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十面埋伏》終究沒等到梅艷芳,成了張藝謀此生的遺憾

2020-07-11     刀刀叨文藝

原標題:2003年,《十面埋伏》終究沒等到梅艷芳,成了張藝謀此生的遺憾

在張藝謀的電影作品中,《十面埋伏》作為他在《英雄》之後第二次嘗試的武俠商業電影,曾被視為「滑鐵盧式的慘敗」。

耗資3.1億元人民幣,請來劉德華、金城武和章子怡,甚至為了結尾那場戲在烏克蘭種了一片花海!拍攝過程中,金城武摔傷、程小東險些被箭射瞎、烏克蘭雪季提前等意外接踵而至。

該片2004年上映時,在豆瓣被中國觀眾打出5.5分的不及格低分,卻在IMDB卻被西方觀眾打出了8.9分的高分。

西方觀眾看的是畫面、是動作,但中國觀眾看的是內核、是文化。

他們對張藝謀,歷來就比對其他導演有更高的要求。

當年,關於該片的主題就有紛紛擾擾的爭議:《十面埋伏》除了三角戀之外,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張藝謀說:「《十面埋伏》不是戰爭性質的埋伏,而是情感上的糾葛,是真真假假的情感上的埋伏。」

他說,《英雄》是形而上的,但《十面埋伏》是形而下的。

鮮為人知的是,其實對張藝謀而言,這部電影從失去女二號的那一刻開始,便是一部帶有缺憾的作品。

那便是原定出演「大姐」一角的:梅艷芳。

十六年前的今天——即2004年7月10日,《十面埋伏》在北京舉行了盛大的全球首映慶典。

影片放映結束後,黑色的幕布上出現了這樣一行字:「謹以此電影緬懷梅艷芳小姐」。

多年來,很多人錯誤地以為:梅艷芳的角色,在她香消玉殞之後,換成宋丹丹出演了。

其實不然,張藝謀當時堅持認為「大姐」這個角色是留給梅艷芳的,決定不再選擇任何演員替代,他親自改了劇本結構。

「這樣做,並非表示沒有其他演員能夠勝任這個角色,只是以此向梅艷芳表達敬意」,製片人張偉平說。

一、張藝謀看了《胭脂扣》認定梅艷芳,曾約定合作音樂劇

《十面埋伏》的劇本里,如此描寫「大姐」:

