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風暴,宇宙之眼,盡收眼底!

2024-01-04     天文在線

原標題:太陽風暴,宇宙之眼,盡收眼底!

太陽正在醒來,而世界上最大的太陽望遠鏡正在觀察它!

科學家們很快將解開更大的謎團

隨著世界上最大太陽望遠鏡的正式啟用,科學家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觀察愈發活躍的太陽,以及加深對宇宙氣候威脅的了解。

DKIST太陽望遠鏡位於夏威夷,聯同其他的太陽望遠鏡(其中最知名的是NASA的帕克太陽探測器以及ESA的太陽軌道飛行器),於今年年初啟用觀測。在兩個方面上來說,啟用的時間非常合適:太陽的活躍程度正在增加,且天文愛好者們將可以在2023和2024兩年中看到日蝕。

「我們將迎來一個激動人心的一年半,」加里·布萊克在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AGU)上周二(十二月十三號)在芝加哥及線上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他是國家太陽天文觀測台的項目總監,這其中就包括了DKIST。

DKIST位於毛伊島上,隸屬於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對太陽大氣層的上半部分(或日冕)的觀測功能包含在了它的設計中,主要用於觀測太陽的磁場。

「DKIST太陽望遠鏡善於放大那些局部非常重要的細節,」布萊克說。「現在我們具備了比較理論與實際上太陽表面的能力,這實在是振奮人心,這一定能推進科學的前進。」

太陽望遠鏡的處女作是些極好的照片,內容是位於太陽表面的爆米花似的米粒組織,發布於2020年一月,儘管新冠把DKIST的啟用推遲至今年。DKIST在十二月十二號發布了它的第一組數據,以及觀測所得的最新視頻。

視頻中展示了色球層上的米粒組織,就在太陽可見表面的上方。「你能看見正在發生的這一系列美妙的動態,」布萊克說。在每一個米粒中,炎熱的等離子體從太陽中心升騰起來,冷卻後再沿著米粒之間的網格墜落回去。

科學家們認為這些米粒組織是太陽未解之謎中的關鍵一環:為什麼日冕有如此高溫?太陽可見的表面 —— 也被稱為色球層 —— 它的溫度在7,460 到11,000華氏度之間 (4,125 到 6,125 攝氏度)。但在日冕中,溫度可飆升至350 萬華氏度(200攝氏度)。

「這就好比在你離開一個壁爐後,它變得有原先的一百倍熱,」在NASA馬里蘭州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工作的天體物理學家尼古萊·懷爾在新聞發布會上說。

那個灼熱的謎團不僅吸引了DKIST的注意,同時關注它的還有2018年發射的NASA的帕克太陽探測飛船,以及2020年發射的NASA/ESA 聯合太陽軌道飛行器。這三個項目已經開始合作,且DKIST發布的新視頻就來自於這個夏天與帕克太陽探測儀的合作 —— 具體說來,就是六月一日那次經過太陽的近距離飛行。

米粒組織或許也在第二個謎團中發揮了作用。太陽風是一股持續從太陽流入宇宙的帶電粒子流,有著一百萬英里每小時的速度(160萬公里/小時),懷爾說道,儘管科學家們並不確定這些粒子是怎麼變得這樣快的。「所以等離子體不停地攻擊著地球。我甚至還沒講到太陽風暴呢,」懷爾說道。「這只是普通一天中的太陽。」

來自太陽的氣象

理解太陽的工作機制並不只是個學術上的問題。儘管距離它有九千三百萬米遠(1500千米),太陽的一舉一動都在通過一系列的現象影響著地球上的生命 —— 科學家們稱它們為宇宙氣象。

宇宙氣象包括了大量電磁輻射的爆發,稱為太陽耀斑,以及向宇宙射出大量等離子體的活動 ——日冕物質拋射(CMEs)。宇宙氣象事件的頻率正隨著11年的太陽周期而上升,變得更加激烈;最近,太陽的活動次數變得更頻繁,而根據預測,太陽活動的最高峰是2025年。

宇宙氣象會傷害到國際空間站里的太空人、破壞工作中的衛星,以及干擾無線電通訊;強烈的宇宙氣象甚至會破壞地球上的電網。

「了解宇宙氣象對我們全球的經濟都很重要,因為太陽風暴能夠影響我們日常所依賴的高科技,」 埃爾賽義德·塔拉特在發布會上說。塔拉特是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衛星數據項目、規劃和分析辦公室的總監。

他提到SpaceX在二月份的教訓,那時有40個屬於星鏈網際網路的衛星在發射後不久就燒毀於大氣層,起因是一次太陽風暴提升了衛星們原本所在海拔的大氣層的密度。「哪怕是溫和的宇宙氣象活動都會對我們不利,因為我們正在通過基礎設施推動科技的發展。」

這就是為什麼科學家們想要能夠預測宇宙氣象,就像我們地球上的天氣一樣:為了未雨綢繆。但是現在,科學家們對太陽的了解並不足以讓他們能做出任何預測。

「基本上我們現在只能在觀測到太陽上的爆炸時才做出反應,」塔拉特說。任何天氣預報都不想要這種效果。「我們真正想做到的是預測太陽風暴的能力,」他說。「而這意味著我們知識的強大躍進。」

科學家們知道從太陽發散出的任何物質都需要三天的時間到達地球,他們可以大致了解哪些活動可能會向我們襲來。另外,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也在運行著深空氣候觀測衛星DSCOVR(發射於2015年)。DSCOVR駐留在距地球大概100 萬英里(150 萬公里)的太空,朝向太陽,它能夠在任何東西飛來的15分鐘(至多一個小時)前發出預警。

這很難算是預報。「在達到預期效果之前,我們顯然需要做很多科學工作,」塔拉特說。

日蝕

幸好,太陽系會在接下來的幾年裡給科學家們提供兩次耐人尋味的契機。

天文觀測者們開始準備不久後的兩次日蝕:一次是2023年十月將經過美國西部的日環食,以及一次2024年四月將從墨西哥開始,然後從美國南部到東北部可見的日全食

日蝕是天文奇觀,但他們同時也是稀有的探索機會,因為月亮擋住了太陽的主體,讓科學家們能夠真正瞥見纖細的日冕。DKIST裝載有了一個模仿日蝕的裝置,叫日冕儀,但是人工日食並不能與真正的日蝕相媲美。懷爾說,「月球天生能勝任這項工作,」 尤其是日全食可以讓我們更好地觀察中日冕。

美國的觀測者們在 2017 年八月穿越該國的日全食期間瞥見了日冕。當時,太陽很安靜,接近其活動周期的低點,即 2019 年底。

「與 2017 年日食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24 年日食將接近太陽活動高峰期,這將是一個非常酷的時機,因為兩次日食處於太陽周期的不同時段,」懷爾說。「這是一件很酷的事情,我們以相同的方式但在其周期的不同階段看到它。

BY:Meghan Bartels

FY: zexiblingblingbra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在作品發布後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0b6a0066e5b67a109d63979811ee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