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戰鬥力標尺擇優汰劣

來源: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聚焦高級士官人才隊伍建設

「兵王」王博幸福目光的背後

湯文元

收到丈夫王博成功晉升高級士官的喜訊,郭亞慧激動得跳了起來。

2020年1月14日,凌晨5點半,遠在甘肅家中的郭亞慧,將一套平時不怎麼捨得穿的衣服疊放整齊裝入行李箱,欣喜地踏上前往烏魯木齊的旅程。

一天後,新疆軍區將為81名新選晉高級士官組織授銜儀式,郭亞慧受邀同其他家屬代表一起,共同見證「兵王」們的榮耀時刻。

儀式現場,當王博戴上新軍銜,接過命令狀,兩人的目光幸福地交織在一起。

郭亞慧眼中閃過淚花,除了自豪,更多的則是為眼前這個曾經多次告訴她,願意把所有青春奉獻給部隊的男人感到欣慰。

這是自7年前的結婚典禮後,郭亞慧出席的最隆重的場合。然而,就在一個月前,她還在發愁丈夫王博退伍後找工作的事。

當兵16年里,因素質過硬,王博先後在3支不同的兵種部隊服役,經歷7次轉崗。他自己未曾想過,豐富的軍旅經歷,差點堵死了自己晉升高級士官的道路。

《士官管理規定》明確,選取高級士官必須具備相應培訓、大專以上文化程度、技師以上技能等級、從事本專業工作時間不少於8年等硬性條件。因為7次轉崗,規定的最後一條,王博不具備。

王博聽人說,這幾年高級士官選拔政策有所放寬,但郭亞慧心裡特別不踏實,叮囑王博提前做好「轉身」打算。

事實上,王博的走與留,不僅是這個小家庭的牽掛,也牽動著他所在部隊的領導的心。王博所在的旅成立還不到3年,為了留住像他這樣經驗豐富的帶兵骨幹、技術骨幹,旅里也在努力。

該旅人力資源科科長馬春收集整理了與王博情況相似的3名四級軍士長的事跡材料,遞交到新疆軍區政治工作部兵員和文職人員處。沒過多久,新疆軍區前來調研的人員便找到了王博,考察後很快將他納入了預選對象。

「為了保留部隊戰鬥力建設緊缺急需的骨幹人才,軍委下放權力,選拔標準的確可以適當放寬。」新疆軍區政治工作部兵員和文職人員處的副處長王廣輝說,具體哪些人屬於戰鬥力建設「緊缺急需」,則需要新疆軍區黨委全局把握。

為了掌握新疆軍區部隊骨幹隊伍的一手資料,該處2019年組織人員赴基層一線開展深入調研,最長的累計89天,最短的也有27天。

新疆軍區黨委保留士官骨幹人才的決心和行動,讓「王博們」留在了他們熱愛的軍旅舞台上,施展多年練就的本領,為強軍事業服務。

相關數據顯示,從2016年到2019年,新疆軍區高級士官選取數量增長近4倍,其中39.7%屬於「破格選拔」。

對此,王廣輝介紹,除了一線作戰部隊的精英骨幹,這些高級士官中既有紮根高原的「邊防通」,也有保障領域的「兵專家」,在部隊建設中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邊防線上,士官骨幹既是每一次巡邏之旅的探路者,也是身後戰友們最信任的引路人。牛德龍攝

某新型作戰旅三級軍士長李社光成長為無人機操作專業大拿,幫助單位實現某新型無人機在全軍首飛。張志偉攝

新疆軍區某防空旅修理連通信技師李小坤晉升高級士官後不久,便走上戰位為戰友傳授經驗。宋石磊攝


用戰鬥力標尺擇優汰劣

——新疆軍區士官人才隊伍建設的探索實踐

湯文元郭勇劉慎


想盡辦法把「刀尖子」留下來

2017年,馬春從新疆軍區某特戰旅轉隸到一支新組建的部隊。對於他來說,幫助王博這樣的稀缺戰鬥力建設緊缺急需人才留了下來,不僅為這支新型作戰力量保住了技術骨幹,某種意義上,也彌補了自己曾經的遺憾。

「有一種鳥一生只落地一次,便是死亡。我再也沒有機會和大家一起戰鬥了,可我不甘心!」2014年,當某特戰旅四級軍士長朱士統在「向軍旗告別儀式」上情緒崩潰,抽泣著說出了這句話。

