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父母的斤斤計較,會毀了孩子「承受力」,別怨將來老無所依

2020-04-17   貝貝豆育兒課堂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養兒防老是中國傳統觀念,贍養父母,讓他們頤養天年,是為人子女者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然而現實生活中,一部分子女不孝的誘因並不在自身,而是因為父母的「斤斤計較」。

案例

26歲獨自在城市打拚的韓美(化名)接到了升職公告,她可以調到老家的企業分中心擔任主管,可她仍舊決定今年不回家,讓她不肯「衣錦還鄉」的原因,是她不想面對老家的父母。

還記得去年春節回去不愉快的經歷,韓美剛到家凳子都沒坐暖,韓媽媽就湊過來告訴她:「隔壁李嬸家的姑娘也回來了,人家大包小包給父母買了好多東西,給李嬸買了一件大衣都是2000塊。」

韓美太了解媽媽的想法,當天下午她帶著媽媽去了當地鎮上買了兩件羽絨服,這件事才算是平息。

但韓媽媽的「計較」,並沒有因為韓美花錢而擺平。

韓美呆在家中的日子,韓媽媽時不時都會嘮叨:隔壁誰家的孩子工資收入高現在賺錢買房子了,又是誰家的姑娘長相漂亮氣質好。

假期結束,韓美幾乎從家裡落荒而逃。因為從媽媽口中,韓美再一次重複了童年時候的噩夢,

和別人比起來,自己是「一無是處」。

中國式父母的斤斤計較,會毀了孩子「承受力」,別怨將來老無所依

從小到大,在父母眼中韓美都是「渾身上下找不到優點」的孩子,原本很多孩子都有的共性錯誤,一旦韓美也犯了,「斤斤計較」的父母就會放大這個問題,一點點擊潰韓美的自信心。

站在旁觀者的立場來看,這樣的父母實在不合格,然而生活中還有相當一部分父母都有這樣不合格的行為,一面對旁人「寬宏大度」,對自己孩子「錙銖必較」

中國式父母的斤斤計較,會毀了孩子「承受力」,別怨將來老無所依

「斤斤計較」的父母,並沒有通過「挑剔與批評」而改變孩子的命運,反倒是毀掉了本該融洽的親子關係,讓孩子成年後對父母避恐不及。

甚至有網友認為:這樣的父母將來老無所依也是自找苦吃!

蘇霍姆林斯基有一句至理名言:「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合格的父母不應該是挑剔孩子,而是通過言傳身教將良好的習慣與品德傳授給孩子,若是凡事都和孩子「斤斤計較」或許會催生「不孝兒」。

  • 斤斤計較的數落,會影響親子關係,妨礙孩子對家庭的認知感。
  • 斤斤計較的比較,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促使孩子對媽媽產生恨意
  • 斤斤計較的盤算,會讓孩子避無可避,寧願離家在外,也不願被「算計」

這一系列行為,正是很多「中國式父母」的通病,這種斤斤計較,正在把孩子推向不孝深淵,不怪孩子不孝順而是父母太過分。

​真正聰明的父母如何培養孩子?這些尊重要「放心中」

1、 學會尊重孩子

很多父母習慣性用別家孩子的「長處」來攻擊自家孩子的「短處」,最終得出來的結論是自家孩子樣樣不如人。

為了表達「為人父母者的不滿心理」,一部分父母會當眾批評孩子,認為這才是嚴格教育。但殊不知家長這些不尊重孩子的行為,很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以至於成長過程中缺乏自信心,不敢於在人前展示自己,形成自卑、懦弱的性格。

  • 正確處置:孩子犯錯的時候,決不能在大庭廣眾批評孩子,保留孩子的自尊與顏面,給予孩子反思己過的時間與空間,放低身段跟孩子分析事情的利弊,幫助孩子找出錯誤點。尊重孩子的隱私,不要將孩子的錯誤或者是隱私當作談資,跟他人進行擺談,讓孩子淪為「笑話」。


2、 不要用孩子去攀比

「別人家的孩子」成為了無數孩子內心的夢魘,其根源就是父母的攀比心。很多愛攀比孩子的家長本身就是平庸者,他們將無力改變的命運投射到孩子身上。

不斷用自家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去攀比,不斷地在自己孩子身上挑剔毛病和缺點,長此以往孩子很容易否定自我,做事畏手畏腳。

  • 正確處置: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天性,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與才華,不能要求孩子方方面面都可以做到最好,唯有尋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與特長加以重點培養。
中國式父母的斤斤計較,會毀了孩子「承受力」,別怨將來老無所依

「天下無不是之父母」是家喻戶曉的俗語,但要作為一個合格的父母,也需要父母從言行上進行自我約束與反省,給孩子樹立一個正面積極的榜樣。

否則,總有一天父母會因為自己的「計較」而自食其果。

大家有過類似的遭遇嗎?你和父母的關係好嗎?你懂得如何正確和孩子相處嗎?分享你的故事一起討論,喜歡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