「大姐是一個極其美麗的女人,待人極其熱情,她臉上總是帶著甜蜜的笑容。」

在張藝謀原本的構想中,梅艷芳是作為江湖領袖的身份,出來維護江湖規則的,她在劉德華、金城武和章子怡三人為了情感產生糾葛而忘記規則時,現身維持江湖上的規則。

而且,「大姐」不僅有一條明線,還有一條暗線:她是章子怡扮演的「小妹」這個角色的親生母親。

但是,當時就連章子怡都不知道「大姐」將由誰來扮演。

直到服裝指導和田惠美,受張藝謀囑託為「大姐」設計一套服裝時,劇組人員第一次聽到了梅艷芳的名字。

張藝謀親自為梅艷芳畫了一幅帽子草圖,是竹編的,要求和田惠美「一定要把眼睛遮住,只能看到下巴。」

張藝謀很欣賞梅艷芳,他看過她演的《胭脂扣》。

決定請梅艷芳參演《十面埋伏》前,他見過梅艷芳兩次,都是在香港。

第一次見面時,梅艷芳看完劇本開玩笑:「我都演章子怡的媽了!」張藝謀當時笑著說:「你還很年輕,和你一樣,這個媽媽也是個女俠客!」

但這次見面,讓張藝謀決定重新調整故事的主題,把原來有關「陰謀與愛情」的故事重新落腳在「江湖」上,梅艷芳的戲份大大加重,成了全片的最高掌控者。

上圖:梅艷芳曾與鞏俐相約拍《青蛇》,結果都沒演成

第二次見面,也是最後一次見面。梅艷芳的頭髮突然剪得很短,還戴了一塊頭巾,張藝謀當時並不知道她已經開始化療,還誇了她的新髮型。

梅艷芳對張藝謀提出,希望把《胭脂扣》改編成一部音樂劇,請張藝謀來執導,她來做統籌。張藝謀很感興趣,一口答應下來。

兩個沒能完成的約定,如今都成了張藝謀心中永遠的遺憾。

上圖:《胭脂扣》

二、不幸罹患癌症,梅艷芳有情有義:「答應了的工作就要完成!」

梅艷芳將「攜手」張藝謀的消息,很快傳開,媒體和影迷都翹首期盼著這次合作。

2003年9月5日,就在他們見面後不久,梅艷芳在劉德華、成龍、張學友等好友陪伴下,召開新聞發布會,承認自己患上了良性的子宮頸癌。

獲悉消息之後,張藝謀與兩位製片人一致認定:「我們除了梅艷芳誰也不找!這個時候,堅守承諾就是對她的最大支持!」

9月12日,投資人江志強來到《十面埋伏》拍攝現場,拿出了一份報紙即將付印的樣刊,告訴張藝謀:梅艷芳病情惡化,媒體傳言《十面埋伏》決定換角。

張藝謀當即表態:馬上登報澄清,堅決不換角,也請張偉平告訴梅艷芳:安心治療,我們等她。

當天晚上,張藝謀就給梅艷芳寫了一封信,這封信寫得非常真摯:

「阿梅你好:我們已經到烏克蘭開始拍攝《十面埋伏》了,目前一切進展順利。我在報紙上看到你身體有些欠佳,非常惦念。希望你多保重。我看到你講,你會坦然面對一切,你會盡心盡力工作,心裡非常感動。我相信你的誠意、你的決心和你的勇氣。你從來都是一個堅強的人。很多年以來,你所做的一切,都證明了你是一個堅強的人。我非常熱切地盼望著跟你合作,因為,你是我心目中最優秀的女演員,除了你,我們不作第二人想,我會一直等你。
儘管我不能完全了解你身體的情況,但我十二萬分地期盼你能夠參加《十面埋伏》的拍攝,我希望這次小小的合作只是一個開始,我希望我們以後還有更大、更重要的合作。謹以此信表達我對你的祝福,同時,表達我對你的支援和期待。再說一次,我會一直等你。
祝你身體健康,心情愉快!
張藝謀
2003年9月12日,烏克蘭」

梅艷芳接到了信,向媒體表示:只要張藝謀不放棄她,她就不會放棄《十面埋伏》。

但隨後而至的三個月期間,梅艷芳因病情反覆,連在日本的廣告都找了替身拍攝,她的經紀人Mariane很擔心阿梅的身體而有所顧慮:因為《十面埋伏》在冬季拍攝,怕梅艷芳的身體無法承受嚴寒。

但有情有義的梅艷芳認定,答應過的工作就要完成。

11月,梅艷芳披上純白婚紗,舉行了她人生的最後一場演唱會。

她說自己嫁給舞台了,而且她很高興:終於拿到了第二年初春的北京演唱會批文。

演唱會的最後一幕時,她只回頭爽朗地揮了揮手,對觀眾席的歌迷們說了拜拜,大幕落下。

12月20日,梅艷芳方面向《十面埋伏》劇組確認,將於2004年1月6日進組。

當時,劇組正在重慶拍攝竹林戲,接到梅艷芳進組消息,劇組上下一片歡欣,以為阿梅身體好轉。

當天,和田惠美就飛到香港,為梅艷芳量體。

張藝謀叮囑和田惠美:「所有的服裝都要加厚,一定要用羽絨,鴨絨、鵝絨什麼的,你首先不要考慮服裝造型的問題,首要問題是不能讓阿梅受一點寒!」

為了梅艷芳的身體考慮,「飛刀門」帽子由原來笨重的竹編帽變成了輕便的斗笠。

張藝謀和程小東,也開始為「大姐」設計飛刀動作。

「因為是大姐的飛刀,所以一定要不尋常,形體工作要儘可能少之又少,但是一定要威力十足,包括旋轉方法都要區別於其他人!」張藝謀這樣要求程小東。

三、她去世噩耗傳來,那一夜張藝謀徹夜未眠

接到梅艷芳即將進組的消息之後,《十面埋伏》劇組都忙碌了起來。

張偉平為梅艷芳租了一架公務機,為她到來的行程做了巨細無遺的設計:從香港登機到重慶降落,從重慶回北京再回香港,從酒店住宿到地面交通,從護理、急救,再到飲食、拍攝……幾乎樣樣都考慮到。

他還計劃給梅艷芳在北京舉行一個歡迎見面會,記者會的請柬都印好了,獨獨日期那一欄空著,而這一欄如今成了永遠的空白。

就在梅艷芳確認進組九天之後,12月29日,死神提前到來。

張偉平當晚從北京打來電話:「香港方面來了確切消息,梅艷芳今天肯定過不去了。」

《十面埋伏》紀錄片導演甘露還記得:「劇組所有人馬上都擁到有電腦的房間裡,緊張盯著顯示屏,一刻不停地刷新。」

而劉德華已經在29日趕回香港,協助料理後事。

2003年12月30日凌晨2:50,梅艷芳在養和醫院去世,享年40歲。成龍、劉德華、楊紫瓊、曾志偉、劉嘉玲、張曼玉、謝霆鋒、陳奕迅、鍾鎮濤及林國斌等好友,到醫院送了她最後一程。

