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8沒全退役是對的!俄軍面臨困境,拿出4000萬美元讓戰機打雜?

2024-09-06     三金武器說

在全球軍事領域,戰鬥機的配置和使用直接關係到一國的空中作戰能力。畢竟,戰鬥機不僅是國家力量的象徵,也是現代戰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武器。

然而,如何高效利用這些高價值的軍事資產,卻是各國面臨的挑戰。而俄羅斯空天軍讓其價值高達4000萬美元的蘇-34戰鬥轟炸機執行前線強行空中偵察任務,這一決定,直接引發討論。當形成對比時,不得不說,殲8沒全退役果然是對的!

蘇-34戰鬥轟炸機,是俄羅斯空天軍中極具代表性的一款機型,其主要任務是對地攻擊和戰略轟炸。憑藉其卓越的飛行性能、強大的火力和先進的電子戰能力,在國際軍事舞台上享有盛譽。

隨著俄烏衝突的加劇,俄羅斯空天軍在作戰中面臨的挑戰越來越複雜。尤其是在前線執行空中偵察任務時,面對嚴密的敵方防空系統,普通偵察機往往難以勝任。此時,蘇-34憑藉其強大的防禦能力和靈活的機動性,成為執行高風險偵察任務的不二選擇。

然而,蘇-34的高昂造價,使其在執行這些看似「打雜」的任務時,就會顯得異常奢侈。

畢竟,每架蘇-34的製造成本高達4000萬美元,僅次於俄羅斯空天軍中的頂尖機型蘇-57和蘇-35。這意味著:每次出動蘇-34都伴隨著極高的經濟風險,一旦遭遇敵方擊落,是物質上的巨大損失。

因此,俄羅斯將如此昂貴的戰鬥轟炸機用於偵察任務的決定,確實引發外界對其軍力配置和戰術運用的深思。

看到這裡,其實,不少網友表示:俄羅斯空天軍為何選擇蘇-34執行偵察任務?

從實際角度來說,選擇蘇-34執行前線偵察任務,表面上看似一種「資源浪費」,但從俄羅斯空天軍的實際情況出發,這一選擇並非毫無道理。

首先,蘇-34具備強大的自衛能力。其配備的先進電子戰設備和反制系統,使其能夠在敵方防空火力的密集打擊下有效保護自身。這一點在高風險的前線偵察任務中至關重要。相比之下,普通偵察機由於缺乏足夠的自衛能力,極易在敵方火力下損失慘重。

其次,蘇-34具備優秀的航程和作戰半徑。俄烏衝突中的戰場縱深較大,前線偵察任務往往需要長時間滯空,以及深度滲透敵方防線,這對戰機的航程和滯空能力提出很高要求。蘇-34憑藉其強大的作戰半徑,可在較長時間內執行偵察任務,並在發現敵方目標後立即進行打擊。

可即便蘇-34具備諸多優勢,其高昂的造價和維護成本仍使其難以成為常規偵察任務的主力。這也反映出俄羅斯空天軍在偵察機配置上的不足和戰術選擇上的艱難。

一方面,俄羅斯空天軍無法在短期內迅速生產,並部署足夠的先進偵察機;另一方面,面對嚴峻的戰場形勢,俄軍不得不選擇具備強大作戰能力的戰機來執行高風險任務,以保證任務的成功率和己方戰損的最小化。

所以,在這一背景下,中國仍保留部分殲-8戰機的決定,就會顯得尤為明智。

殲-8作為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二代戰鬥機,雖已面臨逐步退役的命運,但其在中國空軍中的地位和作用仍不可小覷。

首先,殲-8的造價相對低廉,維護成本低,適合作為常規空中巡邏和偵察任務的主力機型。

其次,殲-8雖已老舊,但其經過多次升級改進,性能依然能滿足部分戰場需求,尤其是在執行低風險的巡邏和偵察任務時,具備相對較強的性價比優勢。

與俄羅斯空天軍不得不讓昂貴的蘇-34執行偵察任務相比,中國空軍保留殲-8的策略,體現在不同任務需求下對戰機配置的靈活運用。

因為,殲-8能夠承擔的任務類型廣泛,從日常巡邏到中低強度的作戰任務,均能勝任。這一策略不僅有效降低空軍的維護和使用成本,也為新型戰機(如殲-20、殲-16)在高強度作戰任務中的充分發揮創造了條件。

在現代戰爭中,戰鬥機的配置和使用策略直接影響到一國空中力量的整體效能。

俄羅斯空天軍因偵察機配置不足,選擇讓昂貴的蘇-34執行高風險偵察任務,暴露其在戰術選擇上的困境。而中國空軍保留殲-8的策略,展現其在不同戰場需求下的靈活應對能力。

通過對比分析兩國的戰機使用策略,可看出中國在這一領域的戰略優勢,這也為其他國家提供了有益的借鑑。

所以,在未來的軍事發展中,如何合理配置和使用有限的戰鬥機資源,將繼續成為各國空軍面臨的重要課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01fab98f8b1b7640fd109eadd6cdfc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