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觀點:
沙伊達成和解的背後,中方斡旋是關鍵,共同的發展安全關切是核心。這一事件向外界傳達了清晰的信號:中國不再只關注經濟合作,標誌著中國主動經略中東事務的新開端,但過程仍面臨諸多挑戰。
中企在中東地區新機遇有四重:部分潛在風險因素消除,投資合作領域增加,雙方政府支持增多,合作競爭力有望提升;但同時面臨三重挑戰:投資環境尚未真正轉變,外部干預風險增加,以及市場機遇預判風險提升。
3月6日至10日,沙特國務大臣兼國家安全顧問艾班和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沙姆哈尼分別率兩國代表團在北京舉行對話。
在中國積極斡旋之下,中沙伊三方達成協議,並發表聯合聲明。沙伊雙方表示願恪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通過對話和外交方式解決雙方分歧,尊重各國主權,不干涉別國內政。沙伊同意恢復外交關係,開展各領域合作。三方願盡一切努力,加強國際地區和平與安全。沙伊讚賞並感謝中方承辦和支持此次對話並推動其取得成功。中方期待沙伊雙方加強溝通對話,願繼續為此發揮積極和建設性作用。
中沙伊三方聯合聲明主要內容包括:
恢復外交關係。沙特和伊朗達成一份協議,包括同意恢復雙方外交關係,在至多兩個月內重開雙方使館和代表機構。
相互尊重主權。強調尊重各國主權,不干涉別國內政。
安排外長會晤。雙方同意兩國外長舉行會晤,啟動上述工作,安排互派大使,並探討加強雙邊關係。
激活多領域合作。雙方同意將激活兩國於2001年4月17日(伊歷1422年1月22日)簽署的安全合作協議和於1998年5月27日(伊歷1419年2月2日)簽署的經濟、貿易、投資、技術、科學、文化、體育和青年領域總協議。
和平與安全。三國均表示願盡一切努力,加強國際地區和平與安全。
從談判人員來看,中方代表為外交方面的國家領導人,伊、沙分別派出的是國家安全事務方面的政府最高領導層,表明本次沙伊和解的核心關切是安全問題,而背後的核心關切則是兩國的發展安全問題。
近三年來,伊朗在國際制裁、疫情等多種因素影響下,同時面臨經濟問題和社會抗議引起的社會穩定與發展安全問題,因此亟需更多外部支持。加強與中國戰略關係,謀求與沙特恢復合作,符合伊朗當前的核心利益。
對於沙特而言,促進本國經濟持續繁榮與發展是其核心關切。近年來,沙特國內發展環境屢遭伊朗因素威脅,美國安全保障承諾無法有效解決該問題。
對於中國而言,在能源、貿易、海外資產等方面,中企在海灣地區和中東地區的利益不斷增加,通過協調兩國事務創造安全發展環境,有利於保障中國在該地區的海外利益。
中國有能力、有實力,也有意願向沙伊兩國提供更多不同於西方的發展安全保障。
對於伊朗而言,將獲取落實中伊戰略合作協議的更多保障和承諾,推動伊朗加快實現國內穩定和發展。
對於沙特而言,將獲取中國對於保障其國內持續穩定發展的承諾。
從中國角度看,在中國與沙特、伊朗等中東區域國家戰略和經濟相互依賴性不斷提升的背景下,中國通過提供更多的公共安全產品(倡議、協調、斡旋),保障地區和平環境及與中國的持續友好關係,最終在中東地區實現保障和擴大自身戰略利益的目標,與東西對抗對中國造成的不利影響形成對沖,形成「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局面,當前仍處於「主動出擊」的開端。
從沙伊關係的角度看,雙方同意恢復外交關係並開展合作,是安全與發展進程的開始,而不是結果。沙特與伊朗兩國在不同方面存在長期分歧和矛盾。
在宗教方面,沙伊存在嚴重宗教意識形態分歧。伊朗對沙特及周邊國家進行什葉派宗教意識形態輸出,引起沙特長期忌憚和反彈。沙特獨特的薩拉菲宗教意識形態及宗教輸出做法,也受到伊朗長期指責和反對。
在政治方面,伊朗伊斯蘭共和制與沙特絕對君主制形成長期對立,結合宗教意識形態形成對抗。伊朗與沙特在周邊阿拉伯國家長期開展意識形態和政治代理人鬥爭。
在核武方面,沙特強烈反對伊朗發展核武器。
在大國關係方面,沙特與伊朗,同美國有著截然不同的關係,美以將拉攏沙特實現對以色列關係正常化加緊對抗伊朗當做近兩屆政府的優先事項,未來這一趨勢仍將持續。
