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東第四大民族,為什麼庫爾德人建國之路如此艱辛?

2020-10-04     笑語千年

原標題:作為中東第四大民族,為什麼庫爾德人建國之路如此艱辛?

庫爾德人是西亞地區一個信奉伊斯蘭教的古老民族,目前約有 2000 萬人,主要生活在土耳其 、伊朗、伊拉克 、敘利亞和前蘇聯高加索地區域。

庫爾德人建國的願望由來已久。庫爾德人是天生的戰士,在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時期,庫爾德騎兵就是土耳其蘇丹的貼身衛兵。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土耳其作為戰敗國,面臨被肢解的危險。土耳其人的英雄凱末爾領導國民奮力抵抗,讓勝利的協約國很是頭疼。為分化土耳其抵抗運動,協約國便慫恿庫爾德人建立獨立的國家,但庫爾德人卻拒絕合作,堅持站在凱末爾一邊,最終協助土耳其人在1922年的伊茲密爾決戰中擊敗協約國,建立了新的土耳其共和國。

凱末爾建立的土耳其共和國,是一個世俗化的國家 。凱末爾摒棄了大鄂圖曼主義、泛伊斯蘭主義和大土耳其主義,試圖將庫爾德人融化於土耳其人之中,在國內禁止使用庫爾德語, 禁止庫爾德人建立自己的村落,還取消伊斯蘭教的國教地位,廢除宗教哈里發制度,學習西方國家的總統制,實施一系列資產階級經濟改革,這些做法,令庫爾德人倍感失望。

凱末爾

1927年,庫爾德人在伊赫薩·努里帕夏的領導下,與凱末爾徹底決裂,自己建立了「阿拉拉特共和國」。凱末爾自然不可能同意讓庫爾德人分裂土耳其,他與伊朗國王禮薩·汗聯手,將這個新生的「阿拉拉特共和國」扼殺了。自此之後,土耳其推行「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政策,不再承認庫爾德人是一個民族,將他們稱為「山地土耳其人」。

一、兩次世界大戰時期,庫爾德人的建國夢

協約國在一戰後,為打擊鄂圖曼帝國,制定了瓜分鄂圖曼帝國的《塞克斯—皮科協議》,並積極鼓勵鄂圖曼帝國境內的庫爾德人進行反土鬥爭。

時任殖民大臣的邱吉爾就曾指出:「獨立的庫爾德斯坦,能成為英國統治地伊拉克和安納托利亞抵抗運動之間的緩衝地帶。」但是英國人的注意力很快轉移到當時新生的紅色蘇聯身上,認為蘇聯才是英國在中東地區的最大威脅,而拉攏凱末爾,可以讓土耳其成為英國反蘇的一個基地。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英國不再支持庫爾德人的獨立運動。

法國看到一戰結束後英軍占領了摩蘇爾和敘利亞,非常擔心英國完全控制住中東地區,因為這樣會損害法國在這一地區的利益。所以,法國希望能有一個強有力的土耳其來削弱英國在該地區的力量 。因此,法國與土耳其政府積極接觸,反對庫爾德人建國。

英、法等國為了各自的利益而出賣了庫爾德人,使庫爾德人按照《色佛爾條約》建立庫爾德斯坦的願望化為泡影 。庫爾德獨立運動暫時陷入了低谷。

庫爾德人等待了二十年,終於又迎來了一次建國的良機。

二戰期間,由於伊朗投靠納粹德國,導致盟國在1941年出兵占領伊朗,將伊朗國王流放到南非,對伊朗實施分區占領。伊朗庫爾德部落領袖加茲·莫哈邁德於是趁機宣布自治,並於1945年12月在蘇聯的扶植下,建立起一個庫爾德國家「馬哈巴德共和國」。

庫爾德人

只可惜這個共和國並沒有持續很久。因為庫爾德人並沒有什麼強大的武裝力量,只能在蘇聯的支持下才能獨立,一旦蘇聯放手不管,這個共和國必然堅持不下去。事實上,美、英等西方大國擔心中東地區會出現一個紅色政權,紛紛向蘇聯發出最後通碟:如不停止對伊朗庫爾德人的支持,就會考慮與蘇聯開戰。隨著蘇軍撤出伊朗,「馬哈巴德共和國」也壽終正寢。一些激進的庫爾德人逃到蘇聯的亞塞拜然等地,將建立「庫爾德斯坦共和國」的夢傳給下一代。

二、二戰後庫爾德人建國之路

冷戰時期,蘇聯政府收留這些庫爾德人,其目的是利用庫爾德獨立運動,打擊親英美的土耳其、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等國,動搖美國和英國在中近東地區的霸權地位。而這,也正是庫爾德人朝思暮想的。

1958年,卡塞姆推翻了伊拉克國王費薩爾二世的統治,轉而倒向蘇聯。蘇聯提出了支持卡塞姆的條件,那就是要他與庫爾德人的領袖巴爾扎尼合作,協助巴爾扎尼建立一個庫爾德人的國家。這是卡塞姆不可能答應的。雖然他允許巴爾扎尼回到伊拉克,但對其嚴加提防,閉口不提庫爾德人建國之事,雙方的矛盾越來越大,最終同盟破裂。

