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陷入內外交困,2020年面臨嚴峻挑戰,專家:都是莫迪自己作的

2020-01-17     大國前沿


印度自修憲剝奪克什米爾自治權後就受到了嚴峻的外交挑戰

美國《外交學者》網站近日刊文,分析和評價了印度目前的外交困境。自2014年首次當選印度總理以來,莫迪取得了許多成果,印度也提升了一定國際話語權。但是在莫迪的連任開始之後,印度的一切政策都顯得舉步維艱:每當一個政策頒布,就會出現來自國內和國外的極大阻力,除此之外聯合國也對印度提高了關注。

文章認為,如今這一切的局面,其實都是莫迪自己造成的。

美日印三國海上軍演也被認為是印度擴展國際影響力的舉動

首先文章對莫迪的外交關係政策進行了評價,印度一直希望能夠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亞洲大國(此前印度一直自稱自己是能影響世界格局的大國),為此不斷同美國、日本和澳大利亞進行聯繫,希望能夠加入到美國的印太戰略中,成為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在2019年9月25日,印度維克拉瑪蒂亞號還參加了美日印三國聯合海上軍演,指在加強海上多國聯合作戰能力。

印度邦郡的支出之大令人咋舌

但是印度的國力卻沒能跟上其野心:莫迪雖然創造了印度年均6.5%的GDP增速,但是卻造成了空前的經濟泡沫。印度中央政府一直在設法創造巨大的經濟財富,但是羊毛終究出在羊身上:如果無法通過生產創造財富,又怎麼能得到回報?

地方各個邦在近幾年瘋狂進行投資建設,對此,印度中央政府並沒有進行資金支持,因為地方各邦的支出在2014年後占據了中央全部支出的60%以上。而各邦為了發展經濟只會粗暴的選擇一而再再而三的投資,在沒有中央支持的情況下只能選擇貸款。

印度的首艘國產航母的花費馬上就夠美國建設一艘核動力航母了

2018年的報告中,印度曾預測地方債務會達到2.6%,但是實際赤字卻足足達到了2.9%。巨大的資金空缺造成了印度整體債務依然龐大。這引發的後果便是印度的國防以及外交開支無力。

除此之外,巨大的浪費行為也發生在印度的國防建設之中。印度首艘國產4萬噸級常規動力航母維克蘭特號目前研製花費已經高達27億美元,對比美國的10萬噸核動力航母平均每艘35億美元的水平,可見印度國防有多大的水分。

印度如今陷入全國性的暴亂

而莫迪似乎只看到了強化軍備的進度,卻對國內諸多經濟問題和浪費暴露出的漏洞熟視無睹,繼續仰仗印度紙面數據強盛的軍隊,對外採取各種激進策略。

去年8月,印度修改憲法,剝奪了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自治權,隨即引發了克什米爾危機,印度則趁機派出軍警對當地實施了中央直接管控。不僅在克什米爾,莫迪更是因為強行實行新的《公民身份法案》,而將全國矛盾激化,進而引發了大規模的族群對立與暴亂,僅去年11月份就已經造成至少100人的傷亡。

莫迪對印度過於自信了

莫迪對於印度過於自信,認為軍事力量能夠讓印度在國際上獲得更大的話語權,並且即便採取激進策略,認為印度長時間的經濟增長和國防建設已經給了印度激進的資本。

但是最終,在兩次激進舉動後,印度不但受到國際上多個國家的輿論圍攻,還陷入了內亂。對自己沒有清醒的認識,才是印度如今陷入內外交困的唯一原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if1tm8B8wMrh2Li6Mi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