從歷史進程看,近四十年來,沙伊關係曾出現多次短暫緩和局面,但因受到以上四類因素的長期困擾出現多次反覆。
對於中國企業而言,中國與沙特、伊朗關係的進一步發展,以及中國開始深度介入中東事務,將在地區環境、國際關係等方面引起一系列變化,對中企同時存在機遇與挑戰。
在一定時期內,該事件及影響有望為中國企業在中東地區,尤其是海灣地區的投資經營活動創造更為和平的發展環境,提供更多信心支持。即使沙伊在落實各自承諾過程中出現反覆現象,也已表明中國已有協調解決兩國分歧的能力、實力。
從整個中東地區來看,若後續沙伊關係恢復取得良好效果,將為中東地區其他分歧、衝突的解決(巴以衝突、兩伊分歧、葉門問題等)提供不同以往的「中國路徑」。中國「以政治協調和對話」解決安全問題的方式,將進一步促進中東區域安全與發展,對保障中企在中東地區的投資經營活動起到良好作用。
斡旋沙伊問題,需要中國更多發展承諾。中國斡旋伊朗與沙特達成協議,兩國勢必將換取中國在各領域的更多支持。中國善於和樂於提供幫助的方面,也是沙伊兩國需要的,即穩定本國發展環境(已獲取)和發展本國經濟。除前述政治、軍事和安全承諾外,經濟發展承諾是實現發展安全的關鍵部分。
在中國與沙特近期達成的合作中,沙特歡迎中國合作的事項(沙方歡迎投資領域、一致同意合作領域)或成為中國重點支持中企參與合作領域。同時,中國或加快向沙特開放中國部分市場領域(如新能源、氫能、石化等),沙特將通過加大對中國投資力度,深度綁定兩國經濟關係。
(中沙政府合作詳情參考:後中阿峰會時代的沙特工程市場機遇)
在中國與伊朗近期達成的合作中,中伊全面合作計劃中的優先事項,將成為雙方下一階段合作重點領域。
(中伊政府合作詳情參考:伊朗總統出訪中國,中伊達成哪些重要合作?)
在中國承諾與沙伊需要契合的背景下,中國政府將增加對中企在兩國參與投資經營活動的政策支持,以此推動兩國和解進程。
在支持形式上,包括不限於提升原有政府間合作機制,推動沙伊兩國融入中國主導參與的新型國際合作機制(如上合組織和金磚國家組織)等,甚至在未來或將建立三國協調發展機制(如能源、礦產、貿易、金融等)。
在政策類別上,包括不限於資金支持(優惠貸款支持),稅收優惠(已有),自由區投資合作等。
在沙特和伊朗政府方面,伊朗政府將展現出更加積極的合作姿態,給予更多領域的中國企業在伊投資和對伊合作的優惠政策。沙特則更傾向於建立更為有利於本國發展的投資環境,邀請中國企業參與本國商業競爭,與西方企業同台競技,沙特優中選優進行合作,實現利益最大化。
在中國發展合作機制保障下,以及沙特和伊朗兩國政府的支持下,中國企業在伊朗、沙特兩國的投資合作競爭力有望得到有效提升。
該協議的達成,在實質性改善沙伊關係方面仍面臨較多不確定性。同時,由於域內外大國(主要為美、以)在該地區事務上核心利益與本次協議存在衝突,在部分情況下可能導致新的安全問題。因此,中企在該區域,尤其是伊朗,投資經營活動或受到以下三方面的挑戰:
伊朗仍面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嚴厲制裁,投資伊朗或面臨制裁連帶風險。短期內,不排除美國從加強與中伊對抗和懲罰沙特的角度出發,加強對伊制裁的可能性。伊朗面臨制裁的情況下,除特殊領域外,其他領域合作將持續受到制裁影響而無法展開。
制裁持續或增加,對中伊合作和沙伊合作企業,仍將造成持續負面影響。
沙伊恢復和解進程開啟,對美國通過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和解施壓伊朗的中東政策走向背道而馳。一方面,這一和解進程或將受到美、以直接強勢打壓和干預;另一方面,在沙特外交政策獨立趨勢明顯,謀求利益最大化的背景下,不排除沙特通過緩和與伊朗關係向美國謀求更多利益交換的可能。若如此,中國經略沙伊事務將面臨更多挑戰,中企業務或隨之受到影響。
伊朗仍受到嚴厲制裁,沙伊關係因受內外影響仍存變數,中國企業在兩國,尤其是伊朗的過程中,存在較大的市場機遇判斷風險。投資領域選定、合作關係確立、是否長期深耕等決策,將持續受到來自地緣政治變局的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