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劉寶華
編輯 / 黃大路
設計 / 師 超
6月6日,賈躍亭發微博宣布「FF終於完成第12台車的零部件採購、生產和檢測,即將向首位二級市場個人投資者用戶交付。」離上一台車交付過去了4個月。
這個交付速度和一些火箭公司的交付速度差不多,注意不是火箭速度,是火箭交付速度。
當賈躍亭的FF在以火箭交付速度有一搭沒一搭地交付時,最早由他提出的生態體系正在被其他公司實現著。
車手互聯、手機車機納入同一個系統,甚至納入更多智能終端,成為近幾年汽車業的趨勢之一。
這個趨勢是由手機企業造車、汽車企業造手機雙向奔赴形成的。前者的代表有華為、小米,後者的代表有吉利收購魅族、蔚來推出自有智慧型手機NIO Phone。
小米和蔚來是自己旗下汽車、手機形成互聯生態,華為和魅族則是一套手機和作業系統賦能多個汽車品牌,魅族Flyme Auto系統搭載領克、極氪、極星、吉利等吉利控股旗下品牌,華為鴻蒙系統搭載問界、智界、阿維塔、極狐、江淮、廣汽傳祺等合作夥伴。
除了手機和汽車,華為、小米這類手機企業還有穿戴設備、智能家居設備,通過自有作業系統,這些智能終端互聯形成一套生態閉環,能產生更多無縫連接的使用體驗。
這原本是汽車業比較公認的發展方向之一,但2月底,蘋果宣布放棄造車,條件最好、潛力最大的選手離場,給這一模式的前景蒙上一層不確定性。雷軍在第一時間微博發文「看到這個新聞,非常震驚!」
6月10日,馬斯克在直播自己打遊戲時明確表示「我們不會生產特斯拉手機」。繼蘋果之後,傳說中的「手機+汽車」陣營又少了一個重磅玩家。
沒有了蘋果和特斯拉,汽車生態模式是前途暗淡了還是中國車企機會更多了?
2024年6月14-16日,以「想像」為主題的第十六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將在北京國測國際會議會展中心舉行。其中6月15日下午的尖峰辯題「三位一體生態化車企才能成功嗎?」將聚焦這個話題。
辯題中的「三位一體」指手機、車機、物聯網,將汽車生態擴展到更大範圍。
NO.8
尖峰辯題 三位一體生態化車企才成功嗎?
闡釋:2022年,吉利旗下星紀時代收購魅族,2023年,蔚來發布首款智慧型手機NIO Phone,小米將戰略由「手機×AIoT」升級到「人車家全生態」。華為手機早已為問界車型無縫連接打造「車機手機互聯」的全新體驗,魅族與領克08,蔚來與NIO Phone,以及小米手機與小米汽車亦然。它們為什麼這麼做?
本主題辯論建議從3個方面展開:
1)華為的「手機+車+穿戴設備+智能家居設備」已經完成閉環,小米的閉環也逐漸完成,星紀魅族和蔚來汽車也在布局中。同一作業系統下的智能終端連接,比跨系統連接更加無縫高效,可實現的功能也更多。未來更多智能終端的加入亦然,萬物互聯的底層競爭從作業系統開始。大家是否認同?
2)智能化進入深水區後,廠商的核心競爭力不再是單一的自動駕駛能力、智能座艙能力,而是構建這種多終端智能互聯生態體系的能力,讓汽車成為另一個智能移動終端,成為智慧生活的一部分。我們是否可以把智能化的下半場理解為生態化?
3)那麼,集手機、汽車一體,硬體、軟體一體,智能終端與物聯網一體,這些對於汽車公司來說是否是真正的門檻?汽車智能化真正贏家是否是這樣的大型科技公司?沒有生態的車企是否將逐漸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