1970年,蘇聯為伊拉克復興社會黨和庫爾德民主黨擬定了一個和平協議,提出庫爾德人在伊拉克實行有限自治。但巴爾扎尼追求的並不是有限自治,他看到依靠蘇聯建國無望後,突然與蘇聯翻臉,轉投了美國。蘇聯被庫爾德民主黨的行為激怒了,轉而支持伊拉克復興社會黨領導人薩達姆鎮壓庫爾德民主黨。

很快,薩達姆領導的伊拉克政府軍打垮了庫爾德武裝,巴爾扎尼帶著親信逃進伊拉克與伊朗交界的深山裡。而這時,伊朗已經完成了霍梅尼領導的伊斯蘭革命,霍梅尼對躲藏在深山裡的庫爾德分離組織成員展開圍捕,因為庫爾德人是不信奉伊斯蘭教的「異教徒」。

庫爾德獨立分子兩頭挨打的命運在八十年代初期有了新的轉機。由於兩伊戰爭的爆發,伊拉克需要庫爾德獨立分子分散伊朗的精力,所以伊拉克總統薩達姆不僅不再對庫爾德民主党進行鎮壓,反而暗中給這些流亡者提供補給,希望他們能牽制住伊朗的部分兵力。但是,富有心機的薩達姆又在庫爾德人中培植了塔拉巴尼一派力量,讓塔拉巴尼與巴爾扎尼相互爭鬥,防止巴爾扎尼坐大,將來自己無法控制。

兩伊戰爭結束後,薩達姆終於可以騰出手來收拾這些他暗中資助過的庫爾德民主黨人了。他手下的共和國衛隊向庫爾德武裝發起代號為「安法爾」的行動,殺死了約二十萬名庫爾德人,倖存的庫爾德人不得不鑽入北部大山之中,過著東躲西藏的日子。

1991年海灣戰爭後,伊拉克遭到多國部隊的聯合打擊,庫爾德人乘機又占領了伊北部部分地區。美、英等國出於遏制伊拉克的目的,在伊拉克北部劃出了一片4.4萬平方千米的「安全區」。這片安全區在薩達姆政權倒台後,成為「伊拉克庫爾德自治區」,塔拉巴尼則在美國支持下當選首任庫爾德人總統。

三、庫爾德人建國最大的障礙是什麼

「伊拉克庫爾德自治區」的成立,使得庫爾德人建國的可能性與日俱增。這個自治區包括蘇萊曼尼亞、杜胡克和埃爾比勒三個省,總面積達到5.5萬平方千米,人口有600多萬,已經具備了建國的可能性。

塔拉巴尼

從經濟上說,這裡擁有豐富的油氣資源,每天能出口石油20萬桶以上,經濟正邁向獨立。近十幾年來,庫爾德人的內部紛爭也已大體平息,民調錶明庫爾德人幾乎百分百希望完全獨立。但是,庫爾德人的建國夢,還是遭到了美國、土耳其、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的聯合反對而未能實現。

庫爾德人建國最直接的挑戰,來自俗稱「IS」的伊斯蘭遜尼派恐怖組織「伊斯蘭國」 。2014年6月,正當庫爾德政府準備開始獨立進程時,「IS」向庫爾德自治區發動進攻,庫爾德地方政府丟失了許多領土,雖然庫爾德地方武裝後來在美國援助下收復了失地,但是宗教極端主義的「IS」始終是庫爾德人建國的最大障礙和威脅。

伊拉克中一直反對庫爾德人建國,因為庫爾德人建國,將給統一的伊拉克帶到分裂。如果庫爾德人堅持獨立,伊拉克政府必然會不惜一戰。由於伊拉克政府在軍事力量方面相比庫爾德人有壓倒性優勢,所以庫爾德人建國將面臨來自巴格達的報復,所以建國難度極大。

土耳其曾是伊拉克庫爾德武裝的堅定支持者,土耳其多次保證,一旦庫爾德地方政府遇到威脅,他們會挺身而出。但是伊拉克境內的庫爾德人獨立,需要居住在其他國家的庫爾德的支持,才能在世界上贏得獨立的法理性,因此,庫爾德工人黨與敘利亞庫爾德人的聯繫頗密,這恰恰是土耳其最不願意看到的。土耳其不願意看到敘利亞境內的庫爾德人也實現自治,所以土耳其對伊拉克庫爾德武裝的態度一直徘徊不定,並逐漸從支持伊拉克庫爾德人建國轉為不表態、不作為。

庫爾德人建國等於在現代中東地緣政治區劃中敲開了一個豁口,將改變現有區域秩序,重新引發某些大國在中東的博弈。庫爾德人建國將會分割伊拉克的領土和資源,並對土耳其、敘利亞和伊朗的庫爾德人產生引力和心理暗示作用,導致錯綜複雜的多層次衝突。這正是那個世界第一超級大國不願意看到的。

要求建國的庫爾德人

對於某超級大國來說,庫爾德人建國將意味著伊拉克的民族構建和民主構建雙雙失敗,意味著這個超級大國為伊拉克量身定做的民主制度,反而導致了國家的分裂。這不是打這個大國的臉麼?這個大國可是要臉的!

伊拉克是一個被美國摧毀的國家,如果國際社會可以以保護一個國家中的少數族裔權利為由,肢解這個主權國家,無疑會動搖現代國際關係的基石。國際社會擔心,伊拉克庫爾德人的獨立,將為區域內其他民族分離勢力樹立危險的範例,進而引發新一輪分裂浪潮。這也是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所不願意看到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h2o8XQBeElxlkkaWVB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