淪為奴隸無疑是件很慘的事,但俗話說「打狗還得看主人」,即便淪為奴隸,如果能跟對主人,那麼人生也未必黯淡無光。今天夜讀史書就要與大家聊這樣一位人物,他的名字叫王毛仲。
王毛仲是高句麗人,他的父親曾在唐朝軍隊中擔任游擊將軍,後來因犯法導致全家沒入官府為奴,所以王毛仲從小就成了奴隸。
然而淪為奴隸並不是王毛仲厄運的開始,而是他人生走向輝煌的起點。因為他的主人是臨淄王李隆基,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唐玄宗。
李隆基年少時和大多數王公子弟一樣,喜歡鬥雞走狗,遊玩嬉戲。王毛仲作為李隆基的跟班,也是每天跟著小主子吃香喝辣。王毛仲生性聰穎,擅於察言觀色,而且驍勇善騎射,因此深得李隆基信任。
唐隆元年(710年),李隆基聯合太平公主發動「唐隆政變」,誅殺擅權專政的韋皇后與安樂公主。然而在這場極為關鍵的行動中,王毛仲卻「避之不入」,當了逃兵。
按理說,王毛仲臨陣脫逃,事後應當受到嚴厲清算。可李隆基不僅沒有處罰王毛仲,還讓他跟那些參與政變的功臣一樣,授予禁軍將領職務。
「唐隆政變」兩年後,李隆基登基稱帝,是為唐玄宗。然而李隆基雖然在表面看是帝國的最高統治者,可他的姑媽太平公主手中掌控的權力卻比李隆基這個皇帝更大。
一年後,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的矛盾徹底爆發。李隆基先下手為強,發動「先天政變」誅殺了太平公主及其黨羽。這一次,王毛仲沒有在關鍵時刻掉鏈子,而是大大出了一把力。事後,王毛仲官拜輔國大將軍、左武衛大將軍、檢校內外閒廄都知監牧使,進封霍國公,實封五百戶。
從一介卑賤的奴隸,到萬人之上的大將軍、國公爺,王毛仲的人生經歷可謂是小人物逆襲的正面典型。然而他的故事到此卻遠沒有結束。
和歷史上的許多皇帝一樣,在大局已定後,唐玄宗開始一步步清理功臣集團,許多功勳卓著的大臣都相繼落馬,可王毛仲不僅安然無恙,反而越來越得到皇帝的信任和重用。唐玄宗不僅頻頻給王毛仲賞賜「莊宅、奴婢、駝馬、錢帛」,還給他送了個小老婆,並在名分上與元配夫人並列。王毛仲的兒子一出生就被授予五品官職,常常與皇子一起遊玩嬉戲,待遇如同皇族子弟。
此外,唐玄宗即位後十五年間共加封四人開府儀同三司(從一品,文散官一級),他們是唐玄宗的岳父王仁皎、開元名相姚崇、宋璟,還有一個人便是王毛仲,理由是王毛仲在兼任「弼馬溫」(檢校內外閒廄都知監牧使)期間為國家培育出了大量戰馬。
王毛仲是唐玄宗身邊的頭號寵臣,其他大臣自知與皇帝沒這麼「鐵」的關係,所以不會跟王毛仲在這方面爭寵。更何況王毛仲是靠關係吃飯,其他人是憑本事吃飯,大家路子都不一樣。然而有一個人卻對王毛仲忌恨得要死,此人便是唐玄宗的心腹宦官高力士。理由很簡單,因為無論王毛仲還是高力士,他們都算得上是同一類人——皇帝的奴僕。
當時王毛仲位極人臣,所以許多官員都來巴結他,其中又以禁軍將領跟王毛仲的關係最為密切,如左領軍衛大將軍葛福順不僅與王毛仲以兄弟相稱,兩人還結為兒女親家。
高力士就抓住這一點,一有機會就在唐玄宗面前拋出王毛仲威脅論。剛開始,唐玄宗也不以為意。可高力士經常指責王毛仲的各種不是,說得多了,皇帝心裡也不免開始起疑。
王毛仲早年擅於察言觀色,為人謹小慎微,所以才能深得李隆基信任,一路平步青雲。可是隨著官越做越大,王毛仲的性子也變得與過去完全不同。他不僅結黨營私,對權力的慾望也越來越大。一次,他向唐玄宗提出想要兼任兵部尚書,結果被唐玄宗當場拒絕。此事雖然沒有下文,但王毛仲在唐玄宗心裡的印象卻極速下降。
開元十八年(730年),王毛仲又喜得貴子,唐玄宗派高力士前去賀喜,並授予這個襁褓中的嬰兒五品官職。高力士回宮後,唐玄宗向其詢問情況。高力士回答道:「王毛仲抱著嬰兒對臣說:這個孩子難道不應該封三品嗎?」
唐玄宗聞言後勃然大怒,高力士見火候已到,於是對唐玄宗說道:「王毛仲與北門禁軍整天勾結在一起,若不儘早剷除,必生大患。」
開元十九年(731年)正月,唐玄宗下旨將王毛仲貶官外放。不久,在王毛仲前往任職的途中,唐玄宗派出的使者把他追上,將他就地賜死。
參考文獻:《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