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潔專欄】
班主任的「巧勁與拙勁」
作者|於潔 (江蘇省崑山市葛江中學)
常有老師問我:你常常半路接差班,為何到了你手裡沒多久班級就會變好了?有沒有什麼「武功秘笈」或者是「殺手鐧」?
還有老師問我:看不到你發火,總是心平氣和雲淡風輕, 為何能夠管好班級?你一定有什麼絕招吧?
都說熟能生巧,做班主任30年啦,還真是從生到夾生到半熟到有點熟了,漸漸地就 總結出來了一些「巧」方法和「笨」辦法。這些就是我的秘笈,殺手鐧和絕招。如果你願意聽,我就細細道來。
01
「巧」方法
我用這些「巧」方法,助班級管理一臂之力:
01
任課老師群吐槽,我咋辦?
班主任的心情啊,有時候還真不是自己能左右的。強調過很多遍了,下課不要打打鬧鬧,結果呢,遠遠地就看到兩個調皮 孩子在走廊里都打鬧得滾倒在地上了,氣!
一個重要的知識點,講了N遍了,結果呢,作業收上來一看,錯了一大片,氣!
課上發現一個學生打瞌睡,喊醒了又睡著了,打電話向家長反映情況,家長居然反過來教育老師要把課上得有趣一些,氣……
這些氣呀,其實還好,班主任心裡最難受的呀,是遇上一群任課老師來圍攻吐槽:
「你們班級誰誰誰,作業又沒有交!」
「你們班級有十來個學生完全不要讀書!」
「你們班級誰誰誰上課就知道睡覺!」
「你們班級那幾個成績好的也是當面一套背後一套!」
「看看你們班級誰誰誰,衣服穿得都恨不得不穿了!」
……
這些話是不是特別熟悉?尤其是年輕班主任和一群老教師搭班,那是隔三差四會聽到一次呢。「你們班級……」唉,明明是一起教的一個班嘛,咋就變成「我」一個人的班級了呢?
年輕班主任聽著心裡陰雲密布,可是老教師面前自己插嘴都插不上,咋辦?衝進班級把學生痛罵一頓,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明明自己已經很認真了,卻落得這個下場,自己罵著罵著也要哭出來了?對不對?罵完了哭完了更鬱悶,不解決問題呀。
這樣的場面在剛工作時我也經歷過幾次,後來就想這樣被動挨打不行呀,於是呀,想出了三招「巧」方法。
第一招:加入吐槽,發泄負面情緒
任課老師們「你們班級」「你們班級」說得起勁的時候,我就立即加入,用「他們這群傢伙」的第三人稱,與任課老師站在同一吐槽起跑線上,一起痛訴學生們的不認真犯迷糊,比任課老師說得還義憤填膺。
說實話,這樣還挺爽的,任課老師說完了,我還沒有說完呢,畢竟我是班主任,手裡「黑材料」一籮筐呢。這麼一次大吐槽,也是釋放掉我積壓在心裡的負面情緒,同時也讓任課老師知道我的不容易。
第二招: 哀傷 示弱,尋求解決方案
任課老師們「你們班級」「你們班級」說得起勁的時候,我是聽得真的內心哀傷,但是心裡明白,哀傷有啥用,解決問題才是王道!何不化悲傷為力量!可力量哪裡來?年紀輕資歷淺,沒底氣呀。趕緊示弱:「哥哥姐姐們,叔叔阿姨們,可憐可憐我,趕緊教教我該怎麼辦?」拿出本子拿出筆,「求各位大神支招,小的現學現用!」
用這法子既轉移了吐槽負能量,又能向老教師學到半式一招,真是一舉兩得呢。
第三招:平衡心態,問題就是課題
在一片吐槽聲中,暗暗告訴自己:「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人家都是老教師了,人家還跑我這裡來吐槽,可見自己遇到的是老教師都沒法搞定的難題呢,不必苦惱。
趕緊想辦法把這些問題當課題研究吧,左三年又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班級就是這樣一把尿一把屎地送畢業了。再來一屆學生,有時這樣,漸漸地就把有些問題研究出解決方案了。一個班主任的成長過程,就是這樣螺旋形地上升的。
02
家長配合不在線,我咋辦?
現如今疫情剛緩和一些,學生經歷了史上最長寒假,懶懶散散來上學了,線上學習效果讓老師們心裡拔涼拔涼的,再加上一個手機已經在學生手裡待 了那麼長時間,幾乎就要和手心裡的肉長在一起了,可是又不能大規模開家長會尋求家校合力,咋辦?
