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衛花光鄧光榮4千萬,票房僅有900萬,王晶調侃:差點餓死老闆

2019-08-18     極速看片

李安導演坦言:「王家衛導演是天才,我最多算個人才!」王家衛的電影中歷來是群星薈萃,那些超豪華的明星陣容,我們以後再也看不到。

《旺角卡門》開啟的是王家衛的作者成色,讓其躋身新銳導演行列,卻未能真正展現他製造迷人情緒的天分,要到《阿飛正傳》,王家衛才是今天的王家衛,一種日後風靡海內外的影像模式。

在這部集結了張國榮、張曼玉、劉嘉玲、劉德華、張學友、潘迪華、梁朝偉,卻慘敗於票房的電影中,王家衛揮灑著自己把玩類型和駕馭電影語言的能力,用一種極為後現代的方式,構建了香港電影無法仿效的個人風格體系。它宣告了一個電影作者神話的開始,也同時提升了香港電影的藝術層次。

《阿飛正傳》確立了所有王氏的作者印記。

影片中無腳鳥旭仔承載的愛與身份的母題,涵蓋了其往後電影中的所有意旨。人際疏離、 時間與記憶、追求與失落等等主題,無非都是在該片基礎上的深化 和細化。

王氏旁白也是從《阿飛正傳》開始的,這種在香港電影中罕見的手法,後來成為了王氏電影的標籤之一。

此時的獨白,還未像 《重慶森林》、《墮落天使》中那般喋喋不休,而是少量而克製得恰到好 處,在迷離的畫面之外,補足信息或是悖逆意旨,時而調侃時而 溺,在同影像的對位中造成強烈的異化和陌生化效果 。

這部電影由鄧光榮投資,就是那個被說成侵犯藍潔瑛的黑幫大佬。

在1988年,鄧光榮給王家衛投資了他的第一部電影《旺角卡門》,主演是劉德華和張曼玉,上映後橫掃了當年金像獎、香港票房破千萬,同時令導演王家衛一炮而紅。1990年鄧光榮再次投資了王家衛第二部電影《阿飛正傳》,這部電影總投資4000萬港幣,分上下兩集,結果王家衛超支,第一部已經將錢用光,下集無法拍攝。《阿飛正傳》香港票房僅獲900多萬,賠了幾千萬,但是卻令王家衛蜚聲國際,真正確立自己的風格。

而鄧光榮因著急上火去醫院打點滴。。。。

杜琪峰曾說,王家衛實際上只拍了這一部電影:後來影片中的人物都能在其中找到原型,而主題永遠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疏離與親近,拒絕與接納,追求與失落,忘卻與銘記,逃離故土與尋找自由。

《阿飛正傳》奠定了屬於王家衛記憶, 也是喚起幾代人記憶的六十年代,這種精緻細膩的幽藍雖未重複於影像之上,但它有如幽靈,縈繞在光影流轉的都市愛戀,黃沙紛飛的江湖糾結,乃至那綺麗冶艷的花樣旗袍之上。

這種屬於六十年代的懷舊氛圍,成為了有王氏電影的基本情調,一種永遠回望的姿態。

而該片是王家衛同杜可風的第一次合作,杜可風說他在這部電影中開了竊。自此,攝影於他不再是過分認真的職業以及理想,而是享受這種遊戲。所以我們才得以見到,搖晃變焦的長鏡頭隨意捕捉到 迷人場景,碎片敘事、動盪鏡頭在罐頭音樂、人物獨白的整合下,使得影片難於琢磨卻易於感受。

《阿飛正傳》在成就了王家衛的作者身份,杜可風的影像態度的同時,也讓一眾耀眼明星有了演員的架勢。那對鏡獨舞的納西索斯, 在之後張國榮所有角色中都留下了自戀自憐的殘影,張曼玉也終於借忘記那一分鐘脫去了所有繁冗的鉛華。

在張國榮面前 所有的大牌都黯然失色。

而學會用身體演戲的劉嘉玲,讓人記住的不僅僅是樓梯間的搖曳起舞,至於面向鏡頭埋頭食橙的劉德華,竟也在零度表演背後說了萬語千言……

這部於眾人是新的開始的影片,在香港電影亦為重要拐點。同時它證明了演員排演的魅力,展現了港產明星同工 業機制的完美配合、相輔相成--淺焦鏡頭注視下的臉,景深鏡頭凝望下的肢體,所有豐富的細節使得攝影機第一次同人那麼親近。

而王家衛建立在純感覺基礎上的隨意敘事,也使得一向泡沬化的香港電影同解讀空間有了聯繫。最顯著的例子就是梁朝偉在片尾的驚鴻 一瞥,是對片商的交代,也是自己的難捨難棄。創作者的直覺,讓這與前情毫無邏輯聯繫的一場戲借著情感的一致性,被解讀成了阿飛從無腳的不死貴族氣到平民式頹廢的轉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m_RpWwBvvf6VcSZOwp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