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別讓孩子每天葛優躺,堅持這件事好處不要太多

2019-07-28   柏柏育兒漫畫

近年來孩子身體素質不斷下降的數據屢被刷新,原因大都跟運動量少有關。所以越來越多的父母也更加注重運動這一塊。尤其是到了暑假,漫長的兩個月,給孩子多鍛鍊下,總歸是好的。其實經常參加體力運動,提升的不僅僅是身體狀況,運動帶來的好處可能會超出父母的想像。

改變大腦

1.多巴胺、正腎上腺素、血清素

人在消耗體能時會產生上面這三種物質,而這三種物質主宰的主要活動都和學習相關。另外多巴胺,會讓孩子身心得到放鬆、獲得快樂的感覺。

2.腦部灰質增多

運動可以增強體質,這是多數家長都明白的道理。但是多活動可以讓娃更聰明,很多家長卻不清楚。根據腦科專家的分析,經常參與體能鍛鍊的孩子,腦部細胞更活躍。這是因為體能消耗會讓大腦9個區域的灰質增多,這些灰質會讓孩子擁有更輕的學習、認知能力。

3.神經節更具優勢

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經常參與鍛鍊的孩子腦部的的基底神經節更大。它的作用涵蓋了記憶、其槓桿表達、協調力、控制力等多方面的能力。

改變性格

1.培養良好的心態

有運動就有對決,在孩子參與運動的過程中,可能會參與某些比賽,在比賽中經過殘酷的輸贏對決,孩子的心態也會慢慢的變化。這類娃不會太計較輸贏,也能更好地適應以後生活、工作、學習中遇到的挫折。

2.社交能力更強

運動中孩子會認識更多的小夥伴,通過一起運動、比賽,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得到較大的鍛鍊,而且孩子還會學會如何與他人合作。所以若孩子不愛和其他有朋友交往,家長不妨讓孩子多參與一些運動項目。

3.更加懂得堅持和忍耐

在運動中,有時為了達到某種目標,孩子會堅持、忍耐身體上的不適。比如孩子平日都是跳100下,在老師的鼓勵下,孩子跳了150下。雖然承受了身體上的不適應,但是孩子還是堅持完成了。這樣持續性的鍛鍊,會將這種運動精神帶到孩子的生活、學習中。

運動項目挑選原則

原則1:孩子是否喜歡

家長在給娃挑選運動項目時,首先要參考的是孩子的意見。比如列出20個項目,讓孩子選出最喜歡的幾個,然後家長再給孩子提出合理的建議。因為是自己選的項目,所以在後期的鍛鍊中,孩子的配合度會更高。

原則2:父母是否有時間陪伴

很多家長在給孩子挑選好項目後,直接把孩子交給老師,自己就安心忙別的去了。其實這是「不負責任」的行為哦。因為很多時候,孩子的堅持需要家長的支持與陪伴。

雖然讓孩子的身體「動起來」,本身就會給孩子帶來許多意外的收穫,但是在運動項目的選擇上,家長還是要了解,不同的運動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例如撐杆跳、跳高、跳遠、跳繩,可以給娃的身高帶來「驚喜」;游泳可以更好地鍛鍊孩子的耐寒能力、增強食慾,讓孩子的體型更優美;玩球可以讓孩子的專注力更強,同時鍛鍊孩子身體的靈活性和應急能力;足部的運動可以讓孩子的記性變得更好。所以在選擇時,家長也不妨根據孩子的特點,有側重的選擇適合孩子的項目。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