當時,馬春的心跟著一陣顫抖。

馬春時任該特戰旅軍務參謀,負責士官選晉工作。朱士統則是那支部隊的「元老級」人物,這位被戰友稱為「特戰兵王」的人身上寫滿了傳奇——他是這支部隊成立後第一個背著傘包從飛機上跳下的人,幾乎所有的傘降骨幹都是他的「弟子」。

為朱士統留隊的事,旅里多次向上級反映,馬春也用盡了所有力量。但現實是冰冷的——該旅沒有相關專業的高級士官崗位。習慣了與天空博弈的朱士統,不得不接受無法留隊的現實。

事實上,部隊各級都非常惋惜。從那時起,新疆軍區黨委提出想方設法保留在維穩處突一線、國際軍事比武競賽、重大演訓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專業骨幹。

「刀尖子」應留盡留,「武教頭」當留必留。為此,他們探索建立起高級士官精準培養辦法,對兩年內面臨晉選高級士官的骨幹跟進做好學歷認證和任職培訓工作,並在政策允許範圍內,進一步放寬選取條件,留住人才。

今年,軍委相關政策出台,他們首次在全區範圍內調劑保留優秀骨幹。

與當年朱士統情況相似的南疆軍區作戰保障隊的四級軍士長程國興、某師楊峰等4人,受益調劑保留辦法,通過跨單位調配成功晉升為高級士官。巧合的是,程國興所去往的單位正是朱士統曾經服役的那支部隊。

「科學選材,想盡辦法把『刀尖子』留下來。」王廣輝介紹,隨著人才保留政策和機制的不斷優化,如何科學選材成了新疆軍區黨委重點考慮的問題。

為此,新疆軍區進一步完善了《士官培養指導手冊》和《2020年前士兵隊伍建設規劃》,推進「打仗型」士官隊伍建設。他們向基層部隊全面推開「考試+評審」的士官選晉模式,適當壓減「選前考核」占比權重,增加「打仗能力」綜合評定權值,將個人歷年軍事訓練成績、參加重大軍事行動、立功受獎等戰鬥力顯性指標計入量化考評範圍,由考評委員會根據綜合評分確定選晉對象。

一切向戰鬥力聚焦。這兩年,王廣輝明顯感覺「打仗型」人才的選拔導向在基層部隊越來越深入人心:「大家都知道該怎麼選,選什麼人了。」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打仗型」士官人才隊伍正在不斷壯大。新疆軍區2019年夏秋季士官選晉工作報告透露,邊防一線、作戰師旅、屯墾營連優秀指揮班長選取率達到73.2%,獲得全軍優秀士官人才獎的專業技術士官選取率達到79.7%,在各類軍事比武中摘金奪銀士官選取率則達到了82.1%。

多維培養

全方位打造「打仗型」士官人才隊伍

盛夏,西北戈壁陽光毒辣。

一群官兵的臉上嘀嗒著汗水,目不轉睛地盯著眼前的發射架。幾秒後,他們順著飛機的航向振臂高呼——烈日下,新疆軍區某新型作戰旅新型無人機成功實現首飛。

此時,這套新型無人機裝備列裝還不到3個月。

作為試飛組骨幹,該旅上士王海強長舒了口氣。儘管感嘆「事非經過不知難」,他也不無驕傲地同組員打趣,「書到用時,一點也不恨少啊」。

官兵們左擁右抱沉浸在首飛的喜悅中。他們不知道的是,王海強曾不止一次想過放棄無人機專業。

過去3年中,王海強多次被派往相關軍事院校和生產廠家,參加無人機專業培訓。然而,因為部隊裝備還沒配發到位,每次培訓完回歸崗位後,他只能「紙上談兵」。

類似王海強這樣的情況,同樣出現在其他一些「高精尖」崗位的官兵身上。然而,隨著部隊轉型發展不斷向前,越來越多的人感到學有所用、用有所長。

這一變化的背後,則是新疆軍區對士官人才的超前精準培養。

「寧可讓人等裝備,也不能讓裝備等人。」新疆軍區把精準培養的重點向新調整組建部隊、新型作戰力量單位、新列裝專業崗位調配。據介紹,2019年,新疆軍區投入專項經費,組織5支新型作戰部隊的35類緊缺專業的士官骨幹,赴23個生產廠家和科研院所跟訓。這些「高精尖」專業骨幹學成歸來,為部隊戰鬥力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

