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全員參與 靜待花開之時——淺談低年級班幹部培養

2023-11-07     閃電新聞

原標題:堅持全員參與 靜待花開之時——淺談低年級班幹部培養

對於班主任老師來說,得力的小幹部是不可或缺的小助手,選得好,培養得好,對班級管理工作的開展會增添助力,如虎添翼。因此,接到新班,班主任格外重視小幹部的選拔和培養。

以往,自己選拔的標準也基本不離網上所說的責任心強、組織能力強、同學威信高等等標準,一年級孩子入學沒幾天,便開始有意識無意識地按照這樣的標準篩選,不久就會由自己指定並確定下來。不知老師們發現沒有,低年級各班最終確定的小幹部,多數是些學習成績優異、做事利索、態度強勢的小姑娘。感覺這些孩子有氣勢,能鎮得住其他同學,老師不在班的時候,能幫助維持好班裡的紀律。培養這樣的小幹部,班主任只需要重點對這幾個孩子進行小幹部工作的方法指導,具體到同學們說話時怎麼辦,早自習領讀時怎麼辦即可,同時還不忘經常性地提醒其他同學,一定要配合這幾位班幹部的工作,老師不在的時候,一定要聽班幹部的組織。這些孩子能力強,學得快,一段時間後就能做得有模有樣,班主任也輕鬆不少。

這樣做,當時看著比較有效,短期就能讓班裡變得比較有秩序,但是,漸漸發現,班裡的小幹部優越感漸強,甚至有的盛氣凌人,到了中高年級,甚至有的小幹部在與其他同學交流的時候言辭刻薄,仿佛這個班就是他們幾人說了算。其他孩子呢,要麼變得唯唯諾諾,凡事聽從幾個小幹部的指令,要麼在沒有小幹部指揮的時候,變得不知所措,不能正確地應對班裡的情況。而且,優秀的、自信的孩子漸漸固定成那一部分孩子,那些從低年級就默默無聞的孩子,似乎到了中高年級也一直默默無聞,對自己成為班幹部、服務班級、服務同學缺乏信心,漸漸對集體事務與活動也變得漠不關心,置身事外。班級好壞只與這幾個小幹部相關,其他多數同學只需要聽話,服從管理,對班集體缺少熱愛之情,主人翁意識更是無從談起。

看到這樣的結果,我也曾在心裡問自己,剛入學時那個雙眼閃動著自信的光芒,凡事都願意搶著幫老師和同學去做的孩子為什麼不見了?他們為什麼會變得這樣被動?班幹部改選,改來改去都是那麼幾個人,這也促使自己開始審視選拔培養小幹部的初衷。

我們選拔小幹部,是單單為了讓自己工作更省力?還是應該立足於每個學生,著重於每個孩子主人翁意識的樹立、自信心的建立和組織管理能力的鍛鍊?答案當然應該是後者。但在現實生活中,老師們,特別是低年級老師,在孩子們入學不多久便開始人為地選定、培養小幹部,造成了孩子們的分化,早早掐斷了很多孩子在這方面展現自我的機會。到了中高年級,出現剛才所說的分化、固化、主人翁意識淡薄等現象,也就不奇怪了。

