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問武將要何種賞賜,一個要官,一個要美人,二者結局大不相同

2022-02-27   生活幸福

原標題:乾隆問武將要何種賞賜,一個要官,一個要美人,二者結局大不相同

《己亥歲》曾言:「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古往今來,無數優秀將領征戰沙場,保家衛國。可縱觀古代社會發展歷程方才發現,諸多功勳顯赫將領並未擁有美滿結局。

對於古代將領而言,當其立下戰功後,普遍成為皇帝忌憚對象。正是因為在封建社會發展進程中,皇帝手中掌握著國家大權,在其面對臣子時,方才有著一定的戒備心理。畢竟每個人均對權力有著嚮往之情,若未對臣子有著應有的防範,則可能受到臣子的威脅,進而無法鞏固統治。

在古代社會發展進程中,「伴君如伴虎」這一言論始終存在,而很多臣子在與皇帝交流的過程中,自然會無比謹慎。曾經,乾隆手下有著兩位優秀的武將,在乾隆詢問他們想要何種獎勵時,一位武將表示自己要官,而另一位武將則表示自己要美人。最終,這兩位武將的結局天差地別,而他們的故事也令許多人有所感悟。這兩位武將究竟何許人也?他們的最終結局又有何種不同呢?

這兩位武將分別是

烏爾登和海蘭察。在對清朝歷史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可以發現,烏爾登和海蘭察均是非常優秀的將領。在乾隆在位期間,西南地區曾發生叛亂,為解決這一問題,乾隆便在朝中尋覓合適的武將出征。

眾所周知,在乾隆上任後,我國軍事發展水平相對較高,而武將自然有著十分出色的表現,

作為眾多武將中的優秀代表,烏爾登和海蘭察自然而然承擔起平定金川之亂的重任。

在對烏爾登和海蘭察的出身進行分析後可以發現,

烏爾登來自貴族家庭,自幼便接受著非常嚴苛的教育。基於其父輩在官場上的地位,烏爾登並未直接來到軍營之中參軍,而是成為皇帝身邊的貼身侍衛,以此獲得與皇帝保持密切往來的機會。在日常相處的過程中,乾隆認為烏爾登有著非常出色的軍事才能,便將其派入軍營,為國家軍事發展貢獻力量。

相比烏爾登來說,海蘭察的出身並不是很好。

作為普通家庭的孩子,海蘭察在長大成人後,便選擇參與到軍隊之中。雖在最開始的時候,海蘭察僅是軍營中一個不起眼的小兵,可憑藉著出色的表現,在很短的時間內,海蘭察便成功脫穎而出,成為乾隆眼前的紅人。

在平定金川之亂的過程中,雖海蘭察和烏爾登有著非常出色的表現,可初期的戰況卻並不順利,許多主將意外戰死沙場,令軍隊中的士氣銳減。在如此緊急的情況下,海蘭察與烏爾登並未氣餒,反而一鼓作氣。

在兩人默契的配合下,清軍順利平定此次戰亂,並將金川頭目成功抓獲。

班師回朝後,海蘭察與烏爾登均得到乾隆的大加讚賞。在慶功宴上,乾隆想要繼續封賞兩人。面對此情此景,

烏爾登直接表示希望能夠帶領更多的將士守護清朝,平定叛亂。

或許在很多人看來,身為武將的烏爾登提出這種請求無可厚非,可

對於乾隆來說,他卻認為烏爾登的這一舉動,是在向他索要官職和權力。聽過烏爾登的話後,乾隆表情變得凝重。在許多大臣察覺到乾隆的變化時,均為烏爾登捏了一把汗。

當乾隆問道海蘭察想要什麼獎賞時,海蘭察卻表示自己喜歡美人,希望乾隆能夠賞賜他幾位身材豐腴的女子當做妾室,聽過海蘭察的請求後,乾隆感到非常滿意,並當場答應海蘭察的請求。

從表面上來看,海蘭察想要美人的行為,無異於是胸無大志的體現,畢竟身為優秀將領的他完全應該將自己的全部精力放置於征戰沙場上,可對於乾隆來說,若武將手中掌握的權力過大,則會威脅到他的統治,進而使得清朝發展受到限制。

基於這一原因,烏爾登在乾隆心中地位驟降。

一次戰敗後,身為將領的烏爾登便被乾隆直接處死,而海蘭察卻始終有著顯赫的地位。

雖在後續作戰的過程中,海蘭察亦曾有過失敗的戰績,可乾隆卻並未將其處死。

在海蘭察因病離世後,乾隆甚至破例讓他入昭忠祠,享受著無上的殊榮。

結語

從烏爾登與海蘭察截然不同的結局中便能感受到,在面對皇帝時,武將的每一句話語均需再三思量。雖在很多人看來,武將的責任便是保家衛國,可實際上,若武將沒有一定的政治頭腦,無論其有著多麼出眾的軍事才能,均將淪為國家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即使如今的中國已然進入到現代化的發展階段中,古人的經驗與教訓仍值得我們學習,畢竟每個人都需對自己的行為及話語負責,唯有做到謹言慎行,方能在人生髮展的道路上收穫更加光明的未來。

參考資料:《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