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喜歡傳統釣魚的朋友都喜歡使用蚯蚓作為釣餌。即便釣魚高手或者所謂的大師也有不少人喜歡使用蚯蚓釣魚,可以說,在我們國家,傳統釣用蚯蚓是家喻戶曉。但非常奇怪的是,有些人使用蚯蚓釣魚可以釣到很多魚,而有些則是相反,甚至空軍。
那麼,問題出在哪裡呢?結合我多年的傳統釣的經驗,給大家分析一下,也請大家提出不同意見。文末我也給大家分享一個我釣魚經常使用的蚯蚓餌料配方,效果非常好。
蚯蚓掛鉤方式
1.失去活性的蚯蚓不要用
有一次,一個釣友因為蚯蚓用光了便向我借一些蚯蚓,我也大方自己的蚯蚓盒子遞給他,讓他自己取用。然而,他卻拿起蚯蚓看了看,說:「哎呀,你的這些蚯蚓好像蔫了。我再別人借吧,謝謝」。說罷,他便轉身向周邊的釣友借了一些。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我於是便順手拿起一根蚯蚓觀察,發現情況確實如此,這根蚯蚓除了能稍微動一下外,基本像死了一樣。為什麼沒有活性的蚯蚓不能用呢?
釣鯽魚
這是因為,蔫掉的蚯蚓已經不能扭動自己的身體,而在水下,動的物體是最吸引魚的,靜止的食物往往引不起魚兒的注意。通體紅透、上下扭動、不時散發出土腥味的食物,你說,魚兒能注意到嗎?
所以,釣魚,特別是釣鯽魚要經常「逗釣」。比如我的老釣友,他釣魚有個習慣,就是只用蚯蚓的尾巴。他每次出去都要帶1盒蚯蚓,每次使用時,都要把蚯蚓頭部掐掉,剩下蚯蚓尾來使用,因為尾巴扭動的厲害。
2.被魚咬過脫鉤的蚯蚓最好更換
老虎有自己的領地,是因為自己撒了泡尿,通過尿的特殊氣味告訴了其他老虎。同樣,魚兒之間的相互聯絡也是靠氣味。據說,魚兒之間有一種相互聯絡的信息素。魚是生性警覺的動物,當它察覺到危險時,必然會留下一些物質來提醒其它同伴。咬了蚯蚓,但是脫鉤的魚兒也必然會在掛鉤的蚯蚓上留下信息素,告知其它魚兒不要咬鉤。
我釣魚形成了習慣,如果魚咬鉤、我起竿沒有中魚,只要蚯蚓被吃掉一半,我都會在蚯蚓吐一些口水,讓其去掉蚯蚓上的一些味道。如果是魚脫鉤了或者中魚了,我堅決重新換一根蚯蚓。根據多年的經驗,一根蚯蚓上兩次魚,上魚速度會變慢。因為,蚯蚓身上留下了魚的警示信息。
蚯蚓釣魚
3.根據魚的大小選蚯蚓
釣大蚯蚓好還是小蚯蚓好?這個問題並無絕對,要根據所釣魚的大小來決定。 曾經我和釣友老張出去釣魚。他喜歡用大蚯蚓,我喜歡用小蚯蚓。說來奇怪,在一個被公認小奶鯽多的釣點,他基本上都是釣上了1斤多的鯉魚和好幾條3、4兩的大板鯽,只釣了幾尾小鯽魚;而我僅僅是釣了30幾尾小鯽魚。雖說同一個釣點,魚獲與釣位有密切關係,但是和餌料關係也是有的。
小魚被釣起
為了破解這個現象,我自己曾做過一個實驗。在自己家的魚池裡養了二十幾天鯽魚,有大有小,大的近1斤,小的1兩左右。我向浴魚池裡投入了10根蚯蚓。我發現,小鯽魚看到蚯蚓尾尖的翻轉,會去咬,而對大蚯蚓不怎麼感興趣,雖也能張開嘴吃,但僅是從一端吸食,吞下去似乎很困難。
而半斤以上的大鯽魚,大小蚯蚓吃,但張嘴更小心,一般觀察蚯蚓一段時間,一旦張開嘴,無論蚯蚓有多大,無論蚯蚓伸展還是蜷縮,直接吞食;如果蚯蚓太大,它會包裹在嘴裡品嘗,然後吐出來。
因此,小蚯蚓或蚯蚓尖在大小鯽魚都有的水域中有明顯的優勢。如果你想過濾小鯽魚,只想釣大板鯽,那就果斷用大蚯蚓。
下面分享一下我用蚯蚓傳統釣鯽魚的配方,歡迎大家試用。
1. 原料:鮮活蚯蚓數條,食用丁香油少許,鮮豬血或者雞血適量。
2. 製法:出發釣魚之前,將活蚯蚓抖凈身上的泥土,並拌在動物血中即可。
3. 用法:魚鉤穿上蚯蚓後,在丁香油中蘸一下,立即投入施釣水域中。注意蚯蚓不能
泡在丁香油中,否則蚯蚓會死掉,影響魚咬鉤。這種蚯蚓使用方法,比單純用蚯蚓釣魚上魚率高3倍。各位釣友可以試用驗證。
各位釣友,如果您對本文介紹的經驗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如果本人對您釣魚有幫助,請關注、點贊和轉發,您的支持是我持續發文的最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