不能大規模就小規模唄。小型家長會效果反而比全體家長會好。花上一個星期,分成五個批次,每天放學後傍晚17:20-18:00。學生和家長一起參加會議,會議結束後學生和家長一起回家。當天的值日生可以請這些參加家長會的學生來完成,其他學生準時放學回家。
第一步:根據開學至今學生不同情況,在學生名單上圈點勾畫開始分類
我一般分為這麼幾種類型:
1. 很努力,很想要學習的,成績還不錯的。需要家長老師多鼓勵,更明確目標,響鼓重錘敲。
2. 很努力,想要學習的,但是成績還不夠理想,需要家長老師給出更好學習方法,增加信心的。
3. 有小聰明,但是不努力,成績中等或是不理想的。需要家長老師多督促並給出一個跳一跳夠得到的目標的。
4. 學習習慣差,學習成績差,但是人品很好,需要家長和老師多次糾正學習習慣並在某一門功課上能夠有所突破的。
5. 為人處世需要更多調教的,成績不管是好還是差,需要家長和老師多交流多配合多關注的。
這是我的一個分類,是根據我自己班級的實際情況,僅供參考用。
第二步:簽發樹葉邀請卡
提前兩天給相應批次的學生,方便家長接到邀請卡後能夠有時間安排好自己的工作,保證準時到會。放學的時候給到相應的學生手裡,請他們回家後第一時間給到家長。
並告知學生關照好家長來學校的時候把樹葉邀請卡帶上給學校門衛看,這樣門衛測量體溫後就能夠放家長進校門了,如果學校有幾個校門的,還要關照好學生告知家長從哪個校門進來,車可以停在哪裡。教師自己還需要提前告知學校門衛。
第三步:認真備好家長會
在紙上手寫每一個學生的情況,包括在班級里的為人處世,學習情況,任課老師的反饋,班主任的希望,需要學生再做好哪些事情,需要家長配合好哪些事情。
在小型家長會召開時,可以孩子和家長坐在一起,和老師圍成一圈,方便近距離面對面交流。老師手裡拿著紙條,有備而開,有的放矢,老師講完後學生和家長也發言,結束時學生把老師手裡的紙條帶回家。
第四步:一周觀察後反饋
這個反饋可以和家長約好,一周後家長向老師反饋,也可以老師向家長反饋,並商量好下一步如何家校合作。
我一般一個學期會召開兩次小型家長會一次大型家長會。也就是說基本上是一個多月開一次家長會,外加電話溝通以及手機簡訊等書面溝通以及單獨請家長到學校交流,確保家校之間不斷線。
03
說教教育太蒼白,咋辦?
疫情時期,公共教室都無法使用,怕交叉感染,也無法集體到操場做廣播操,所以大課間時間學生基本呆在教室里。如果是用來上課或者做題目,那學生一個早晨真的太累了。
我充分利用了這個將近半小時的大課間時間。和學生一起看完了《摔跤吧,爸爸》《奇蹟男孩》《小王子》《戰狼》等電影,也和學生們分享了春天的槐花、月見草、鼠尾草、金絲桃、鳶尾花等植物照片,播放了我自己的配音朗讀《女孩,你很珍貴》,還介紹了獨臂男孩張家成的故事。
學生們在每日一記上寫了很多觀後感,這樣的多種教育形式,改變了教師一張嘴就是說教的模式,更容易進入學生內心,更適合青春期的孩子。
現在媒體發達,教師在手機上瀏覽各種教育類公眾號時,可以有意識地收藏好一些教育資源,在時機合適時放給學生們看。
當我們語文上學了《禮記一則》中的「教學相長」時,我也鼓勵學生們利用這個大課間時間做別人的小老師。為了增加小老師的儀式感,我們在走廊里放了圓桌子和凳子,小老師們入座,請教者走出教室詢問小老師,聽懂後再講給小老師聽一遍,我就用手機拍下各種鏡頭。讓學生們明白教別人其實是最好的一種學習方法,可以徹底把知識搞懂。
我也利用碎片時間,給每個學生寫信,裝在漂亮的信封里送給學生。文字可以很溫暖,很走心,很委婉,很動情。比口頭的嘰里呱啦效果好得多。
04
單兵作戰會技窮,咋辦?