隨後,成龍、曾志偉、譚詠麟作為香港演藝協會的代表在醫院召開發布會,宣布梅艷芳病故消息,不接受任何訪問。

香港失去了女兒,樂壇失去了天后,《十面埋伏》失去了「大姐」。

這一夜,噩耗傳到《十面埋伏》劇組,很多房間都通宵亮著燈。

張藝謀幾乎徹夜未眠,他還在為聖誕節沒能跟梅艷芳通上電話而難過,當時投資人跟張藝謀說,要告訴梅艷芳劇組做好了準備工作,都在等她。

但張藝謀不想跟阿梅談工作,他說我就只想祝她聖誕快樂。

「終究這一句聖誕快樂,就沒說上。」

四、《十面埋伏》劇組默哀一分鐘,梅艷芳的角色永久為她保留

2003年12月30日一早,重慶下起了小雨,就像《十面埋伏》劇組成員的心聲。

這一天還是正常開工,工作人員在竹林里準備就緒。

開工前,張藝謀提議全體工作人員為梅艷芳默哀一分鐘,以此紀念這位偉大的、出色的演員。

往日熱熱鬧鬧的拍攝現場,安靜得只聞雨聲、風聲。

已經在竹林上就位的武術演員們,也都閉目哀悼。

章子怡、金城武,劇組的每個人耳邊,彼時彼刻也許都縈繞著那首《女人花》吧!

從這一天開始,「大姐」的角色,成了《十面埋伏》里永遠的空白。

張藝謀雖然找來宋丹丹扮演了「飛刀門」的「鴇母」,但「大姐」這個角色永久地留給了梅艷芳。

「沒人可以替代梅艷芳」,張藝謀說。

2004年1月12日,梅艷芳葬禮在香港舉行,張藝謀送上了花圈。

最終,《十面埋伏》里一個戴著黑色帽子的人物,成了梅艷芳「遺憾」的象徵。

五、全球首映式上,劉德華與梅艷芳隔空合唱《月亮代表我的心》

2004年7月10日,《十面埋伏》在北京工體舉行了全球首映典禮,梅艷芳的歌迷們帶著梅姐的照片,來到了現場。

一襲黑色中式長衫的劉德華,隔空與梅艷芳合唱了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

旋律響起之前,劉德華說:「我很想跟她一起拍這部電影,但是沒有機會,這是我永遠的遺憾,我希望今天她在某個地方,跟我們一起分享這部戲的成就,也分享我們的喜悅」。

梅艷芳輕柔的歌聲在萬人場館響起,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仿若從未離開。

唱到最後,劉德華聲音有些哽咽。

這對銀幕CP,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意難平」,他們曾搭檔拍攝過《91神鵰俠侶》、《戰神傳說》、《富貴兵團》等作品。

他們合作的最後一部電影,是2001年的《愛君如夢》。

據說原本《十面埋伏》中,劉德華和梅艷芳還有一段感情戲的,可惜了!

結語

假如《十面埋伏》沒有錯過梅艷芳,將會怎樣?

16年來,這個問題不僅縈繞在影迷的心頭,想必也同樣縈繞在張藝謀的心頭。

對於宋丹丹,有觀眾如是點評:「她出現那一刻,就變成周星馳電影了」。

宋丹丹是否跟周星馳電影合轍押韻,尚且見仁見智,但她被張藝謀邀請來救場之後,戲份極少,動作戲也約等於無。

張藝謀在本來可以選擇林青霞等大牌女明星的前提下,選擇了宋丹丹,其實就是想要給這個故事裡增添幾分煙火氣。

如今過16年再看這部被罵慘了的武俠片,攝影滿分、色彩滿分、角色滿分、音樂滿分。

開頭章子怡的一段「仙人指路」,呈現了華語武俠片里最有想像力的畫面,迄今還在被諸如《錦繡南歌》之類的後浪模仿。

張藝謀放下《英雄》的宏大命題,在《十面埋伏》里,凝視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討論「三年還是三天」,現在看來,夠勇敢、夠大膽。

都說電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梅艷芳的「失約」,讓一個為她量身定做的重要角色最終成為遺憾,也許那個最好的《十面埋伏》,唯有進入張藝謀的腦海里,才得以窺見吧!

今日主筆:某小刀。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侵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hI4O3MBnkjnB-0zpjQ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