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供養電商最低價?內部賽馬、流血參戰,中小商家掉進比價漩渦

2023-12-29     時代財經

原標題:誰在供養電商最低價?內部賽馬、流血參戰,中小商家掉進比價漩渦

和大多數電商從業者一樣,林琪的一天是被訂單喚醒的。

他是一名面向中小商家的85後供貨商,在義烏沉浮了十餘年。隨著近期各大電商平台「低價戰」的打響,不少老客戶把焦慮傳遞給了他。林琪時不時要面對壓價威脅:客戶拿著比之前多出四五倍的訂單要求讓利,上千訂單的引導下,他只能順從新的遊戲規則。

在林琪辦公桌的正後方,掛著「爆單解千愁」的橫匾。「爆單」曾是所有義烏電商從業者的共同願望,如今他們更關心如何在廝殺中活下來。

林琪個人工作室懸掛的標語 時代財經/攝

更殘酷廣袤的電商戰場,各家頭部平台激戰正酣,它們是上百萬中小商家價格內卷的源頭。

12月26日,淘寶發布變更《淘寶平台爭議處理規則》的通知,添加僅退款規則。第二天,京東也新增支持用戶僅退款。僅退款曾是拼多多的專屬功能,消費者買到不滿意產品,可在一定條件下不用退貨,直接退款。

平台對消費者的爭奪再次升級,壓力加速向龐大電商網絡的每一個末梢傳導。中小商家被裹挾,只能承受來自各路的壓力。

在12月27日當天,京東宣布采銷等一線業務人員的年固定薪酬將上漲近100%,2024年初京東零售全員將平均加薪不低於20%。今年雙11期間,京東采銷團隊頂著「全網最低價」的招牌,直接對標李佳琦直播間,實現了一次全網出圈。

雙11結束後的一個多月里,淘天和京東開啟高層人事調整——戴珊卸任淘天集團負責人,一場人事洗牌也快速浮出水面,新任職的吳泳銘帶著6位年輕管理者步入重新創業階段;京東零售集團CEO辛利軍卸任,由京東集團CEO許冉兼任零售集團CEO。

頭部電商平台動作頻頻,摩拳擦掌,這或許預示著價格戰遠遠沒有結束。如果說10年前的電商低價之戰,是對線下零售業的輕鬆圍獵。這次則是高階玩家之間的明爭暗鬥,干係重大、決定生死。各顯奇招的新規層出不窮,背後事關新一輪的市場份額和江湖地位。

只是,「最低價」焦灼競爭最終買單者是誰?

爭奪中小商家:畫大餅、冷板凳成歷史

過去幾年,電商平台轟轟烈烈的品質升級運動展開,淘寶襪子品類商家張曉感覺自己坐了很久的冷板凳。大舞台幾乎都是旗艦店和各類新品牌的主場,中小商家只能轉輾拼多多、抖音尋找生機。

轉折發生在今年3月,張曉從平台小二那裡得知,大促的銷售數據證實了低價市場旺盛的生命力,中小商家將是電商新一輪競爭的絕對主力。

這是一次雙方的合謀。長期依賴拼多多的中小商家需要找到新的「飯票」,正在尋求全渠道的穩定增長,「僅退款」帶來的風波在今年4月沖向高潮;對於平台而言,消費者購買習慣的變化,讓它們不得不拉攏中小商家奪回流失的領地。

圖源:視覺中國

在張曉看來,淘寶的危機感最為強烈,幾乎把爭奪中小商家的野心寫進了每一條規則。

這一年來,淘寶開始嘗試通過改變土壤來吸引中小商家。張曉向時代財經舉例,平台的佣金從5%降到了4%,運費險的價格也降到了幾毛錢,還有另一項重要的變革是考核機制的調整,從關註銷售額轉向了拉新和付款買家數據。