再有經驗的班主任,如果沒有經常充電學習的過程,也會江郎才盡,黔驢技窮。更何況80後90後00後的學生各個不同,千人千面。有的學生不用揚鞭自奮蹄,有的學生鞭還沒揚就落淚。
除了向身邊的同事多請教,我們還可以團隊作戰。
2012年我建立了「於潔沙龍」,建有「8點不見不散」小樹洞和「於潔沙龍全國分享群」大樹洞。每周三晚上8-10點是主題討論時間,每周一個主題,都是班級管理中的熱點、焦點、難點。全國各地的班主任們各抒己見,集思廣益,有時讚揚有時拍磚,思想火花不斷迸濺。在這樣的氛圍中,人不會懈怠,受益匪淺。
工作中遇到了委屈,在樹洞裡吐吐苦水,會有一堆人來安慰你,給你出主意;遇到了棘手的問題,大家都把自己的經驗和盤托出,總有一種適合你;同一個話題一起來寫寫真實的案例,看看別人的做法,別人的教訓,有些彎路就不會再阻礙自己。
02
「笨」方法
我用這些「笨」方法,讓學生管理有序且高效:
01
一頭一尾加中間
每天早上準時出現在教室
工作30年啦,每天上午6:40站在教室窗外。不說話,只是靜靜地看。看學習委員在黑板上寫好要交哪些作業,看學生6:50前交掉作業,看組長課代表收作業,看他們統計好缺了誰,寫在小紙片上,交到老師辦公桌上。
晚於6:50到班級的學生就先自己去辦公室交作業,劃掉自己的名字。在走廊就準備好英語書,進教室立即加入英語朗讀。
不管今天是什麼早讀課,反正6:50開始是英語朗讀打卡時間。課代表在講台前大聲領讀,讀到我感覺大家都比較熟了,我就開始走進班級,我站在誰的身邊,誰就來大聲領讀,一直讀到英語老師進班來帶早讀課。
這樣我很快就知道每個學生英語上的學習情況了,不會讀的人名字都記在我心裡,到了自習課或者大課間,我就請幾個厲害學生來一對一教教他們。
一日之計在於晨。站在窗外看學生讀英語,也是對學生早晨精神狀態的一種觀察。若是萎靡不振的,就詢問是否身體不舒服,是否需要和家長聯繫;如果不是身體問題,那麼是否昨晚睡得太晚,是作業做得晚了還是玩手機,可以和家長及時聯繫。
6:40站在窗外,也是避免學生一早來抄作業,除非學生比我來得還早。
30年來,我也曾經想過今天不是我的語文早讀課,也想再多睡一會兒,難得偷懶一次。但每次想到自己教育學生要持之以恆,就趕緊從床上爬起來。
畢竟再多的言語教育,都抵不上榜樣的力量。每次看到課代表們到辦公室交了作業後噼里啪啦奔跑到教室參加英語打卡,我心裡都會很欣慰地想:瞧,不說話,不發火,也會有氣場,有力量。
每天放學做好收尾工作
開好了頭,就要收好尾。30年來我堅持每天放學3分鐘小儀式。每天最後一節輔導課快要結束時,我就在教室窗外守候,等任課老師走出教室後,我就進入班級,做一天的收尾工作。
學生們記錄好課代表寫在黑板上的當天各科作業,每組第一位同學檢查本組同學作業記錄是否完整,以免出現第二天交不出作業藉口說不知道要做這個作業。學生根據當天作業來整理書包,凳子塞入課桌,走上前來和我微笑揮手,師生互道再見。
當天的值日班長留下來打掃衛生,等其他學生全部離開教室,我和值日班長一起打掃衛生,說說笑笑或是各自掃地拖地都可以,全憑學生不同性格決定。等打掃完畢,關門關窗關燈,師生微笑互道再見,我才最後一個離開教室。
有人說反正最後一節輔導課結束後學生自己會離開校園,值日生會完成打掃,何必非要自己放學呢?我們可以來對比一下:
假設應該是17:00放學的,有個家長到18:30打電話給你說:「某某老師,我們家某某怎麼還沒有到家呀?你們幾點鐘放學的呀?」如果你自己是16:30就下班了,讓最後一節輔導課的老師上完課就放學的,家長的這個電話你回答的時候是否有些心慌又焦慮?
