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假期首日,多座公園綠地遊客量破萬

2024-06-08     上觀新聞

端午假期首日,上海公園綠地迎來不少渴望踏青賞花和體驗民俗文化的市民遊客。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從各大公園了解到,6月8日,上海動物園、共青森林公園、上海植物園遊客量破萬,分別接待遊客19693人次、16362人次、1.5萬人次;上海濱江森林公園、古猗園、辰山植物園分別接待遊客9123人次、5200人次、4214人次。

賽龍舟作為端午節傳統水上項目,深受大家喜愛。在共青森林公園的水面上,20多隻皮划艇齊聚一堂,在教練的指導下,家長和孩子學習了技巧要領,通過一場競速比賽檢驗學習成果。

共青森林公園園長肖衛鋒表示,得益於近年來園內生態環境質量的不斷提升,共青森林公園推出了一系列「公園+體育」的主題功能拓展活動,新潮的皮划艇、槳板等水上活動既能讓市民遊客有新鮮感,同時享受森林康養和體育健身的雙重健康福利,還能作為傳統民俗文化的新載體,讓優秀的傳統文化歷久彌新,深入人心。

共青森林公園,市民遊客享受水上泛舟的愜意。

古猗園的梅花廳內,同場舉辦的清代家具展、園藏明清文物展、瓷器展讓市民遊客大呼過癮,其中,尤以青花人物花鳥六棱罐最為珍貴。為了讓珍貴展品「可親近」,園方挑選了一批青花人物花鳥六棱罐上的人物、花鳥圖案,做成光影展品,在展廳的牆面上滾動播放,還將這些圖案做成印章,讓市民遊客「帶回家」。

「『暗八仙』,指的是八仙手中所持的8件法器,是明清時期家具、瓷器上常見的紋樣。」來自上師大附屬嘉定小學三年級的左萊是古猗園首批從學校選拔出的18位「猗園小貢生」之一,每逢周末和節假日,便身著漢服,帶領其他市民遊客遊園並講解歷史文化。

「我以前不太了解非遺,現在通過背解說詞了解了很多,比如嘉定捏作技藝和南翔小籠。」左萊說,做「導遊」很鍛鍊表達溝通能力,「上崗」前,還有專門的老師教他們禮儀、典故和文物知識,要硬背的解說詞就有滿滿3張A4紙,覺得很有收穫。

古猗園,孩子們體驗中國傳統紋樣手繪。

古猗園經營管理科何詩韡表示,今後園方計劃將選拔範圍拓展至其他學校,通過這種方式在校園中營造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氛圍。古猗園還與上海市文物保護研究中心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通過探索「古典園林+」模式創新,共享文物保護、文旅融合資源,助力文化遺產活化利用。

端午不僅是一個儀式感滿滿的民俗節日,也是一個迎接盛夏、花木繁盛的日子。炎炎夏日,公園內一抹靚麗的紫色頗具消暑功效。在上海濱江森林公園內,「五一」前後播撒的柳葉馬鞭草進入最佳觀賞期。

柳葉馬鞭草是馬鞭草科馬鞭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尤為適合夏季花海布置,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柳葉馬鞭草紫色的花朵明艷動人,吸引蝴蝶翩翩起舞,市民遊客駐足觀賞,流連忘返。

在上海世博文化公園內的申園,被譽為慈母之花的萱草花盛開,萱草花還被稱為忘憂草,因古時母親思念遊子,要植萱草以忘憂。園方與作為國家萱草種質資源庫的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攜手推廣萱草文化,市民遊客不僅欣賞到了現代園林中不多見的萱草花,還欣賞到與萱草有關的古詩詞與氣韻生動的傳統畫作。

上海濱江森林公園的柳葉馬鞭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fa4f79b6a8069b334bbeacf02d3f2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