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中含有生僻字的例子很多,因而讀錯的情況時有發生,比如前段時間,一主持人將「涪(fu)陵榨菜」讀成了「培(pei)陵榨菜」,鬧出了笑話。
要是古代封建社會的皇帝讀錯了地名,那情況可能就不一樣了。今天要走進的天津市寶坻區,這個地名就被清代乾隆皇帝讀錯了。
寶坻古名渠陽,因獨特的地理位置,自古就是商業重鎮。古代設置有專賣鹽院,時稱「新倉」,成為朝廷貯鹽基地。後經逐步發展,此地人煙繁庶,貿易興旺,改為縣。
清代的寶坻有「畿東大邑」「京東第一集」的美譽,那時候的「寶坻」的「坻」仍舊讀作「chi」,取自古文《詩經》,意為江河水中高地或小洲。
據傳,有一次乾隆皇帝出遊到此,看到寶坻,由於「坻」和「抵」字形相似,乾隆也沒有想太多,就脫口而出「寶坻(di)」。隨行的官員,自然不敢指出錯誤。也正是乾隆的這個口誤,「金口玉言」改變了寶坻的原本讀音,「將錯就錯」至今,更是留下了一段美麗的故事讓世人傳頌。
乾隆皇帝喜愛寫詩,留下了上萬篇詩文,不過其質量一直被後人詬病,看來乾隆讀錯字,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寶坻是一個郊區城鎮,前身是寶坻縣,於2001年前後撤縣設區至今。寶坻區位優越,地處京、津、唐黃金三角地帶,和河北唐山、廊坊接壤,區內交通便利,高速公路、省道交織成網,還有鐵路過境。
旅遊資源方面,寶坻有廣濟寺、帝景溫泉、玉佛宮博物館、松江生態園、小辛碼頭村等等景觀。(圖源網絡,文中數據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