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巨虧30億、衝擊港交所的 Keep正在被「圍獵」?

2023-06-29     娛樂獨角獸

原標題:四年巨虧30億、衝擊港交所的 Keep正在被「圍獵」?

作者| 赤木瓶子

編輯| Mia

三度遞交招股書後,Keep終於通過港交所聆訊,正式衝刺「運動科技第一股」。

在通過聆訊後,Keep更新招股書並援引灼識諮詢報告稱:按2022年月活躍用戶和用戶完成的鍛鍊次數計算,Keep是中國最大的線上健身平台。

Keep的確是國內最大的線上健身平台,但作為一個綜合性健身平台,Keep早已經在各個垂類賽道被左右夾擊。疫後線下健身需求大幅增長,在契合年輕人的網際網路線下健身賽道,前有24小時線下健身房樂刻健身,後有專注團課領域的超級猩猩乘勝追擊。年輕人的運動周邊產品、減脂視頻等剛需售賣賽道,又有各類以健體、健美屆明星為代言驅動的新玩家入場。

上個月,專注零售制健身課程的超級猩猩剛剛完成了數億元的E輪融資,估值逼近10億美元——網際網路健身領域估值最高的Keep估值超過20億美元。而另外一家行業前列樂刻也在疫情後加速跑馬圈地。據GeoQ Data 品牌數據:截至2022年12月28日,24小時月付制健身房樂刻運動在營門店已達到1201家。在此背景下Keep將如何應對自身尚未解決的盈利問題,以及如何在保證用戶留存的前提下,增加規模拓展商業化領地?

巨虧加劇,結構單一,盈利路漫漫

收窄虧損、建立可持續盈利模式,是Keep必須面對的難題。

在Keep更新的公告中,公司宣稱此次IPO募集資金將用於研發,以提高技術能力並推動產品創新;健身內容的開發及多元化;品牌宣傳及推廣等。這也是一直以來Keep在做的布局,但情況似乎並不樂觀。

2019-2020年及2021前九個月,Keep經調整虧損凈額分別為3.66億元、1.06億元和6.96億元,其中2021年前九個月虧損凈額同比增長4377.23%。對此,招股書解釋稱:Keep策略性地增加了在流量獲取和品牌推廣方面的支出,以進一步獲取、激活及挽留用戶。事實上,長久以來,品牌推廣營銷費用確實占了大頭。

而在2019年至2022年,Keep營業收入分別6.63億、11.07億、16.20億、22.1億;同期經調整虧損分別為3.66億、10.64億、8.27億、10.67億,四年虧損約33億元。新的商業模式嘗試與調整讓業界為其捏了把汗。

故事總是相似的,對標海外線上健身「前輩」,美國「網際網路健身第一股」Peloton同樣近兩年迎來業績大幅下滑,伴有裁員、高層內訌等不利輿論風向。總結來說,Peloton去年第四財季凈虧損則高達12.44億美元,較預期高出10億美元,大幅拉低資本及市場信心。最終壯士斷腕,關閉北美之外的業務倉庫、裁員800人、零售業務暫停擴張。

這也帶給網際網路健身平台不利的輿論風向。上市以來,Keep共經歷了9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6.48億美元,最新估值26.55美元,約200億人民幣的市值。踩准一線城市年輕人喜好及網際網路風口的Keep一度深得資本、明星資本喜愛。

對比另外一家年輕人喜愛的健身平台——超級猩猩,它共獲得過7輪公開融資,總融資數額超6億元。在2019年的倒數第二次融資里,超級猩猩超3.6億元人民幣,是當時中國健身產業最大金額的一筆融資。由此可見,在網際網路健身的大前提下,線下健身領域的資本看好度可見一斑,網際網路線下健身稍後再提,我們不妨先來了解下Keep為收窄盈利做出的嘗試。

虛擬賽事「帶貨」獎牌,用戶留存成剛需

在創立初期,Keep定位的是內容和工具。在用戶規模擴大後,Keep將業務版圖擴展至智能硬體、健康食品、線下健身等更多領域中,並提出要打通線上和線下,圍繞「吃穿用練」為用戶提供一站式運動解決方案。

娛樂獨角獸觀察到,這兩年開始,一些keep app上的免費課程已經開始收費觀看,在這一過程中難以避免用戶流失。顯然,在相當一段時間裡,keep都需要面臨擴增付費服務後的用戶留存挑戰。

而當前Keep最大的業務收入來自「帶貨」和舉辦虛擬賽事。根據招股書,公司自有品牌產品包括Keep智能單車、手環、體重秤、跑步機等等。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Keep已累計賣出大約10.8萬台Keep智能單車、150萬條Keep手環、100萬台Keep智能秤、19.7萬台跑步機。

