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采 四姐妹「冉」亮普安紅

2023-01-09     貴州都市報

原標題:新年第一采 四姐妹「冉」亮普安紅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田旻佳 陳祖嘉 劉義鵬 潘田

生活中,她們是親密無間的四姐妹,愛漂亮、會打扮;茶山上,她們是雷厲風行的女能人,善思考、有夢想,把專心種茶、潛心制茶和誠心賣茶做得風生水起。這是普安縣茶源街道聯盟村關田組的「姐妹花」——冉應歡、冉桂琴、冉琴和冉敏。

「金手指」冉桂琴

「嬢嬢們,我們一定要注意用指腹提芽,千萬不能用指甲掐,這樣我們采出的茶才能形態美、不發黑。」

1月1日,貴州省黔西南州普安縣迎來了新年綠茶第一采。幾天後,又有些許茶芽冒出了尖,像個嬌羞的姑娘,低著頭含情不語。褪去了山霧,冉冉旭日爬上坡來,將陽光灑向茶園中。

此時,冉桂琴輕提,一片茶芽便從茶蓬中躍出,奔向生命的下一站旅程。

熟悉冉桂琴的人總叫她「金手指」。2022年貴州省雙手採茶技能競賽決賽中,一雙巧手的冉桂琴奪得了冠軍,成為了年度「金手指」獎的第一名。

此時的冉桂琴,已然化身老師傅,向來茶園採茶務工的嬢嬢們傾囊傳授。

看著忙碌的二妹,大姐冉應歡從屋裡走出,招呼著大家喝點水解乏。

「二小冉,忙了半天了,叫大家過來喝點水,休息下。」

與二妹冉桂琴喜於鑽研茶學不同,大姐冉應歡把「茶」看得更遠:她要尋找的是普安紅的出路。

「我們小時候是睡在茶蓬里長大的,剛學會走路就學會採茶了。」那時候,冉應歡和妹妹們都還小,父母靠著幾畝茶維持生計,家裡睡的是茅草屋,姐妹擠的是木板床。

貧困的生活與身為大姐的責任,讓冉應歡有股子狠勁,她決心要走出去看看。

畢業後她隻身一人來到深圳,靠著年輕精力好,一天能打三份工。燈紅酒綠的世界繁華迷人眼,她看得到卻觸碰不到,做得再多也是最簡單的工作,收入更是微薄,這根本不是她想要的生活。

那就回家吧!

愛折騰的冉家姐妹

回家後的冉應歡依舊閒不下來,看別人賣水果賺錢,她也去賣;看別人搞養殖發財,她也去搞。但生活給她一擊又一擊,失敗接踵而來。

「折騰了這麼多,我究竟在折騰什麼?」走在童年時常走的路,扯著茶蓬上的葉子,自信的冉應歡也開始迷茫了。

葉子,茶葉,茶。

一個念頭從腦中閃過,冉應歡驚愕了。「對啊,我還有茶呀,同樣是葉子,但是這片葉子卻能製成我們的『普安紅茶』。」

冉應歡應聘到了本地一家龍頭茶企,好學的她從茶園管理、茶葉加工製作,到茶文化、茶歷史,一個不落地學了起來。她決定再給自己一次折騰的機會:靠山吃山,自己做起普安紅茶。

獨木難成舟,她就把最喜歡茶的二妹冉桂琴拉上一起干。2017年,在普安縣委、縣政府的牽線搭橋下,她們被選中成為公安部警民共建茶葉精準扶貧基地的合作對象,兩個小姑娘就這樣成立起了普安縣紅福姐妹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

合作社揭牌那天,冉應歡感覺像做夢一樣,她在實現著自己的夢想,還有「冉冉升起」的希望。在警民共建茶園第一桶金的注資下,她們流轉村裡不少人的土地,一起種茶、採茶、制茶。

看著她們長大的叔伯嬢嬢們心裡犯了嘀咕:「幾個小姑娘能成什麼事? 靠不靠得住喲?」

「靠不靠得住,只有試了你才知道。」慢慢地,合作社從最初的30畝地發展到現在的1300畝茶園,從村民靠著賣鮮葉維持生計到靠基地務工、年底分紅、流轉租金,每家每戶起碼增收了1萬多。

既然要干,就一家人一起干。活潑開朗的三妹冉琴辭去了工作,專心來幫姐姐做銷售,一個人運營起了電商平台,大姐笑著說她成了「銷售總監」。而心細如髮的四妹冉敏最是乖巧,她和叔伯嬢嬢們打交道時大家最為信任,大學畢業後管錢管帳的重任落在了冉敏的身上。

此時,84戶415個村民和妹妹們的未來交到了冉應歡的手上。巨大的責任讓她壓力不小,但也激發了她的狠勁兒:這次她還要走出去看看,去找更大的市場,再闖一條出路。

幾年時間,合作社越走越穩,更是在2021年註冊新公司,用幾姐妹的「冉」姓創建了「東方冉」的新品牌。

人生,可以是柴米油鹽醬醋茶,也可以是琴棋書畫詩酒茶。做人和做茶一樣,經得起錘鍊與沉澱,忍得了翻滾與打磨,才能成就那一口回甘。

陽光照耀下,茶園裡,四妹冉敏同務工的嬢嬢們講起了馬上分紅的好消息,二姐冉桂琴忍不住又練起了雙手採茶。而她不知在三妹冉琴架起的直播間裡,她成了茶山中最靚的那一抹風景。

大姐冉應歡看著茶園的妹妹們,欣然笑著。她喝了一口自家茶園的茶,此刻更覺茶如人生,苦盡,終會甘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29324bd9c6a8936422a7835d7a72af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