「如果我們今年的銷售額達到了1億元,佣金政策的調整會直接給我們節省100萬元的渠道成本,放在幾年前,這完全不敢想像。」張曉向時代財經說道。

對於中小商家來說,最直觀的刺激往往來自銷量的波動。價格的升降像一根命運之繩,直接牽引著商家在低價戰中的排位。相比頭部品牌商家,白牌廠家往往能快速根據市場變動做出相應的調整,為平台提供更豐富多元的貨品,但是由於缺乏品牌認知度,它們對價格變動的話語權也相對更弱。

有一次,張曉按小二的意願重新調整了產品價格,連結訪客很快從1000增加到7000,他設想過,如果不按照平台的要求調整,訪客量會從1000驟降到100。面對過山車般的流量進退,商家們通常會聽從平台的安排。

「這個價格你們可以做嗎?」文具類目賣家李垚從平台小二態度的變化嗅到了這場低價風暴,對方扔過來的連結通常來自抖音、拼多多。

李垚發現,小二的開場白變得非常乾脆直白,常常從某個爆款單品長驅直入,鎖定的目標只有價格。

「以前他們還會強調整個店鋪的服務質量,要努力成為皇冠商家,現在能感受到他們目的性特別精準、明確,就是要讓中小商家沖低價。」李垚說道。

5月初,淘天集團開了一場小型會議,回國不久的馬雲提出了回歸淘寶、回歸用戶、回歸網際網路三大策略,正式打響低價戰役。劉強東的變革來得更早,為了應戰低價,京東先是推出百億補貼,接著又打通了POP和自營,意在實現「流量平權」。

如今,低價策略在淘寶已經初見成效。Quest Mobile發布數據顯示,今年3月以來淘寶App日活用戶數已連續5個月增長,目前是唯一DAU破4億的電商平台。其他平台也嘗試向低價白牌廠商打開大門。

供養最低價,中小商家沖在最前線

沒有誰能比王陽更能體會到血拚低價的刺激,他是義烏生活用品的頭部賣家,在全渠道布局的SKU達到1萬-2萬個。他形容自己處於低價戰爭的最前線——平均定價不到10元的日用品是平台用來引流的第一選擇,也是打開低價市場的敲門磚。

2016年,王陽加入義烏創業大軍時,市面上流行的敘事框架還是「一夜暴富、抓住風口、利潤翻倍」。當時,電商行業正處紅利期,淘寶實現全面無線化還不到兩年,雙11的銷售額還在創新高,抒寫購物神話,拼多多還在低調發力,低價浪潮還未席捲而來。

王陽回憶,他認識的某個早期商家,將成本不到2元的產品,以6元價格掛上店鋪,無意間成為了大爆款,「這個單品銷量起來後,一天進帳好幾萬,工廠的機器連著兩個月沒停下來。」

時間到了2022年,傳統電商增速下降,宣告電商平台從增量市場走向了存量市場。今年第三季度,淘天集團營收976.5億元,同比微增4%。其中來自中國零售商業的收入為925.6億元,同比微增長3%。

電商行業的風吹草動,在小商品交易量龐大的義烏會被無限放大。數據顯示,義烏市今年的快遞業務量突破100億件,成為全國首個年快遞業務量超百億的縣級市,是僅次於廣州的第二大快遞樞紐。

在王陽的描述中,任何一個爆款日用品,只要進入義烏商家視野,就會在一個月快速隕落。千軍萬馬同時跟進同一款產品,只要有一批新的商家入場,產品價格就會持續下探,一直卷到所有人都承受不起。

當越來越多商家加入這台「低價絞肉機」,高回報的好日子也結束了。李垚算了一筆帳,2014年-2018年,他在電商平台的利潤率能達到15%-18%,而在今年的低谷期,利潤率降到了不到1%。

「永遠有競爭對手在進場,你不做,有的是人做。」李垚也經歷過一次兩難的抉擇,在一次大促活動中,小二要求他以每單虧損5元的代價提供10萬單產品,否則就讓名次排在他後面的店家「上位」。

