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地理 | 江蘇鹽城突發龍捲風!經常聽說「龍捲風」,但你真的了解它嗎?龍捲天氣該如何應對?(附龍捲風知識點)

2023-08-20   譚老師地理工作室

原標題:時事地理 | 江蘇鹽城突發龍捲風!經常聽說「龍捲風」,但你真的了解它嗎?龍捲天氣該如何應對?(附龍捲風知識點)

據央視新聞微博消息,13日16時15分左右,受強對流天氣影響,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部分鎮出現龍捲風自然災害。經專家鑑定,該龍捲等級為EF2級(中等強度)。

記者從當地相關部門了解到,災害造成2人死亡,15人受傷(均已送醫救治,無生命危險)。據初步核查,有283戶農房受損,32條蔬菜大棚受損,受災情況正在進一步核查中。

目前,受災群眾均已妥善轉移安置,災後恢復重建工作正在有序開展。

龍捲風是什麼

龍捲風是一種出現在大氣中的強大渦流現象,每當龍捲風出現時,往往伴隨著風、雨、雲的變化,甚至出現極端惡劣的天氣。這與神話故事中騰雲駕霧的蛟龍很像。於是,人們給龍捲風起了不少藝名,比如龍吸水、龍擺尾、倒掛龍等。

龍捲風在形成時,往往伴隨著強大的吸力。因此,它的出現往往與災害和傷亡有著直接聯繫。那麼,龍捲風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又為何有如此強大的破壞力呢,在吸力的背後,又隱藏著那些不為人知的奧秘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揭開龍捲風的神秘面紗。

龍捲風的形成

龍捲風的形成,通常發生在夏季的午後到傍晚,常常在熱帶和溫帶地區,包括美洲內陸,澳洲西部,印度半島東北部等地出現,在這些地區由於大氣的不穩定性,產生強烈的上升氣流,當上升到一定高度後開始旋轉,形成氣旋。然後,這些氣旋開始伸展,本身開始變細並增強,同時形成龍捲核心。由於龍捲核心的旋轉與氣旋不同,從而使其一直延伸到地面,而此時地面氣壓急劇下降,風速急劇上升,從而形成龍捲風,而這就是龍捲風形成的原因。

龍捲風的成因和特徵

龍捲風(Tornado)是一種極其危險的自然災害,它是由於冷、暖氣流撞擊而在地球表面形成的,是一種具有高度強風和強烈旋轉的氣旋風暴,具有狹長、旋轉、高速移動、強烈破壞性等特點。

龍捲風的形成與特徵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形成原因:氣流交匯

龍捲風形成的原因是由於冷、暖氣流相互碰撞,在中央高壓的操控下形成旋轉流,並且迅速加速旋轉流的發展,最終演變成狹長的莖狀突起,在雲團的底層形成雲柱,稱為龍捲風。

龍捲風的形成過程,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

(1)大氣的不穩定性產生強烈的上升氣流,由於急流中的最大過境氣流的影響,它被進一步加強。

(2)由於與在垂直方向上速度和方向均有切變的風相互作用,上升氣流在對流層的中部開始旋轉,形成中尺度氣旋。

(3)隨著中尺度氣旋向地面發展和向上伸展,它本身變細並增強。同時,一個小面積的增強輔合,即初生的龍捲在氣旋內部形成,形成龍捲核心。

(4)龍捲核心中的旋轉與氣旋中的不同,它的強度足以使龍捲一直伸展到地面。當發展的渦旋到達地面高度時,地面氣壓急劇下降,地面風速急劇上升,形成龍捲。

2. 危險性:巨大的風暴

龍捲風的風力非常強大,有時可達500公里/小時以上,破壞力相當驚人,能夠瞬間將房屋、樹木、汽車等物體摧毀或拋飛。此外,龍捲風還帶來大量的雷電、暴雨等災害性天氣。

3. 形態特徵:莖狀雲柱

龍捲風主要的形態特徵是雲柱,這是由於強烈的旋轉氣流在周圍氣流的作用下,從雲層中向下延伸而形成的一條旋轉氣柱。並且在雲團的頂部可見圓形雲團,即「頂帽雲」。

4. 路徑軌跡:突然出現、快速移動

龍捲風的發生和移動相當迅速,多為幾分鐘至半小時之間,行進路徑常常呈不規則彎曲,普遍呈東北-西南方向運動。

5. 影響範圍:局部破壞嚴重

由於龍捲風具有突然性、強烈性等特點,它的影響範圍往往十分局限,但破壞性卻非常嚴重,會造成事物的毀壞並且給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帶來極大的威脅。