而去年疫情期間的虛擬賽事,更是成為收窄虧損的利器,此前有業內人士傳言稱平台光靠獎牌就賺了5億元,隨後被否認。

招股書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keep收入為 4.47 億元,同比去年增加 7.2%;經調整後凈虧損金額為 1.18 億元,虧損大幅收窄。對此keep也在招股書中坦言:業績增長這主要是由於平台的虛擬體育賽事的收入增加,將會儘可能多舉辦與獎牌有關虛擬賽事。

虛擬賽事「帶貨」幫助keep虧損收窄是實打實的,但創新性的「利器」同時也給平台帶來困擾。

據黑貓投訴平台顯示,今年3月,Keep遭到了多起投訴,其中多起投訴均與獎牌問題有關。大多圍繞「用戶獎牌訂單已經發貨3個月了還在運輸過程中,客服未給出明確解決方案」、「未完賽用戶被平台關閉訂單,不退款且不寄出獎牌,疑似霸王條款。」

虛擬賽事實際上可以理解為另一種形式的帶貨,激勵平台用戶自發性健身,以蠟筆小新等聯名獎牌、劇情跑等劇本殺模式,輔以平台記錄健身數據的手環,直接盤活了keep平台生態。目前尚未有公開數據顯示虛擬賽事相關收入,但可以說是一塊不小的蛋糕。

超猩樂刻圈地跑馬,keep能keep住嗎?

線下健身賽道上,Keep原本應當是最具優勢的平台,看起來路卻越走越窄。

健身團課愛好者小居的線下健身團課啟蒙是Keepland,後期逐漸接觸到超級猩猩、樂刻健身。從團課的角度來講,小居認為超級猩猩的體驗最好,「可能因為它們是專注於線下團課,教練感染力和場地都無可挑剔,課堂氛圍也要比另外兩家更好,唯一的缺點就是貴」,小居多次體驗後發現,在器械上,樂刻健身也要稍遜一籌。「比如像bodypump這種槓鈴操課,另外兩家使用的都是萊美槓鈴套,槓鈴片能直接固定在槓鈴杆的鱷魚嘴上,好抓握也很方便,但樂刻使用的大部分是傳統的卡簧,比較費時費力,但也可以理解,它們更多在走性價比路線。」

從課程研發和教練儲備上,幾家核心課程來自萊美授權,另外一些課程由各家自主研發。娛樂獨角獸調查發現,疫中及疫後,在巨大的衝擊力下,三家各自採取了不同的降本增效形式。

通過與傳統健身房「共生」,是keep線下健身降本增效的方案。小居回憶到,在另外兩家都逐步漲價的過程中,keepland的團課卻開始斷崖式打折。在北京疫情最嚴重的那段時間過後,居住地附近最先開始運營的線下團課健身場館是keepland,那時三家健身團課費用整體下調,keepland最狠,幾乎對半砍價,並直到現在仍未回漲。同時小居也注意到,除此前keepland直營店之外,keepland開始和傳統健身房合作,入駐傳統健身房的模式。

去年四月,上海地區的Keepland僅存活了一年之後,就正式宣布撤出了上海市場,目前,Keepland進駐的城市有北京、海南省以及廣州。對比全國門店超過1200家的樂刻健身,和在深圳、上海、北京、廣州、南京、杭州、武漢、成都8個城市累計擁有超過100家門店的超級猩猩,整體線下覆蓋率並不占優。

上漲團課價格,走精品課程策略是超級猩猩一以貫之的打法。而樂刻在近一年時間裡也實踐起精品化打法,建設精品店。同時,圈地跑馬,並不斷吸引新的加盟商。進駐到更多場景是樂刻的打法。樂刻健身甚至將招募加盟商廣告打在了app最顯眼的banner頁,並提供了申請通道,各類信息都非常直給到潛在合伙人,比如領投資本、品牌矩陣等等,顯然是嘗到了甜頭。疫情3年,樂刻新增門店500家,截至今年5月,樂刻門店規模達到1200家,線下會員月平均活躍頻次達到7.3次。數據顯示,今年「528」(樂刻自造青年健身節),老用戶貢獻了整體銷售額的80%,新增用戶中35%來自轉介紹,NPS同比增長10%,樂刻月付制、小型化的商業模式正在被市場認可和驗證。

2023年5月30日,運動健身品牌樂刻宣布528周年慶活動正式收官。據樂刻官方介紹,本次活動共吸引了29萬人參與,訂單數超過38萬單,全平台銷售額同比增長了80.4%,至4.15億元。

在疫情結束後,如何應對線上健身紅利消失,如何面對前後夾擊的對手們,都是在正式登陸資本市場後,市場留給Keep的挑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2e04f53468befa4d01a5ec0be3a3ca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