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活得好的是這種人:不巴結領導,不討好他人,看破不說破

2022-10-19     職場火鍋

原標題:人到中年活得好的是這種人:不巴結領導,不討好他人,看破不說破

我的部門領導老林是一位年近50歲的中年大叔,這是我見過的所有領導中活得最通透的人,也是活得最瀟洒的人。

他對我們幾個下屬基本上屬於「放養」,每次遇到任務,都裝作不知道怎麼辦的樣子,先讓我們提想法和做方案給他開開竅,然後用讚許的眼神看著我們,誇我們的思路好、措施新,然後再提一些「小」建議,每次都能說到點子上,說明他還是有真本事的,並非「無為而治」,只是看透不說破而已。

除非出現方向性、立場性的問題,他是不會否決我們的意見的。有一次,我私下問他為什麼從不事先提自己的思路,然後讓我們幹活就行了。他笑了:單位里的事情只要不出政策性問題,怎麼做都是好的,關鍵看你怎麼總結。同樣的事情,既讓你們幹活、又讓你們高興、還讓大家有成就感,這不是三贏嗎?

人到中年,像他這樣看得通透、活得洒脫,看上去很憨厚、內心又有智慧的人,其實並不多。他是既有底層大邏輯、又有辦事小技巧的,這裡舉三個小例子就足以說明:

【1】比如,他是有辯證思維的,看透萬物的規律,心態特別平和。前幾天,一位年輕女孩抱怨,自己團購的水果真好吃,可惜放不住。幾位女生就同時在那裡抱怨老天爺不公平,為什麼不讓食品永遠保鮮呢?還讓老林評評理。老林喝了一口茶,慢悠悠地說道:如果食品能長期保質,窮人就會餓死了,因為資本就會囤貨。正如空氣如果能儲存,資本敢把空氣都買下來。

【2】比如,他能看透人性的本質,善於解決人心的根本問題。前幾天,單位有一位女博士辛辛苦苦工作多年,本來以為非她莫屬的職位被一位關係戶大姐搶走了,在食堂吃飯時把湯潑在了大姐的頭上。大姐非讓女博士道歉。女博士叫來了男友幫他撐腰。男友私下裡向大姐賠了1000元,還差點下跪求情。女博士槓上了,單位領導感到頭大,讓老林去處理。老林對女博士只說了一句話,就讓女博士破防了:你心裡過不去的坎是嫌棄男友無能,但我看到的是——他是真愛你。實話告訴你,大姐的老公在外面養情人。

【3】比如,他還能化繁為簡,從小事切入,化複雜難題於無形之中。我們單位的寫字樓附近停車費超貴,而且還是電子收費,一分一秒都給你結算得清清楚楚,每天需要五十六元。停在路邊,每天也是30元。單位旁邊的老舊小區裡面可以免費停車,所以,大家都早早開車過來搶免費車位,有時候要轉半小時都找不到。老林每次卡著點來上班,到了小區就有車位,誰都以為他的運氣好。其實,他用了資源串換的方式就解決了難題。單位食堂早餐和中午都可以一人拿一盒酸奶,老林有糖尿病不能喝,他就每周攢10盒送給小區門衛。門衛老頭每天幫他占一個車位。

老林活得比較超脫,工作上順其自然,不爭功也不落後,不當老實人,也不做刺頭,見到誰都微微一笑,不管對方的職位高低,不亢不卑,一視同仁。卡著點來,卡著點走,從不主動加班,也不要求下屬加班。單位都在推行年輕化,50歲左右的中層人員,乾得再好也不會被提拔的,到了55歲左右就要退居二線改任虛職。

老林也不是看破紅塵,而是算好了自己的職業性價比。為爭一個「小台階」,自己不但要付出十倍的努力,還要壓榨下屬拚命出業績,更要承受更多的績效壓力。關鍵是付出十倍的辛苦,「再上半格」的結局也是不確定因素,關係戶這麼多,隨時可能空降,付出的努力就是沉沒成本。更關鍵的是,如果「再上半格」,就要付出百倍的個人精力,要阿諛奉承,要請客吃飯,要人情走動,甚至要投入很大的金錢,博得貴人為你說一句話,投資回報率可能是負值。

也不完全是「淡泊名利」,而是老林已經不需要再巴結領導了。老林當年趕上了早期的福利分房,後來趁房價低的時候全款買了一套商品房,等到房價漲起來又貸款給兒子買好了婚房。老林主動「半邊緣化」,不爭鋒,不惹事,用五分力應付本職工作,剩餘的時間全部投入三件事:一是教育好兒子,已經考上名校;二是鍛鍊身體,健康飲食,防止糖尿病惡化;三是投資理財,搭建自己的投資體系,不聽任何專家的,只做適合自己的投資組合,做時間的朋友,慢慢變富。

所以,老林不是超脫了,而是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模式。主動「半邊緣化」之後,從不參加應酬,絕對不可能為了討好誰喝一杯白酒,時間上有了大把的自由,專心研究兩個體系,一是發揮自己的寫作特長,安心做自己的自媒體,保證每個月都有一定的現金流進帳;二是滾動操作自己的股債指數基金的組合平衡機制,別人都盼著大盤漲,只有他盼著大盤跌,好讓他低成本完成自己的長線組合,讓自己的被動收入跑贏工資收入,他還在乎職場上那點破事嗎?

PS:人到中年,經歷了世態炎涼、人情冷暖,就會變得不想說話、不想爭辯、不想巴結,也不想討好任何人,連「逢場作戲」都懶得裝了。人到中年,看透了職場本質,建立了適合自己的幸福模式,就不會再點頭哈腰、阿諛奉承、生怕漏掉任何一個飯局、顧慮自己被領導冷落了。人到中年,清醒地認知自己,認清形勢,認準人性,發揮自己的專長,搭建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讓自己慢慢變富,就不會再相信天道酬勤、拚命工作了,而是做到了寵辱不驚、安心忙自己的事情,讓自己的日子過得開心才是王道。您說是不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f2526d5e966eced65f835f1d192442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