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惡意詆毀同行競品頻現,民族品牌急需加強保護

2022-07-02     消費者報道雜誌社

原標題:自媒體惡意詆毀同行競品頻現,民族品牌急需加強保護

這些年來,直播帶貨、種草效應、網紅經濟發展勢頭強勁,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參與到網際網路平台直播購物當中。不過令人擔憂的是,一些自媒體為了抓眼球吸引流量、牟取不正當利益,做出抹黑品牌、詆毀同行競品等擾亂市場正常秩序的行為。

近日,廣州市媛媛化妝品有限公司就惡意攻擊、詆毀阿道夫品牌及產品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發布了致歉聲明。這起企業維權案件有了最終結果,並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網際網路絕非法外之地,造謠詆毀須負法律責任

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官網行政處罰決定書(穗雲市監處字[2022]126號)顯示,廣州市媛媛化妝品有限公司因涉嫌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或者誤導性信息,損害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被處罰款6萬元。

據悉,2021年6月24日,「媛媛化妝品」帳號在抖音平台發布了由其公司員工拍攝的短視頻,內容包括「超市日化型的洗髮水,成分稀亂,越用頭越癢」「如果經常用阿道夫、海飛絲、沙宣這些洗髮水,你的頭髮一定比以前少」「阿道夫,裡面添加了多種高刺激性的防腐劑,長時間用,那個頭皮就跟下雪一樣,還會脫髮」等。

廣州市白雲區市場監管局接到舉報後對此事予以立案調查。在查明有關事實後,該局認為,當事人為了提高其公司知名度、銷售其經營產品,在明知 「阿道夫」等是洗護用品的知名品牌且無任何事實根據的情況下發布上述視頻,當事人通過該視頻貶低競爭對手經營商品,並以引導消費者關注、觀看評論區等方式暗示其公司產品質量優於其他競爭對手產品質量,其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一條「經營者不得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或者誤導性信息,損害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的規定。

廣州市白雲區市場監管局價監科吳天來表示,對虛假宣傳、商業詆毀等擾亂市場競爭秩序的行為,白雲區市場監管局一向重拳打擊。

廣州市白雲區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執法中(圖片來源:新華網)

網際網路絕非法外之地,市場競爭不可肆意妄為,這個案例給業內敲響了警鐘。對進一步凈化網絡環境和維護市場競爭秩序意義重大。

消費者需理性看待自媒體的觀點

在個護美妝領域,部分自媒體很喜歡對產品成分進行炒作。他們往往對產品成分表中的某一個成分誇大其詞,給消費者作出「不含防腐劑更好」「植物成分更天然」等引導。

這也導致了部分消費者「聞防腐劑色變」,甚至過分糾結產品成分表中為什麼出現多種防腐劑。實際上,我國對於化妝品的管理和要求日趨嚴格,在《化妝品安全技術規範》和《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的要求與規定下,市售正規合格的產品都是按照國家標準要求添加防腐劑,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以洗髮水為例,它屬於水性產品,裡面或多或少含有胺基酸、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為微生物的滋生提供了優厚環境。如果不在產品里適量加入防腐劑,會導致產品極易變質。使用了變質的洗護用品,裡面的細菌和真菌有可能穿過角質層,導致皮膚發炎。它們的代謝產物也會成為過敏源,引起接觸性皮炎、濕疹等皮膚疾病。

在美妝個護產品中添加防腐劑,可以有效遏制細菌和真菌的繁殖,起到保存產品和保護人體肌膚的作用。而某些時候,企業在產品中加入多種防腐劑協同的目的是獲得廣譜的抑菌作用且避免單一高含量防腐劑帶來的致敏風險,而這種手段往往在一些缺乏基礎配方知識的自媒體眼中變成了「你的產品加了好多種防腐劑」。

所以,消費者對防腐劑的態度不應該是「一刀切」,而應該聚焦在防腐體系的構建技術(有沒有濫用防腐劑)、含量(單一高含量防腐劑可能致敏)、原料供應商資質(可要求品牌方提供)等細節上。

多方努力,維護網絡消費生態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1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了2022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新聞發布會。該專項行動將聚焦影響面廣、危害性大的問題開展整治,共包括十個方面的重點任務。

2022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新聞發布會現場(圖片來源:國新網)

其中一個方面就是「清朗·打擊流量造假、黑公關、網絡水軍」專項行動,進一步聚焦重點平台、環節、版塊和產品功能,嚴管水軍招募和推廣引流信息,加大違規帳號群組查處力度,強化行為分析和關聯處置,優化榜單評分功能,規範探店種草行為,加強線索移交和信息共享,健全跨部門跨平台聯動處置機制,適時開展專項督查和「回頭看」,防止問題反彈反覆。

阿道夫的這次堅決舉報,既維護了企業自身的合法權益,也樹立了企業致力於維護行業秩序的榜樣,更重要的是對抗了不正當的商業競爭,為良好營商環境的打造貢獻了積極力量。

正如阿道夫總裁李志珍一直所堅持的,企業要自律,要樹立公平競爭的觀念,通過產品以及服務質量去贏得消費者認可和市場尊重。她同時建議,化妝品同業者可成立「中國化妝品行業自律聯盟」,攜手打擊「黑公關」,踐行健康經濟的發展戰略。

如果縱容網絡上的惡意攻擊、詆毀同行競品等不良競爭行為,會讓那些專注研發的品牌受到排擠,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不利局面,最終將影響轉移到消費者身上。

《消費者報道》認為,在各地職能部門的高效專項行動和對不良行為的精準打擊下,各網際網路平台也應儘快落實相應的行為規範,並切實做好自身的平台監控工作,為企業、市場、消費者創造更大的消費生態價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0f9ae3551a92c4e8bc06e63aeed95b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