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起來不甜的「隱形糖」,藏在寶寶喜歡的食物中,夏季要尤為注意

2022-07-19     糖果媽媽

原標題:吃起來不甜的「隱形糖」,藏在寶寶喜歡的食物中,夏季要尤為注意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4歲以內的寶寶不攝入「添加糖」,7歲以上兒童每天的添加糖攝入,最好控制在25g以內。

家長有娃後「談糖色變」,主要是擔心寶寶吃糖齲齒,不讓寶寶吃任何糖果。

實際上,寶寶接觸到「糖」的機會,遠比我們想像中多。很多寶寶從小不吃糖,卻早早長了小黑牙,因為在生活中的「隱藏糖」無處不在。

3歲寶寶長小黑牙,家長的「寵愛」坑了她

糖媽小區里有一個漂亮的小女孩芷欣,有著讓家長都羨慕的大眼睛雙眼皮,皮膚也是白白凈凈的,只是一笑起來就露出小黑牙,許多顆牙齒被腐蝕得只剩下牙根。

女的家長很不理解,孩子從不吃糖,也不喝酸奶和飲料,為什麼蛀牙如此嚴重。

直到有一天,糖媽看到小姑娘抱著一瓶紅色的果汁,才明白她長蛀牙的原因。

原來家裡老人非常疼愛女孩,無論冬夏的西瓜多少錢一斤,都會買來給她榨汁喝。有時候寶寶半夜醒了口渴,家裡人還會起床現榨西瓜汁。

很多家長冬天捨不得經常買西瓜吃,女孩兒的爺爺奶奶經常買一整個西瓜送去。本以為是想寵愛孩子,沒想到險些坑了孩子。

寶寶愛吃的食物中,藏著許多「隱形糖」

除了家中常見的白糖,砂糖,還有寶寶們愛吃的棒棒糖等,許多吃起來並不甜的食物,含糖量並不低。

酸酸的楊梅含糖量在14%以上,略帶酸味的柚子和杏,含糖量在10~13%左右。夏天大受歡迎的榴槤,含糖量高達25~28%左右。

相比之下,西瓜5%~12的含糖量,看上去沒有其他水果高。但喝過西瓜汁之後不漱口,糖分殘留在口中也會慢慢發酵,導致寶寶蛀牙。

另外常見的食物中也有許多「隱形糖」,包括我們常吃的米飯和麵食,胡蘿蔔等蔬菜,都有很高的糖分。

表面上寶寶吃到了這些糖,不注意清潔口腔衛生會導致蛀牙。但更隱蔽的傷害,是對孩子身體和大腦而言的。

夏季孩子們吃水果的分量明顯增加,無意中攝入的糖分也增多了。為了讓菜更加有味道,家長的烹飪方式也變得重口。

將避免寶寶過多攝入隱形糖?家長可從生活中的以下幾個方面,做出改變。

避免寶寶在夏季攝入過多「隱形糖」,日常飲食需做出改變

只是不讓寶寶吃糖塊,並不能讓寶寶完全遠離糖。正常食物中的糖和有機鹽等成分,是寶寶身體發育所需。

因此正常飲食中注意控制好攝入量,就能避免寶寶不小心吃了太多糖。

孩子吃水果不是越多越好

水果中含有豐富的水分和維生素,可為寶寶提供成長所需的營養和水分。但水果吃多了,過多的糖分容易導致寶寶長胖

  • 1~3歲的寶寶,每天吃100~150克水果就足夠,大約是一少半普通大小的蘋果。
  • 4~6歲的寶寶,每天吃150克水果,約是半個蘋果的重量。
  • 7~10歲的孩子,每天吃150~200克水果;11~14歲的孩子,每天吃200~300克水果。14歲以上的孩子,每天可以吃350g左右的水果。

但像榴槤、荔枝等高熱量和高糖分的水果,要減少攝入量,且不能每天都吃,否則寶寶在夏天吃多了容易上火。

別相信各種「0糖」噱頭的食品

許多寶寶的飲品和零食,打著「0糖」噱頭,實際上只是沒有添加蔗糖或白砂糖,而是加了其他的「代糖」。

對於有控糖需求的成年人來說,這種糖是適合他們的。但寶寶吃多了這類「隱形糖」,會變得挑食,口味越來越重。

有各種甜味劑和添加劑的飲料,包括果味的酸奶和牛奶。甜品店裡面琳琅滿目的奶油蛋糕和甜甜圈,1歲之前不要給寶寶吃,3歲之前儘量少吃。

避免寶寶在夏天吃太多「隱形糖」,家長做菜也要格外注意。許多菜加了糖之後會增添風味,但對寶寶來說,菜的調料越少越健康。

例如糖醋排骨、紅燒魚,調味時都要用到大量的糖。要麼換種烹飪方式,要麼少給寶寶吃,且搭配清淡的蔬菜。

寶寶吃到糖也不怕,保護健康有辦法

研究發現,吃過多的糖,會消耗有利於視力發育的物質,間接影響孩子的視力。若父母都近視,要嚴格控制孩子吃糖。

寶寶只要吃糖了,無論量多量少,不清潔口腔都會產生齲齒。因此家長掌握孩子每天糖分的食物量之後,不要忘記對寶寶的口腔進行清潔

從寶寶冒出第一個小牙尖,就要注意起牙齒的健康。乳牙雖然會脫落,但它的健康會影響恆牙的健康。

糖媽建議,3歲前的寶寶,要由家長來替他刷牙,這個年齡段的寶寶,沒有能力獨自刷乾淨牙齒。

4~6歲的寶寶,刷牙要由家長來輔助完成,確定寶寶能刷乾淨後再慢慢脫手。

孩子不吃糖果,但平時隱形糖吃多了也會變成小胖墩兒。家長平時注意孩子的飲食均衡,時常帶他做一些鍛鍊,消耗掉體內多餘的糖分和熱量。

糖果媽媽心裡話:

家長想給孩子最好玩的和最好吃的,但美味中藏著的糖,可能影響孩子的身體發育,家長要學會仔細辨別。

【今日話題】大家平時注意到這些「隱形糖」了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1034b949988f72e05cb414d2b19fb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