龍捲風的危害

1. 如果龍捲風經過居民點,天空中便會飛舞著磚瓦、斷木等碎物,對人和環境都有很大的危害;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2. 龍捲風的風速很大,所到之處能使人、畜傷亡,並將樹木和電線桿砸成窟窿;

3. 龍捲風往往使成片莊稼、成萬株果木瞬間被毀,令交通中斷,房屋倒塌,人畜生命和經濟遭受損失;

4. 當龍捲風掃過車輛時,由於龍捲風內部氣壓極低,造成車輛內外強烈的氣壓差,頃刻間就會使車輛發生「爆炸」。

龍捲風的防範措施

一、在家時,務必遠離門窗和房屋的外圍牆壁,躲到與龍捲風方向相反的牆壁或者小房間內,抱頭蹲下,躲避龍捲風最安全的地方是地下室或者半地下室;

二、在電桿倒、房屋坍塌的緊急情況下,應及時切斷電源以防止電擊人體或者引起火災;

三、在野外遇到龍捲風時,應就近尋找低洼地,伏於地面。但要遠離大樹,電桿以免被砸、被壓或者是觸電;

四、汽車外出遇到龍捲風時千萬不能開車躲避,也不要在汽車中躲避。因為汽車對龍捲風幾乎沒有防禦能力,應立即離開汽車到低洼地躲避。

EF分級

龍捲風按它的破壞程度不同,分為0-5增強藤田級數,簡單來說就稱為EF級,由1971年芝加哥大學的藤田哲也博士所提出:

EF0級:風速在65-85英里每小時,約合105-137公里每小時,雖然較弱,但還是足以把樹枝吹斷,把較輕的碎片捲起來擊碎玻璃,一些煙囪會被吹斷。(出現幾率極高,29%)

EF1級:風速在每小時86-110英里每小時,約合138-177公里每小時,它們可以把屋頂吹走,把活動板房給吹翻,一些較輕的汽車會被吹翻或刮離路面。(出現幾率較高,40%)

EF2級:風速在111-135英里每小時,約合178-217公里每小時,它們可以把沉重的甘草包吹出去幾百米遠,把一棵大樹連根拔起,貨車可以刮離路面。(出現幾率中等偏低,24%)

EF3級:風速在136-165英里每小時,約合218-266公里每小時,它們可以把一輛較重汽車吹翻,樹木被吹離地面,房屋一大半被毀,火車脫離軌道。(出現幾率低,6%)

EF4級:風速在166-200英里每小時,約合267-322公里每小時,它們可以把一輛汽車刮飛,把一幢牢固的房屋夷為平地,樹木被刮到幾百米高空。(出現幾率很低,2%)

EF5級:EF5級風速超過每小時200英里每小時,也就是超過了322公里每小時,房屋完全吹毀,汽車完全刮飛,路面上的瀝青也會被颳走,貨車、火車、列車全部脫離地面。(出現幾率很低,小於1%)

根據物理和氣象學推算,龍捲風沒有EF6級。一些觀測記錄中的強龍捲風,例如1999年5月3日俄克拉荷馬城的龍捲風不是EF6級,而是EF5級。

按觀測經驗,龍捲風的形態可能與其EF分級有關:

煙囪龍捲風:輪廓直,比較粗壯,強度中等,一般在EF2—EF4級左右。

繩形龍捲風:纖細,輪廓較彎,強度弱,一般在EF0—EF2左右。

楔形龍捲風:長度較寬,可達1.5公里,寬度超過高度,強度強,一般在EF4—EF5左右。

雙胞胎龍捲風:兩個龍捲風,有的粗,有的細,強度不定。

5G備考資源,隨問隨答,專題設計,優質課件,請掃碼加入知識星球

推薦關注防失聯純地理知識公眾號——譚老師講地理

註:本文由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自各地理公眾號等,一併致謝!若引用不當可以隨時文末留言聯繫註明來源或刪除,歡迎大家標註來源轉載、文末點擊分享、收藏、點贊、在看就是我們更新的動力!點擊閱讀原文,獲取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