2019年5月,某旅中士梁志強在「偵察奇兵—2019」比武競賽上奪得全能項目第一,不僅讓他收穫了一枚沉甸甸的金牌,也讓他拿到了軍區士官人才跟蹤培養的門票。與他一同入選的,還有155名參加軍事比武競賽取得名次、榮立二等功以上的尖子人才。

「士官跟蹤培養需要耗費大量精力,但只要有利於戰鬥力建設,一切都是值得的。」王廣輝介紹說,自2018年起,新疆軍區研究制定《士兵尖子人才跟蹤培養方案》,實行「百、千、萬」士官人才建設工程——

按照戰鬥力標準,遴選百餘名二等功以上功臣、全軍優秀士官人才獎一等獎獲得者、國際軍事比賽摘金奪銀者,千餘名炮兵、防空、特戰、陸航等主戰專業尖子骨幹,萬餘名覆蓋全領城、各專業、初中高級的打贏尖兵。

為此,新疆軍區分別建立打仗人オ資料庫,實行垂直管控、跟蹤培養及時督促旅團送學送訓、組織職業技能鑑定、參加學歷升級,確保打仗人才在謀主業的路上走得更高、更遠。

為了拓寬士官骨幹的培養渠道,2019年年初,新疆軍區推開「軍地聯姻共育強軍人オ」活動。他們在轄區內篩選23所具備一定資質院校,就近與團以上部隊簽訂「聯姻共育士官人才」協議。院校每年定期派出師資力量入營教學、跟隊培養,部隊根據年度任務插空安排士官入校學習。軍地實現了互認鑑定資質,聯姻共育士官人才隊伍。

在精準培養、跟蹤培養、融合培養的強力助推下,新疆軍區「打仗型」士官人才隊伍不斷壯大。近3年來,11人獲全軍優秀士官人オ獎一等獎、47人獲二等獎;10人榮立一等功、96人榮立二等功,18人在國際軍事比賽中摘金奪銀,2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湧現出了陸軍首屆「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標兵劉加平等一大批打仗尖兵。

暖心「吹哨」

有了榮耀感、獲得感,才能有歸屬感

「有一種速度,叫『中國速度』。」2019年8月,在梨城庫爾勒市舉辦的國際軍事比賽中,某裝甲團士官馬續康與隊友一起摘得「戰場救護」項目桂冠。

新疆軍區連續3年承辦國際軍事比賽中國賽區項目,從受領辦賽任務到完成賽前準備,時間短、標準高,受到各參賽代表隊的一致好評。

當人們為中國軍隊的速度歡呼時,面對媒體的鏡頭,馬續康自豪地表示,新疆軍區的極速服務為他們提供了強力的加速度。

馬續康是某綜合訓練基地二營走出來的首批學員。然而,當他首次走進二營時,眼前的景象讓他心灰意冷。2019年3月,這個營首次承接軍區部隊年度專業培訓任務。組建還不到半年,營房、裝備和訓練場地都十分匱乏,完成任務困難重重。

基地黨委將情況上報後,由新疆軍區參謀部牽頭,訓練、人力、技術保障、軍事設施建設等17個處(室)有關人員迅速集結,以想像不到的極限速度讓這個「兵專家」搖籃,在短短1個月內改頭換面。僅僅半年,該營便為新疆軍區部隊培養輸送了百餘名裝甲專業骨幹。

「專業士官骨幹人才是戰鬥力建設的中堅力量,對他們的培養等不起也拖不得。」之所以調集整個軍區的力量著力解決一個營的困難,並非殺雞用牛刀。

新疆軍區政治工作部領導把這樣的服務理念稱為「吹哨集合」模式。士官人才隊伍建設的一些問題雖然暴露在基層、反映在營連,但事權在機關、資源在上層,攻克破解需要多方用勁、上下合力。