假如是我接到這個電話,我會說:「我們是17:00準時放學的,沒有老師留某某,我是最後一個離開教室的,他是17:00離開班級的。你再等等看,也許某某是路上耽擱了,如果到了19:00還沒有回來,你就趕緊和我說。」
至於和值日班長一起打掃教室衛生,主要是觀察學生是否有勞動能力,掃地拖地手腳是否麻利,這是一個很好的除學習以外的表揚學生的好時機。如果發現幹活不利索,笨手笨腳的,看得出在家裡不參與勞動,可以和家長聯繫讓家長多讓孩子在家裡乾乾活。
另外,我一直覺得一個班級的衛生不僅僅是學生要管理的事,老師也應該是班級勞動的一分 子。老師幫著值日班長一起打掃衛生,師生之間情感更進一步。老師如何幹活的,學生也看在眼裡,這又是一個榜樣的傳達。何況學生打掃教室終究會有沒有打掃乾淨的死角,師生一起勞動,教室必定打掃得很乾凈,一個窗明几淨的教室 ,是可以讓師生都爽心悅目的。這也是一個老師對學生身心健康的一種關注。
當然,這也和我自己個人的衛生習慣有很大關係,我自己喜歡乾淨,在家裡也時常愛搞衛生,當然在班級里也希望自己和學生是生活在一個整潔明亮的環境中的。我也希望我這樣的愛乾淨的習慣能夠傳遞給學生。畢竟一個人的一些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對人終生有益的。除了學習,還應該教會學生德體美勞,一個老師應該有這樣的主動意識。
每天中午從不缺席走動管理
所謂中間,其實就是每節課預備鈴響後,多年觀察,我發現每個任課老師習慣不同。有的是預備鈴響之前就在教室門外了,有的預備鈴響後慢慢往教室走,有的正式鈴響了才慢慢往教室走。
我的習慣是預備鈴一響立即往教室走,站在教室窗外看課代表領讀。一方面觀察課代表的領導能力,一方面也是協助課代表做好領讀工作。讓班級以響亮整齊的朗讀聲迎接任課老師的到來,而不是以吵吵鬧鬧亂七八糟迎接任課老師。預備鈴響是為了讓學生靜下心來開始新一課的學習的,如何靜下心來,需要課代表的帶動,需要學生的自覺意識,也需要班主任老師的重視與督促。
直到任課老師進班,我才離開。有時候正式鈴聲已經響了一會兒了,但是任課老師還沒有進班,就讓課代表立即跑步去辦公室查看情況。假如任課老師臨時有事無法授課,那麼我可以立即安排課務,確保班級有老師在。
30年來,走動管理我從未缺席。我佩服有的老師可以人不在學校還能遙控指揮學生,而我自己堅持長久地陪伴學生。不同的生源,不同的方法。我的陪伴是靜靜地站著,不說話,一切由學生幹部指揮班級事務,而我負責培訓學生幹部,配合學生幹部,協助學生幹部。我這個老師不愛說話。
這樣走動管理還有個好處,就是強行規定了我自己每節課都要起來走動一下,而不是一直坐在辦公桌前。就算辦公室和班級比較近,一天下來也要接近一萬步。所以30年來,我沒有一點點頸椎病啊腰椎盤突出啊肩周炎啊這樣的職業病。學生也養成了聽到預備鈴音樂結束後教室里安靜下來的習慣。這對於學生靜下心來認真聽課是有好處的。
夏天到來時,學校往往安排學生中午趴在桌上休息個20-30分鐘。很多老師覺得學生上課都恨不得要打瞌睡,有了午睡時間自然就會趕緊趴下休息,所以常常站在教室門口喊一聲「休息」,看見學生齊齊趴下,老師就放心地回辦公室去了。間或隔一段時間悄悄來看看。
殊不知有的學生是不該睡覺的時候睡著了,真要他睡覺時就興奮得想 搗蛋了。於是你就會看到等老師一離開,幾個學生就立即溜到廁所開啟聊天模式,或是在遠離辦公室的拐角借著接水喝聊天。還有的在教室里眉來眼去各種打手勢或是丟紙條。
我的習慣是坐在教室門口和學生一起休息。學生們趴下休息的時候,我可以靜靜地構思語文課的教學,構思自己下一步要做的德育工作,構思自己想寫的某一篇文章,也可以閉上眼睛小睡一會兒。這也是我一天中難得的休息時間。
陪伴學生休息,就確保了學生休息。這也為下午的課程學生的精神狀態保駕護航。
02
自習課一分為二
30年來我堅持親自看自習。我當然知道有的老師特別厲害,不在教室看自習教室里學生都安安靜靜的。那是人家的本事。我羨慕就是了。我知道我自己,我更知道自己的生源。所以還是老老實實呆在教室里看自習吧。在培養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之前,還是踏踏實實抓好每節自習課的效率吧。
自習課的前半節課我讓學生安靜做作業,不允許問問題,這樣杜絕了以問問題為藉口的交頭接耳。等做了半節課作業了,自己的生源自己知道,理科上自然有一些題目是學生自己獨立不會做的,但是肯定會有一小部分學生是會做的。
於是後半節課開啟小老師授課模式。講台前坐一個,教室前後門各坐一個,教室 門前走廊里再坐兩三個。學生可以離開座位向小老師請教。這幾個小老師都是學生自己選出來的平時很會也很樂意給同學講解題目的。
之前已經給小老師們做過交流,告訴他們教學相長的道理,給別人講一遍題目,最得好處的是小老師自己,那個講解過的題目一定極其深刻透徹地印在自己腦海里了。同學們信任你,老師信任你,讓你做小老師,那是給尖子生的莫大榮譽。
我甚至淘寶定做了小老師桌,放在教室走廊里。我自己掏腰包,傻吧?
