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察】動亂9年後,敘利亞和平路在何方
3月15日,是敘利亞危機爆發9周年的日子。在這9年里,敘利亞國內戰火始終未能平息,四處流落的難民還在等待歸期。展望未來,政治進程仍然是解決敘利亞危機的唯一出路,但前路必然多艱。
2011年3月15日,敘利亞發生反政府示威,此後演變為內戰。緊接著,美國、法國等西方國家,土耳其、沙特、伊朗、以色列等中東國家以及俄羅斯紛紛入局。隨著2014年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崛起,反恐又成為各方勢力的頭等大事。
如今,敘利亞政府掌控了全國大部分國土,「伊斯蘭國」在敘利亞已經被消滅殆盡,僅存的反對派武裝和極端組織被局限在伊德利卜一隅。敘東北部地區由庫爾德武裝控制,土耳其則在土敘邊境地區設立了「安全區」。
9年戰亂,受影響的不僅是敘利亞,還包括敘周邊國家和歐洲多國。有數據統計,截至今年1月,敘利亞戰亂已經造成超過38萬人死亡。流落在海外的敘利亞難民達560萬人,敘國內流離失所者大約有620萬人。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研究員鈕松認為,目前敘利亞問題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恢復和平,涉及敘政府、反對派和庫爾德人等各方和解;二是去極端化與反恐,包括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和「基地」組織殘餘勢力;三是難民回歸,涉及敘利亞與周邊國家以及歐盟等方面的關係;四是戰後重建,包括民生重建和政治重建兩個層面。
在這些問題中,最主要的還是恢復和平與戰後重建。如果和平無法實現,那麼其他問題就無從談起。
為促進敘利亞實現國內和解,國際社會主要推動形成了兩個機制。其中,敘利亞問題日內瓦會談聚焦於政治談判,阿斯塔納和談則致力於推動敘境內停火。
2018年1月,在俄羅斯索契舉行的敘利亞全國對話大會決定成立敘憲法委員會。幾經周折後,由150名成員組成的憲法委員會於2019年10月30日在日內瓦正式啟動,並於11月1日舉行了第一次全會。不過,無論是全會還是隨後舉行的憲法委員會小組會議都未能取得實質成果。去年12月舉行的第14次阿斯塔納和談也未有明顯進展。
有分析指出,目前敘利亞主要有敘政府、反對派和庫爾德人三方勢力。敘利亞政府和反對派之間在反恐、修憲和釋放囚犯等問題上存在分歧,庫爾德人則尚未被納入憲法委員會,這些都給敘利亞政治進程增加了不確定性。
而在鈕松看來,敘利亞政府與反對派之間能否實現和解,關鍵在於雙方背後的大國博弈。只有大國之間實現一定的政治妥協,敘利亞政治進程才能明顯推進。
目前,西方國家實際上已經認可了俄羅斯在敘利亞的主導地位,其對敘反對派的態度也比較矛盾,既沒有大力支持也不願徹底棄之不顧。在此情況下,如果敘利亞局勢能夠總體上進入穩定和重建,敘國內民心思穩,那麼反對派勢力在西方國家支持下捲土重來的可能性並不大。
在3月15日這天,聯合國秘書長敘利亞問題特使吉爾·彼得森在社交媒體上表示,為了結束衝突,各方需要付出前所未有的外交合作和毅力。對飽經戰亂的敘利亞人來說,危機的第10個年頭,能否向和平更進一步呢?
來源:工人日報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