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第一批78名醫護人員
圓滿完成支援市三院抗疫任務
3月31日,深圳市舉行支援市三醫院醫護人員歡送儀式,第一批78名支援市三醫院的醫護人員將返回原崗位,繼續抗擊疫情。與此同時,未來深圳也將根據疫情情況,統籌調派全市醫療資源做好醫療救治工作。
深圳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如桂致信感謝醫務人員的艱苦付出,深圳市副市長吳以環出席儀式。
深圳派出130名醫護支援三院
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深圳以「四個集中」為原則,第一時間組建專家組,並選派醫務人員,前往支援深圳市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
- 1月16日,深圳成立市級新冠肺炎臨床專家組,建立會診值守制度,指導全市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病例集中救治工作。
- 1月25日,深圳組建市級新冠肺炎重症專家組,進駐市三醫院全力做好重型危重型病例集中救治工作。
- 2月24日,深圳又組建重症醫學、呼吸內科、感染性疾病科等多學科專家的市級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患者集中救治專家組。
在130名醫護人員中,醫生58名,包括重症醫學專業28名,中醫專業20名,呼吸內科專業4名,精神衛生專業2名,營養學專業2名,感染性疾病科1名,新生兒專業1名。此外,還選派護士51名,包括重症護理49名,感染科護理1名,新生兒護理1名,另有醫學檢驗專業專家11名,院感專家8名,藥學專家2名。
作為深圳抗擊新冠肺炎重症醫學專家組組長,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ICU主任馮永文今年64歲了,但他在第一時間,衝上了戰「疫」第一線。
「大年三十晚上,我接到電話,說要立即組織一批ICU專家,趕赴市三院救治重症患者。當時我給不少同行打電話,大年初一到初四,23名醫生陸續到位,當中包括15名專家、8名高年資主治醫生,全部來自深圳各大醫院ICU。」馮永文說,專家組從大年初一緊急進駐市三醫院,餓了簡單吃個便當,晚上去醫院旁的賓館休息一下。
深圳抗擊新冠肺炎重症醫學專家組組長 馮永文
除了救治患者,進駐醫院後,改造病房也是馮永文的任務。
把普通病房改造成ICU、在病房裡裝攝像頭監控病人……馮永文用了約2周時間,臨時當了一次「室內設計師」,將眼前的問題一一搞定。
「特別是ECMO,通過深圳衛健委的協調,我們最終向市人民醫院、阜外醫院深圳醫院、南方醫深圳醫院和南山區人民醫院借到了4台,因為機器的品牌不同,有些醫院甚至把唯一一套耗材借給了我們,而且還親自送來,這讓我非常感動。」馮永文說。
「一人一組一策」拯救危重病人
挽救危重、重症病人的生命是戰「疫」中的硬骨頭,為此,專家組分成若干治療小組,通過 「一人一組一策」,全力救治。
「危重病人的情況隨時可能變化,需要醫生密切管理,晚上也需有人盯班,不少醫生都每天守到凌晨。」深圳市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傅應雲說。2月22日,她接替輪休的馮永文,出任深圳市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患者集中救治專家組組長。
危重病人的救治難,就難在能用的方法太有限,就像一個玻璃人,稍微用力就會「碎」,救治的時候必須小心翼翼,對每個病人,都要制定專屬的醫療方案。
對於新冠肺炎病人的精準救治,傅應雲和團隊每天都要面對,有時候,她甚至要把自己當成小白鼠。為了解決吸痰問題,親自戴上儀器來調參數。有些病人的肺里的黏液很難排出來,她就使用濕化設備,把乾了的黏液融化,再用機器吸出來。
未來將視疫情情況統籌調派
支援三院第一批醫護人員將返回原崗位,僅僅是本次戰「疫」的一次休整,在抗擊疫情上,深圳仍將繃緊神經。
據介紹,目前深圳在院治療患者數持續減少,截至3月30日下午18時,累計確診450例,在院患者數在2月8日達到高峰325例後逐步減少到現在的31例。此外,深圳在院重型危重型患者數實現雙「清零」,重型危重型患者數在2月9日達到高峰48例後逐步在3月23日降為0例。
與此同時,本地疫情傳播基本控制,每日新增境外確診病例數未見大幅增加。從2月22日起至今,深圳共新增確診33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深圳已經連續兩個潛伏期即28天沒有本地新增病例,目前境外輸入每日確診病例保持在個位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