各國公布數據統計得出,截至當地時間19日,死亡人數已飆升至900多人。一名阿拉伯地區的外交官告訴法新社,僅埃及人的死亡人數就從18日的300多人躍升至19日的「至少600人」,其中大部分死於高溫。

還有一名外交官透露,除了一人在小規模人群擠壓中受重傷致死外,「所有埃及人均因高溫死亡」。他還表示,死亡總數來自麥加當地醫院太平間的數據。

當地時間18日,埃及外交部曾發布聲明表示,埃及正在與沙特官方合作,搜尋在朝覲期間失蹤的埃及人。除埃及外,約旦、印度尼西亞、印度、伊朗、塞內加爾、突尼西亞和伊拉克也證實了朝覲期間出現死亡人數,不過沒有說明具體的死亡原因。

約旦官員正尋找20名失蹤的朝覲者,此前報告失蹤的80人已被送往醫院;來自印度的「大約68名朝覲者死亡」,還有一些人失蹤;突尼西亞外交部18日表示,至少有35名突尼西亞人死亡,並指出朝覲期間「氣溫急劇上升」且「烈日炎炎」;伊朗紅新月會19日宣布,有22名約旦人失蹤,26名伊朗人住院……

當地時間18日,沙特官員稱,今年的朝覲季取得了「成功」,「儘管朝覲者人數眾多,且面臨高溫挑戰,但並沒有出現疫情或其他公共衛生威脅」。沙特官方還稱,「先進的冷卻系統」和為朝覲者「持續供應」的水源,確保了「所有人的朝覲順利、安全」。

現場,有志願者向朝覲者分發冷飲和冰淇淋。不過,許多朝覲儀式都在白天舉行,朝覲者需要在戶外活動待上數小時。不少朝覲者表示,他們見到過有人在路邊暈倒,路兩旁還停放了蓋著白布的屍體,救護車已經顯得不堪重負。來自巴基斯坦的朝覲者穆斯塔法表示:「天氣太惡劣了,人們無法忍受這樣的高溫。」

朝覲現場酷熱難耐

馬布魯卡·賓特·塞勒姆·舒莎娜來自突尼西亞,現年70多歲,數日前在沒有官方簽證的情況下來到麥加參加朝覲。她的丈夫19日告訴法新社,上周六,她參加朝覲活動後就失蹤了。

達烏德來自埃及,在上周六後就下落不明,她的親友正焦急萬分。「好消息是,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在死者名單上找到她,這給了我們她還活著的希望。」

霍里亞·艾哈邁德·阿卜杜拉·謝里夫現年70歲,來自埃及。雖然有官方簽證,但她同樣在上周六後就處於失蹤狀態。她的一名朋友稱,當天在麥加阿拉法特山上完成祈禱後,她去公共浴室清洗長袍,之後再沒有回來。

路透社則援引氣候科學家的話表示,近年來,隨著氣候變暖,此類高溫致死事件頻繁,同時預示了未來幾十年數千萬朝覲者將會面臨什麼樣的命運。

德國氣候分析研究所科學顧問卡爾-弗里德里希·施洛伊斯納表示:「朝覲已經以固定方式舉行了一千多年,儘管這裡氣候一直很炎熱,但……氣候危機加劇了嚴峻程度。」他舉例說,攀登阿拉法特山是朝覲的重要儀式,高溫天氣下,這已經變得「對人體健康極其危險」。

朝覲途中因中暑而死亡的事件並不新鮮,早在15世紀就有記錄。但科學家們表示,隨著全球變暖,情況將變得更加糟糕。近期一項研究發現,到2030年代,全球氣溫將升高1.5攝氏度;而若全球氣溫升高1.5攝氏度,朝聖者中暑風險將增加五倍。

據美聯社描述,當地時間19日,麥加醫療中心戒備森嚴,一名官員正在宣讀死亡名單上的死者姓名和國籍。這些死者包括阿爾及利亞、埃及和印度人,只有死者親屬才被允許進入大樓辨認死者身份。

來源:觀察者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5ea88604bb88dde8311450de4c11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