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少和這些人來往,毫無意義
文|凌小麥
寫最暖心的文字,治癒孤寂的心,關注我,溫暖你。
作家周國平說:
「熱衷於社交的人往往自詡朋友眾多,其實他們心裡明白,社交場上的主宰絕對不是友誼,而是時尚、利益或無聊。」
近些年來,越來越多人認識到要「放棄無用社交」,因為大家逐步認清了人脈的本質。越是成熟的人,越懂得把時間花在自己和家人身上。
正所謂「圈子不同,不必強融」,一切讓自己感到不舒服的社交圈,都應該斷舍離。人到中年,要學會讓自己的社交圈子越簡單,朋友質量越高,省出來的精力越多,我們反而會感覺越幸福。
朋友不必太多,有幾個知心的就夠。低質量的社交圈,還不如安靜地獨處。人到中年,少和這些人來往,毫無意義。
多年不聯繫的同學。
現在同學聚會時,物是人非,每個人的社會地位和財富都發生了變化,也有了貧富之分。
有的人卻在聚會上曬老公、曬孩子、曬車子、曬地位、曬名牌等等,這就很容易把原本單純的同學會搞得世俗化、庸俗化。
讀書的時候,同學之間的感情都很單純;多年後的人都變了,交友動機也不單純。人到中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年不聯繫的同學,就別再來往了。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變味的同學聚會令人生厭,還是各自安好吧,相見不如懷念。
只是吃吃喝喝的酒肉朋友。
朋友,不是沒事時喝酒的,而是有事時伸手的!
只有數量、沒有質量的酒肉朋友,表面上看「高朋滿座」,實際上個個趨炎附勢。和酒肉朋友在一起,今天有酒有肉他是兄弟,明天你窮困落魄他就是路人。
年少無知的時候,我們簡單地理解「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最後,各種狐朋狗友、酒肉朋友都進入到了我們的社交圈子,搞得我們的生活烏煙瘴氣、亂七八糟。
人到中年後我們開始懂得了「朋友在精不在多」的道理,從放棄那些拖你後腿的「損友圈」開始。寧願沒有朋友,也不要結交酒肉朋友。
勢利眼的人。
歲月見人心,患難見人品。 你認識上萬人,都不及一個能夠在你陷入人生低谷時肯對你伸出援手的人。
有些人天生非常勢利眼,見你過得好的時候,就會極力地來巴結你,當你沒錢的時候,連說話都不帶看你,甚至對你愛答不理。
有情有義要看誰:轉身就走的,咱不追;患難與共的,咱回饋!當你失敗一次,你就會發現「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難何曾見一人?」
當你落魄時你就會發現:除了你的親人,或許有三兩個摯友,真正關心照顧你,其餘人都是對你唯恐避之不及。
都說患難見真情,遇事要是指望他們就是白日做夢了。遇到這樣的人別再往來了,毫無意義。
小麥寄語:人到中年,學會為社交圈做減法。
蘇岑曾說:「不必把太多人,請進生命里。若他們走進不了你內心,就只會把你生命攪擾得擁擠不堪。」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我們是在社交,是在維繫人脈,其實只不過是在消耗自己,浪費時間。人到中年,這三個人能不往來,就別聯繫了,毫無意義。
畢竟,人活著圈子不要太大,容得下自己和一部分人就好;朋友也不在於多少,真誠就好。人到中年,家庭才是生活的重心,家人才是最溫暖的守護。
人到了中年,不必太合群,更不必把太多時間浪費在不值得的人身上。多花點時間和精力在珍愛的家人身上,你的福報才會越來越多!
沒有意義的社交,該斷則斷。生命有限,請放棄低質量的社交,拒絕無意義的打擾,只珍惜那些值得珍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