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紡織市場行情明顯好轉,各紡織公司也逐漸擺脫反覆打樣,過萬米的訂單也變得常見,印染廠也陸續出現爆倉、排隊的現象,染費上漲通知單也到了呼之欲出的邊緣。但同時我們也要意識到,今年的紡織行情曾經讓每個紡織人絕望。
不只是裁人,就連工資都發不出了
要說到前一陣子的紡織行情有多差,各家都是一把辛酸淚。有一家紡織貿易公司在今年淡季中的表現,可能就是很多紡織公司的縮影。該公司業務主要涉及四面彈、滌塔夫、尼絲紡等產品,往年做到1500萬左右的貿易額問題不大,但今年對他們來說無疑是個大坎。
該公司的跟單小薛向我們抱怨道,由於訂單減少,公司的跟單本來有三個,被老闆一下辭去了兩個,雖然就剩他一個,每天除了打打樣也沒什麼活做,並且連續三四個月沒發過工資了。其他公司可能情況沒這麼糟糕,但是打樣繁多,訂單大幅減少卻很常見。就連那些牢牢把握話語權的染廠也對未來失去信心,不敢上調染費,甚至私下向有訂單的客戶讓步優惠也是常事。
訂單增多,卻為了省3毛錢虧十幾萬
近期市場在市場貨的帶動下,整體行情有所好轉。上文中又是裁員又是發不出工資的公司,近日訂單也明顯增多,但被淡季折磨過後的企業老闆見到難得的訂單,「吃相」有點難看。
正常來說難得的客戶、難得的訂單,紡織公司應該積極應對,力爭不出任何差錯將訂單完美完成,提升客戶對自己的信任,從而獲得更多機會,可是該公司的老闆卻將「賺錢」放在了第一位,只要接到訂單,無論是坯布還是染廠、後整理只會找最便宜的。
一個新客戶下了一個兩萬多米的四面彈增白訂單,他沒有選擇原先幫他打樣的專業四面彈染廠,而是選了一家只有十幾台染缸、兩台定型機的小廠。染費是便宜了0.3元/米,但簡單的增白顏色卻被小廠給做壞了。做出來的面料顏色與客戶染色樣存在差距,客戶不能接受,最終客戶訂單取消還要賠錢,這個客戶大機率也不會再下單給他了。
禍不單行,這個公司老闆並沒有吸取經驗教訓,隨後的幾千米復合訂單再次讓他損失慘重。該訂單前期打樣是在一家非常注重品質的復合廠,該廠在生產前後都會驗貨,嚴格把控質量。誰知企業老闆在操作訂單大貨時候,在路邊找到了一家專做市場貨訂單的復合廠,價格是又便宜了幾毛一米,但復合出來的布經過水洗,中間膠水牢度立即下降,兩層面料經過手搓就會脫落。結果又是賠錢,訂單取消,客戶跑了。
不把客戶當傻子,幾十萬米訂單砸了過來
現在紡織行情缺少的是下訂單的客戶,而不是面料供應商。所以我們的紡織人要爭取每一個訂單,更要珍惜每一個客戶,切不可錯失良機、虧損賠錢。
吳江地區一家紡織外貿公司對待客戶以及訂單的態度就值得學習,他們的外貿客戶所有的訂單在下達之前都會有一個打樣的過程,當然這也是一個耗時、耗力,並且還非常費錢的過程。從夏天到現在,這個外貿客戶從後整理、印花再到染色打了非常多的樣,其中不少面料都是定織的,成本可想而知。
大訂單總等不來,該外貿客戶不少供應商在打樣的時候積極性明顯下降,而盛澤這家公司依然儘自己最大的能力為客戶提供最好的樣布。很多時候為讓自己的樣布符合客戶的品質要求,他們還會一遍又一遍地到專業檢驗機構做檢測。
最近在打樣的一個格子四面彈,為了滿足客戶氨綸含量超過8%的要求,不斷地在織造與染廠上想辦法,還做了五六次氨綸含量檢測。最終樣布獲得了客戶的認可,隨後該面料45萬碼訂單下達,並且客戶透露該訂單還可能會有5萬碼翻單。
現在的紡織市場稍有回暖,紡織人切不可操之過急,以免「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操作好訂單,穩定住客戶,既能收穫利潤,更能為未來贏得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