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漫威宇宙」不少人都很熟悉,這群由美國漫威打造出來的英雄,形成了讓不少國家孩子從小就追逐的多元宇宙
他陪伴歐美國家的孩子成長,影響其價值觀的形成
無論在商業價值,還是在文化輸出上,「漫威宇宙」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這些美式英雄,雖然都塑造成功,但就我一個中國人來說,他的親近感並不強
如果要論動漫對中國的影響,那八九十年代大舉進入中國的日本動漫,對我們這一代的影響要遠大於漫威的英雄們
我們小時候捧著的漫畫書,基本分兩類
一類中國本土的,葫蘆娃,黑貓警長,以及諸如西遊記,寶蓮燈等傳統神話故事
另一類就是洋漫畫,機器貓,灌籃高手,聖鬥士等日本漫畫
美國漫畫在當年的影響力,很小
相比漫威粉,那時候更多的是機器貓粉,灌籃高手粉
但如果放眼全世界的話,漫威宇宙是少有能做到,跨界作品相互影響, 相互串聯的龐大漫畫世界體系的
這也讓他有豐富的故事可以講,更能讓他的舞台,從漫畫領域順理拓展到影視領域
過去我們在看龐大的「漫威宇宙」時沒有想過,是不是有朝一日,中國也能搞一個自己的「漫威宇宙」呢?
因為電影製作工業不如好萊塢,劇本創意也比不上美國編劇,加上流量明星橫行,大成本製作出來的作品都令人堪憂,更別說是投資僅幾千萬的「動畫片」了
多年來,國內對於「動畫片」的定義,就是給孩子看的,能在電影院上映的國產動畫片,大多偏向於「低幼」
喜洋洋與灰太狼,大電影放了七部
熊出沒,大電影放了六部
這類低幼的動畫片適合13歲以下孩子觀看,家長一般在旁邊陪睡或玩手機
當年,一部被期待了12年的動畫電影《大魚海棠》終於上映
這部電影,當時被認為是可以終結中國動漫電影「低幼化」的一個里程碑
畢竟最早的那個動畫短片,做的是如此夢幻,情節也取自《逍遙遊》與《山海經》
國漫復興的口號,伴隨著這部電影一同上映
但結果,卻差強人意
從技術角度來看,畫面很美,但卻被網友詬病,動畫是外包給韓國人做的
從劇情來看,四個字,一塌糊塗
這是一個穿著中國風外衣的安徒生童話故事《海的女兒》
你說動畫技術不行,請點韓國人來製作也沒問題,不少日本和好萊塢的動畫團隊,有時也會將工作外包給韓國團隊來做,這沒問題
可你這故事核心,居然是西方童話故事《海的女兒》,而且還是個拙劣版的「海的女兒」,這就讓人難以接受了
中國神話系故事那麼多,封神榜,西遊記,山海經,搜神記,可你偏偏去弄個《海的女兒》
我是搞不懂為什麼電影編劇要這麼做
也許正如豆瓣上的吐槽那樣
為了圈錢咯,《大魚海棠》這個IP有知名度
動畫就交給韓國來做,故事就模仿《海的女兒》
再包裝炒作一下上映了
最終不也拿下5.63億票房的不錯成績嘛
但很多人對於《大魚海棠》是失望的,它也擔不起國漫崛起的標杆
目前被最廣大吃瓜群眾認可的,代表著國漫崛起的動畫電影,是2015年的《大聖歸來》
講一講我自己的親身感受吧
當時看了預告片決定去看的,看了之後發現比預告片精彩很多
最有意思的是,電影開映前,我前後左右,方圓三米內大概坐了4個孩子,我很怕孩子在看電影的時候哭鬧,很影響觀影體驗
但當電影開始後,「萬籟俱靜」
除了電影的聲音外,即沒孩子哭,也沒孩子鬧
影院裡大家的反應都出奇的一致,隨著劇情,該笑的地方笑,該靜的地方靜,該激動的地方激動
電影能如此控制觀眾情緒,就已經是不小的成功了
當然我朋友圈裡也有不少朋友說,大聖歸來也就那樣,中規中矩吧,沒你們吹的那麼好
看到這樣的說法,我都會去委婉的評論一句
當你總是考不及格的孩子,今天考了個70分,你該說的是「你真棒,繼續加油」
而不是「隔壁班的孩子門門課都90分」
國漫才起步,需要的是寬容和鼓勵,而非急於和國外已經相當成熟的體系去比較
個人覺得,大聖歸來能夠成功,除了改編和特效上的用心外,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足夠「俗」
那部《大魚海棠》,明顯要走的是文藝小清新路線,不是說走文藝這路線不行,但對於廣大觀眾來說,俗的東西才最能被人接受
而最被廣大人民接受的東西,才能稱之為國漫崛起,要不然你自己畫個小圈子,孤芳自賞,又何談崛起?
