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為高大的高原,平均海拔高達4千米,上面更有很多海拔6千米以上的山脈,地球上海拔7千米以上的山峰全部集中在這裡,而且距離海洋很遠,按理說這裡是跟海洋最不沾邊的地方,但是古生物學家早就在這裡發現了不少海洋生物化石,近日我國科學家甚至在這裡發現了鯊魚化石。
據央視新聞10月12日報道,我國的一支科考隊在2023年的卓奧友峰科考活動中有了重大發現——距今2.2億年的三疊紀晚期地層中找到了鯊魚化石,被認為具有重大的科考和生物學演變研究方面的意義。
卓奧友峰位於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定日縣,屬於喜馬拉雅山中段的山峰,東距珠穆朗瑪峰約28.1公里,海拔8201米(一說海拔8188米),是世界第六高峰。
2023年10月1日9時15分,中國科考隊18名科考隊員成功登頂了卓奧友峰。而由中國科學院和成都理工大學組成的「巔峰使命」卓奧友峰與希夏邦馬峰古生物科考分隊則在之後完成了地質和化石採集等方面的野外調查。這是第二次青藏科考的內容之一。
古生物科考隊員對這兩座山峰都進行了系統性的化石採集,發現了多種古生物化石,其中在海拔5100米的加布拉化石點,找到了一套非常好的科考地層,並在其中發現了魚類化石,其中就包括鯊魚化石。
鯊魚化石出現在距今2.2億年的三疊紀晚期高山地層中,說明青藏高原2億多年來的地質變化是非常大的。
如今世界上已經發現的鯊魚有近500種,體型差異非常大,有體長超15米體重超12噸的鯨鯊,也有體長二三十厘米體重不足一公斤的硬背侏儒鯊,但是這些鯊魚都有一個祖先,其最時出現的時間是五億年前,青藏高原上發現的鯊魚化石是不是如今鯊魚的祖先還有待考證。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鄧濤認為這個發現填補了當時6級海洋生態鏈中的第二級缺環,對了解當時的海洋生態系統和古生物進化鏈有著重要的作用。
在卓奧友峰距今7000萬年的白堊紀末期地層中還發現了異形菊石。
菊石是軟體動物門頭足綱菊石目海洋動物,根據化石已發現有600多種,小至幾毫米,大至2米以上,生物學家認為它是從四億年前的泥盆紀早期的鸚鵡螺目進化而來,在中生代最為繁盛,曾經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的三疊紀海洋中,多以浮游生物為食,但是到了1億年前的白堊紀末期卻全部滅絕。這種生物在地球的淺海區域中繁盛了3億多年,被地質學家當作測定岩石年代的「標準」化石。如今在卓奧友峰距今7000萬年的白堊紀末期地層中發現菊石,對這種生物1億年前滅絕的說法提出了挑戰。
鄧濤認為卓奧友峰菊石化石這一發現描繪出了第五次生物大滅絕前,一些生物類群已發生遺傳紊亂。
上述兩種動物化石都屬於海洋生物,希夏邦瑪峰還發現了櫟樹樹葉痕跡的化石等,說明此地也曾經是生長樹木的陸地,這也體現了青藏高原很多地區由海洋到湖泊再到成為陸地的轉換過程。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學術副所長丁林院士推測認為是由於喜馬拉雅山的隆升,把當時的化石帶到了海拔6000米的高度,並表示對青藏高原古生物化石的研究開創了我們關於青藏高原隆升及其對資源環境變化影響的課題,一直持續到今天。
消息來源:《中國青年網》10月12日報道《青藏高原發現距今2.2億年鯊魚化石》
我國在南海數千米深處開建8立方公里大的望遠鏡,只觀測穿透地球而來的粒子
九章三號亮相!性能又提升了100萬倍,量子計算領先地位再次鞏固
日本南部海域發生奇怪地震,只有4.9級,地質學家感到疑惑,網友:三相彈試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