差班亂班最差最亂就是自習課,抓好了自習課,也給了學習能力不足的學生一條出路,可以向別人請教後完成部分作業,總比一點不給出路逼得他們只好偷偷抄作業甚至自暴自棄不做作業了好。
自習課我一直都是在的,要麼在後門那裡練習挺直腰背站立,要麼在教室里巡視學生,要麼拿著手機拍下小老師給同學講解的鏡頭,要麼喊某位同學到走廊里個別談話,要麼我自己安靜地批改作業或是備課。我的自習效率也是學生的榜樣。
03
師生共寫小日記
管理班級我話不多,學生一天時間排得滿滿的,想要找個學生交流個十幾分鐘,是件難事。那就堅持書面交流吧,文字更加走心。
自費印刷《家校之橋》,定做了「學生每日一記」和「於老師日記」兩個欄目。告知學生只管放心大膽寫,沒有任何主題的規定,也不會把學生寫到的隱私公開,不求文采,只求真實。這是師生的一種心靈交流方式,在這個交流中,我的身份是學生的大朋友。我是傾聽者,是安慰者,是分享者,是建議者。
學生今晚寫好,第二天一早6:45自己放在講台上,而6:40我已經在教室窗外站著了,所以不會有誰會去翻動他人的《家校之橋》,確保學生的隱私不會公開,我離開班級的時候帶走所有的《家校之橋》。
每天一個小時的時間是花在閱讀學生的「每日一記」上的,用紅筆把學生寫的有趣的有文采的圈圈,或是對日記做一點小小的點評,畫個笑臉或是流淚的面孔。在用詞上不說教,而是以幽默風趣的方式嘻嘻哈哈在本子上。
「哈,好玩」「同情你哦」「看好你哦」「我也想吃,我被你寫得饞了」「你讓我生氣了,難受想哭」等話語,讓學生覺得老師是個很有人情味的人,而不是板著一張臉一本正經的撲克牌。
每天中午我列印「於老師日記」,貼在學生的《家校之橋》上。把我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以文字的形式呈現出來,重點落在我對班級學生的觀察上。
有時候學生一些漂亮的「每日一記」不牽涉到隱私的,比如對路邊景物的描寫,生活中的小確幸等,我也會摘錄在「於老師日記」里,作為對學生寫「每日一記」的賞識。
「於老師日記」也會進行一些科普,結合學生各科所學,整出趣味來。比如物理上學生在學習摩擦力,「於老師日記」里就發出一個挑戰:給你一張大報紙,你有本事不用任何膠水啥的就讓它貼在牆上不掉下來嗎?