孫悟空就是中華文化里俗得不能再俗的東西,那麼多年來,從天橋說書的,戲台唱曲的,到漫畫,動畫,哪個文化載體不用孫悟空?
唯有最俗的東西,才能被最廣大的人接受
很多人批評說,大聖歸來沒有創新,講來講去還是那隻猴子,講了幾百年了還在講,就不能搞點原創人物?
我想說的是有群眾基礎的傳統角色為什麼不用?
為什麼有孫悟空不用,而要再去創新個王悟空,周悟空?
人物是那個人物,可以迅速增加觀眾認同感和代入感,創新可以在劇情上
然後又有人會抨擊《大聖歸來》的劇情爛?那不就是老套的打怪升級,爽文劇情嘛?
這麼罵的朋友,你不會認為漫威裡面的故事都有著發人深省的劇情的吧?
蜘蛛俠有什麼深奧的劇情?綠巨人呢?
毒液有什麼劇情?
全都是「英雄式的成長打怪」故事,輔以煽情的感情聯繫,你偏偏要來談劇情
這就好比你進一家熱鬧的大排檔質問老闆,為什麼這菜那麼不精緻?
要精緻可以去下個路口的西餐廳啊
這本來就是供大眾娛樂的動畫電影,又不是要去爭奪奧斯卡最佳劇情片獎的
對於這種英雄式的電影,過度苛責於劇情,就顯得吹毛求疵了
至少在我眼裡,《大聖歸來》就是國漫崛起的一個標誌
而標誌,則意味著僅僅是個開始
2018年12月,《白蛇緣起》上映
這同樣是一部用了中國傳統神話人物,白蛇和「許宣」,加上大量原創劇情所打造的動畫電影
如果說大聖歸來讓我看到的是激動,那「白蛇緣起」讓我看到的就是驚喜
美術設計沒話說,無論遠景還是近景,整體或者細節都無可挑剔
中國古典建築和山河之美在電影里體現的淋漓盡致,寶青坊的那段,更讓我有了當年看《千與千尋》的驚艷
看的時候就在心裡感嘆,中國動畫電影,已經能做到那麼精良了嗎?
《大聖歸來》的畫美是不如《白蛇》的,這也與大聖歸來的「間歇性經費不足」有關
有些地方你沒辦法,沒錢就是沒錢
而《白蛇》因為有華納兄弟的注資,在製作經費上也更充裕
看過一份報告說,大聖的製作成本,大約是6000萬,而白蛇的製作成本,在8000萬以上
而就故事性來看,《白蛇》做到了戲說不是胡說,改編不是亂編
其故事可看性比大聖歸來更高,畫美製作程度也比大聖歸來要好
但和大聖9.56億票房相比,白蛇緣起僅拿下了不到一半的4.4億票房
除了大聖比白蛇強大得多的群眾號召力外,電影的宣發工作,白蛇是失敗的,好酒也怕巷子深
但這並不影響白蛇成為繼大聖以後,又一部讓人驚嘆的國漫
再到最近,更讓人讚譽的國漫《哪吒》上映了
對於哪吒的好壞,我同樣講一件親身體驗
我旁邊坐了個大學生,還是個男生,全程至少擦了三次眼淚
我一個老男人,當哪吒長出六臂時也激動的紅了眼眶
那是種藏在骨子裡的原始激動,看得人熱血沸騰,老實說我看漫威的任何電影,都沒紅過眼眶
看大聖時,也沒有激動到熱淚盈眶,但看哪吒時卻有,我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
但我上次看電影熱淚盈眶,還是在看《悲慘世界》里
當法國人民高唱那段,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你是否聽見人民的聲音)的時候
我在看《哪吒》的時候,居然有了和看《悲慘世界》同樣的感受
哪吒說,我命由我不由天
悲慘世界裡唱道,你可願意犧牲一切,打破枷鎖得到解放,將生死置之度外,不枉人世活一場
哪吒和悲慘世界一樣,他都是一種價值觀的輸出
在《哪吒》里,小哪吒因是魔丸而從小受到鄙夷和排擠,所有人都帶著有色眼鏡
而靈丸敖丙也因為出身龍族,生下來就決定了其被歧視的階級
申公豹也一樣,因是"妖"修煉成仙,而被偏見對待
悲慘世界裡何嘗不是如此呢?