「這兩年平台主張的低價在挑戰整個供應鏈的底價。我們考慮的不只是布料的成本了,需要自己去拿成本更低的原材料,只給工廠一筆加工費用。」張曉覺得,各環節運行起來,就好像一個停不下來的陀螺,不斷地向著低價旋轉,他甚至開始對棉花的價格精打細算。

林琪親眼見證了低價對供應鏈的重新改造。十年前,他在商貿城開了一個幾十平米的門店,用來吸引線下的外貿客流,同時,還運轉著規模50人左右的廠房。

隨著人工成本的提高,機器逐漸霸占了整條生產線,但是機器設備的增加又面臨廠房的擴張,房租成本讓公司再次逼近盈利紅線。到了2020年,林琪索性關掉了所有廠房,把生產鏈路轉移到江西、安徽、河北等地的工廠。

如今,林琪更像是供應鏈的整合商。一個小小的發繩,製作需要拆解成7道工序,分發給不同的廠商,他每天的任務便是推進各個環節的工作進度,確保最終散落在各地的零件嚴絲合縫地轉化為一款款產品。

集中在發貨倉庫的產品 時代財經/攝

「以前是前店後廠,現在有些檔口只留了一小部分生產力在義烏,其他生產線則往中西部城市轉移,前店無廠慢慢成為一種趨勢。」林琪向時代財經說道。

內部賽馬、流血參戰,商家掉進比價漩渦

一場比價運動正在暗流涌動。時代財經了解到,小二的比價已經不局限在同一平台,而是對競爭對手的全方面圍獵。

降價、比價、再降價……同一品類的相似款要經歷無數輪篩選。

「像是掉進了沒有終點的比價漩渦,一天一價已經成為普遍現象。這導致貨品供給非常不穩定,爆單了還要考慮後續的備貨能否跟得上,每一次選擇降價都需要評估自己能否hold住成本。」王陽向時代財經說道。

近兩年,王陽見過不少沉浸在高銷量的虛假繁榮中、最終被負債壓垮的同行。「比如一個成本2.5元的產品,就有人敢賣2.7元,他們根本沒把人工成本、退貨退款成本、水電和房租成本,以及給平台的佣金算在內,最終只能一批批地倒下。」

當價格與流量直接捆綁在一起時,流量也便成了流動的、抓不住的變量。中小商家陷入電商平台設置的車輪戰里,一旦有同類型商家繼續降價,原本湧向店鋪的流量也會像潮水般褪去。

淘寶平台根據商品在全網價格的競爭力賦予一至五星,全網最低價可以被評到四、五星級,價格力數值越高,平台就會給到更多流量扶植。公開數據顯示,今年9月份,淘寶五星價格力商品,平均流量增長62.5%以上。

李垚正經歷前所未有的管理壓力,低價指揮棒使團隊內部競爭充滿火藥味。

據他介紹,公司的經營方式是同一款產品在平台上分發多個連結,由不同的銷售經理跟進調價,形成內部賽馬機制。「與其被其他廠家爭搶市場份額,不如內部先廣撒網,通過全平台的測試把產品銷量做起來。」

然而,在低價競爭的環境下,這種內部競爭容易走向失控。當出現一個爆款產品時,幾乎整個銷售團隊都想爭搶這塊「肥肉」,他們拚命地壓低價格獲取銷量。為了爭奪同一批客戶,多個銷售團隊重複燒推廣費的情況也屢見不鮮。

「如果不捲低價,就別來做電商了,這是所有平台的規則。」多位商家向時代財經表示。他們不知道這場牽動全行業的戰爭何時才能暫停,也不確定長期低價競爭下,供應鏈最終會是什麼形態。

唯一確定的是,「風浪越大魚越貴」的時代已經告一段落,「爆單」再也難解「千愁」。

(文中受訪者皆為化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e2875b189d95e22da5a504cb06fef7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