「於老師日記」也有不露痕跡的教育,比如關於學生不能沉迷於手機,「於老師日記」里沒有任何的說教,而是放出來了大腦對比照片和國外研究成果,效果比說教好得多。
這些年來,已經印刷和使用了3000多本《家校之橋》。當然也有學生從來不好好寫「每日一記」的,那又如何?只要有那麼一兩個人在「每日一記」里感受到了師生心靈交流的愉悅,這件事情就是有意義的。這也是我很大的一個習慣:只要覺得有意義,就不計成本去做了。
邊做邊改良,邊做邊創新。從來不去妄想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從來不奢望創造奇蹟。這因為有這樣平和的心態,阿Q的精神,我反而收穫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驚喜。
04
花式獎勵重趣味
教室門上的帶磁的星星分為綠色和紅色。綠色是滿分星,比如作業全對,背書流利默寫全對。紅星是其他項目,比如背書過關。一周統計一次,謄寫到教室後面記錄單上。
這樣到期末的時候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選出三好學生和其他獎項。顯性的獎勵更能激勵人。而學生們更在意的是50顆星星後的「脫穎而出」手寫卡。
我買來了漂亮的樹葉卡片,學生積滿了50顆星星後來挑選自己喜歡的樹葉卡,我寫上「祝賀你脫穎而出,未來可期」,並署名和日期,贈給學生。滿十顆星星換一顆紅豆,看誰收集的紅豆最多,那是一個老師真誠的祝福。
叫外賣獎勵學生,最省錢最有誘惑力的是山東水餃。一個個單獨裝開的,撒上醋,學生一個個來拿來吃,氣味散開,時間是傍晚放學前肚子最餓的時候。也有時學生齊心協力完成了某項任務,表現特別好,那就在某天早晨獎勵每個學生一根熱氣騰騰的油條,吃得滿室生香,引得走過路過的人羨慕不已。
定做各種班級獎勵標誌,大拇指獎盃啊,一鳴驚人蟬獎,感動班級人物獎。總之是要把抽象的獎勵化為有形有內涵有意義的獎品。
當然還有實用的獎勵,天冷,給騎車上學的學生每人買一副手套。暖暖的,很貼心。
寫到這裡,自己從頭到尾看了一遍「巧」方法和「笨」辦法,不由得抿嘴而笑。世間哪有不付出就唾手可得的方法、策略、技巧。
任課老師群吐槽,要不是聽得多了,把我逼急了,我哪裡想得出那三招?
家長配合不在線,要不是經歷多了,實在是沒轍了,我哪裡想得到開小型家長會?
說教教育太蒼白,要不是自己都覺得沒力,哪裡會想到還有電影、音樂啥的多種方式?
單兵作戰會技窮,要不是親身感受腹中空,哪裡會想到一群人才能走得遠?
哭過,急過,灰心過,疲軟過,這些也許你現在正在經歷的感覺,我都一一經歷。當我雲淡風輕地說:「來來來,我教你一些方法」,請別以為我是大神。
這世間從來沒有大神,都是被虐慘了的人。
所以不用著急,不用那麼拚命的,慢慢來。
當那些曾經的淚水、汗水凝結成了一雙強大的翅膀,才能助你奮力地往天上飛。
本文由德育部落陳保峰老師推薦,選自於潔沙龍、班主任智庫,版權歸原創作者於潔老師所有。
延伸閱讀:
班級管理的實戰攻略請轉給新班主任!搞定第一個月=搞定一個學年
班主任工作中的7個避免,一定要注意!
班主任工作的"七忌七要"
陳默:要不要做班主任?
全國優秀班主任范群的3個教育密碼
教育局突然官宣:取消中小學班主任!
於潔致青年教師:用力成長,才有分量;向前奔跑,才能抵達!
於潔:「靜下來」是教師的另一種修煉
教育路上,最大的不幸是:家長越位,老師讓位,學生錯位!
於潔:做班主任30年卻熱情不減,只因我牢記這3串數據
知名班主任於潔的帶班「捷徑」
於潔:老師這樣抓班級成績,很有效!
於潔:最困擾班主任工作的17個怎麼辦?
班主任工作的內容和方法,你了解多少?
於潔:做了30年班主任,我用這3招讓學生愛上班級、自覺學習
於潔:學會這4點,上好常規班會課(值得借鑑)
於潔:班主任的自救,在於學會利用「暗時間」
知名班主任於潔:為啥要讓孩子學習做菜?
於潔:教師容易產生的三大教育誤會,你遇到了嗎?
太齊全了!81個偏旁部首寫法圖解示意,假期孩子練字用起來
中小學全科上下冊空中課堂、微課+200多部名著有聲讀物!
小學 • 初中 • 高中 • 全科目教學視頻匯總
1-9年級全學科微課資源匯總(點開即看)
改變教育,從這裡開始——校長傳媒(我們唯一的微信號xzcm888)
第一時間獲取教育行業最新資訊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師卓越發展智慧」與「學生健康成長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們
投稿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