出生即是底層悲民,面對貴族階級和統治階級,生來就被壓迫和剝削
出生無法改變,但你能憑藉自己的努力和奮不顧身,去改變所在的階級
就像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一樣
而正是這不信命的價值觀輸出,才讓人熱淚盈眶
一部成功的動畫電影,有三大元素
一是畫面,畫面要製作精良
二是劇情,劇情要有趣且引人入勝
三是價值觀輸出,即讓虛構的電影世界,對你的思想也產生一定影響
毫不誇張的講,哪吒已經上升到了一種,對於價值觀的輸出
從動畫技術,到劇情,再到價值觀得輸出,這才是一部,完整的動畫產物
大聖歸來,白蛇緣起,哪吒魔童,接二連三出現的國產優秀動漫,讓人看到了一個「中國神話宇宙」的遠景
這個「神話宇宙」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才能打造成型,但他確實讓人看到了希望
正如漫威宇宙從最初到現在也七八十年了,他不是個一蹴而就的過程
但目前的這一模式,無疑是起了個好頭
中國神話故事何止百篇千篇,素材老祖宗都幫我們想好了,在完成「中國神話宇宙」前
先打造一個「封神宇宙」
目前來看,中國幾家較有影響力的動漫製作公司也是在往那方向發展的
今年上映得哪吒,有一張很奇怪得海報
海報里出現了佛祖,出現了彌勒佛,還出現了玉帝,但這些人在《哪吒魔童》里並沒出現
這顯然就在暗示第二部,在《哪吒魔童》的彩蛋里,也在暗示著第二部的到來
先通過幾部電影,將哪吒這個IP樹立起來
然後再將他放入「封神宇宙」的世界裡
2020年《姜子牙》將上映,這又是封神宇宙里的一個重要人物
2021年再上映一部《楊戩》,2022年以蘇妲己為主角上映個《狐妖》
以一個一個單獨的人物創建起一個個新人設,新故事
隨後在2024年,完成《封神榜,誅仙陣》
誅仙陣,將是第一部集合了姜子牙,楊戩,蘇妲己,敖丙,哪吒等人物的大串聯
類似於復仇者聯盟,聚集英雄的概念,《封神誅仙陣》,打造出一個「封神宇宙」的雛形
當然封神宇宙也只是中國「神話宇宙」的一個小部分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封神榜》,《西遊記》,《山海經》,《搜神記》,每一個都是神話宇宙里的一個小宇宙
將一個個小宇宙,相互串聯,最終形成一個中華神話的大宇宙
首先串聯的兩個宇宙,應該是《西遊記》與《封神榜》,因為這兩部神話故事,本身就有聯繫
在大聖歸來的最後,大聖談到了哪吒,而在西遊記故事裡,也出現了多位封神榜里的人物
封神宇宙和西遊宇宙的串聯,順理成章,也能成為最容易串聯的兩個「宇宙」
我很期待看到大聖歸來里的孫悟空,和魔童哪吒的相遇
就像曾經期待「鋼鐵俠」與「蜘蛛俠」的第一次相遇一樣
當然這只是基於現實的,可能實現的一點點雛形構想,廣大朋友們一定有更多更好的想法
中國人集思廣益,打造出一個符合中國人或者說中華文化的「神話宇宙」,絕非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
將中國鬆散的神話體系結合起來,傳給下一代,這也是中華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
更是崛起後的中國,文化輸出以及夾雜在其中的價值觀輸出的重要部分
先給我們展現一個精彩的「封神宇宙」吧
我期待這樣的相聚,你呢?
國漫,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