為此,新疆軍區黨委提出實行「營連吹哨,機關報到」機制,下沉權力到一線,整合資源到基層,形成合力化解基層矛盾難題,堅決打通人才培養的『最後一公里』。

善於培養人才,也要善於保留人才。近幾年,新疆軍區黨委人才保留的工作思路經歷了從拴心到暖心的轉變。暖心舉措的最大感召力,同樣來自「吹哨報到」式服務基層的極限速度。

某工兵團駐紮在市郊,平時很少接觸地方。2019年老兵退伍季,為幫助退伍老兵找到心儀的工作,該團吹響了「集合哨」。不到3天,在新疆軍區政治工作部召集和協調下,聞聲報到的就有當地退役軍人事務廳、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軍地20餘名領導負責同志。

這樣的服務模式被複製到全疆,去年,軍區聯合百餘家大型企事業單位舉辦了30餘場「留疆」政策解讀會和士官就業雙向推介會,復退士官中有近3000人選擇留疆工作,5000餘人已與地方企事業單位簽訂了初步就業意向合同。

婚戀難題一直是讓基層大齡士官工作分心的原因之一。某裝甲團駐地偏遠,士官處對象很難。去年4月,該團二營吹響了「集合哨」,部隊和駐地雙擁辦、退役軍人事務局的相關負責同志聯合行動,開辦了3場「鵲橋會」,幫助該團大齡士官「脫單」。

「比起想方設法拴心,更本源的舉措其實是讓官兵感到暖心。」據介紹,在實踐探索的基礎上,新疆軍區將「吹哨報到」機制與黨委機關掛鉤幫建、領導機關當兵蹲連等工作結合起來,堅持領導機關常態化下沉權力解決基層的突出問題。

現在,新疆軍區機關處(室)領導雙月抽出一周時間聯合到基層一線化解矛盾、攻克難題,更順暢的渠道、更高效的模式、更貼心的關懷,正推動士官隊伍建設向著勝戰打贏滿帆前進。

暖心服務讓官兵榮耀感、獲得感增強,伴隨而來的則是強烈的歸屬感。2019年,新疆軍區部隊士官志願留隊率創近年新高;全區選擇轉改士官的大學生士兵較2018年提升了近1倍。

努力形成士官人才培養的「閉合迴路」

王賓

強軍之道,要在得人。

士官,作為新時代軍事人才的主體,數量上占「大頭」,力量上據「重頭」,是戰鬥力生成的基礎,是部隊轉型建設的基石。

全面實施人才強軍戰略,必須重點推進士官隊伍精業強能工程,著力建強士官人才隊伍方陣,為勝戰打贏、轉型升級提供強力支撐。

按戰鬥力貢獻率「選材取料」。戰鬥力生成需要什麼樣的人,就選用什麼樣的人。嚴把士官參謀等重要崗位「入口關」,逐一審核、競爭上崗,切實把能打仗、勝戰型「兵參謀」選入「中軍帳」;突破專業崗位編制限制、單位之間人才流動壁壘,堅持用戰鬥力這一把「硬尺子」比高低、量長短,實現相近專業大單位範圍內「擇優汰劣」,真正做到勝戰打贏的強固支撐在哪裡,士官進退走留的路標就豎到哪裡。

多維度綜合施策「精雕細琢」。人才難得,培養是關鍵。堅持三位一體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體系,走活院校送訓、廠家跟訓、外單位掛訓、內部相互代訓路子,實現素質全面升級;盯住直招士官、定向培養士官、大學生士官等,走實設計成長路徑、鑑定職業技能、督促學歷升級等工作,實現精準跟蹤有效培養;挖掘駐地社會資源,走開軍地互認鑑定資質、聯姻共育士官人才隊伍路子,不斷建強擴容「打仗型」士官人才隊伍。

扭住利益契合點「走心服務」。我軍之所以從勝利走向勝利,關鍵一條就是把遠大革命理想與官兵切身利益緊密結合起來,把革命戰士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並發揮出來。

新時代,各級更要端正尊重士兵、依靠士兵、贏得士兵的根本態度,積極排憂解難、為兵服務。持續用黨的創新理論鑄魂育人,貫通中國夢、強軍夢、我的夢,始終用事業凝心聚力;堅持為兵辦實事、解難題,儘快攻克事關戰士切身利益的吸氧、看病、找對象、生孩子、吃新鮮蔬菜、學習成才等問題;營造幹事創業、催人奮進的良好環境,嚴格執行福利待遇新規新政,用足用活紅利政策,切實讓士官隊伍的活力動力競相釋放迸發。

(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