意識到這一點,我便開始重新反思以往小幹部培養過程中的做法,漸漸發現以往老師指定、少數參與的方式有很多弊端。

一、不利於孩子們的自信心的建立,掐斷孩子後續發展的可能。

入學之初,每個孩子都帶著父母殷切的期盼,都帶著對學校生活的嚮往而來,如果老師們問一問一年級剛入學的孩子,你是一個好孩子嗎?你能擔任小幹部為同學們服務嗎?你能贏得大家的喜愛和信任嗎?得到的回答基本都是響亮而肯定的「我能行!」那時的孩子是那麼自信,腦海里基本沒有「我不行」的想法,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可是,經過一學期或更長時間的學習,再問這樣的問題時,有的孩子回答時卻開始猶豫,支支吾吾,甚至中高年級有的孩子會笑笑,不好意思地說「同學們不會選我的」「老師不會讓我管的」……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呢?究其原因,是因為老師早早指定班幹部人選,漸漸固化下來,那些選不上的,在一次次失敗和失望中,也漸漸開始失去對自我的肯定與自信,潛意識裡也開始認同自己不行,自己不合格,自己做不好小幹部。影響孩子們自信心的,正是老師們在班幹部選拔任用過程中的做法,那些當選的,長期擔任班幹部的孩子,不僅鍛鍊了組織管理能力,更是堅定了自己很優秀,自己能管理,能為大家服務的自信心。然而,不能否定的是,這些孩子只是班級的少數,肯定少數,否定多數,這明顯違背了我們教育中所提倡的為每個孩子的發展奠基的理念。

一個孩子,從小被種下了自己不行、事事需要別人管、事事要聽別人的觀念,將來的發展肯定會受到影響。很多孩子,如果老師給予他們機會,多等待他們幾年,很可能會發展得更好,展現自己更加優秀的一面,我們老師完全可以成為點石成金的金手指,切莫讓自己成了掐斷幼芽的剪刀手。

二、不利於班級管理和良好班風的形成。

以前自己帶的班,總感覺孩子們的集體榮譽感不是很強,班集體的凝聚力和良好班風的培養要下很大功夫,班主任感覺特別累,付出的很多,收效卻總達不到自己的預期,沒有班主任老師在場時,孩子們的表現總是不盡如人意,不是有這樣的問題,就是出現那樣的問題。自己也感到很困惑。為什麼總有孩子不在乎自己言行對班集體的影響,總是出現違規違紀現象,屢屢教育也難以杜絕呢?後來了解到,很多孩子嘴上不說,心裡卻認為,班級紀律的好壞,就是老師和那幾個班幹部的事兒,自己不過就是個普通同學,是被動的、被人管的角色,所以根本對班級榮譽、班級活動等重視不起來,總像一個局外人一樣。如果不能讓孩子們產生認同感,產生自己是班集體一員,班級榮譽關乎自身的感覺,他又怎麼會自覺地、自願地去規範自身的一言一行,為集體而努力改變自我呢?一個學生這樣想,一群學生這樣想,多數學生這樣想,良好班風自然難以形成,班主任老師在管理過程中倍感費力,也就不奇怪了。

三、不利於家校間的合作與交流。

無論大家是否承認,無論家長怎樣說,其實,在每個家長心中,自己的孩子都是可愛的、優秀的、具備發展潛力的。我們也確實通過不同渠道,聽到過家長對自己孩子當不上小幹部的微詞。家長們不見得是攀比,不見得是為了炫耀,更多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獲得平等的機會,得到一樣的鍛鍊,得到一樣的展示平台。誰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校唯唯諾諾,毫無主見,整天被別的孩子管。家長的心情我們可以理解,也應當理解,畢竟,當今社會對教育「公平」的重視日益增強。試想,如果一個家長,心懷對老師不公平的不滿,又怎麼會樂意與老師愉快地交流,那麼,配合支持老師的工作,家校形成合力又從何談起呢?

靜下心來,細心分析,才發現,原來我們以往的小幹部選拔和任用的做法,有這麼多負面的影響,那麼,貫徹全員原則勢在必行。

在我目前所帶的二年級五班,從一年級下學期開始,就不再由班主任指定中隊幹部、小隊幹部等,讓孩子們人人參與,平等發展,充分地展現自己在組織管理方面的潛力,讓每一株幼芽,在同樣的沃土中,在同樣的陽光下,舒展葉片,自由展現。

為確保全員性,具體操作中把握以下幾個原則:

一、結合班級管理實際,設立符合孩子年齡、能力的崗位,為全員參與創設和搭建足夠的平台。

全員參與是我們班小幹部培養的基本原則,44位同學,人人都是這個班的小幹部,人人都是這個班的主人,每個同學都能參與到班級的早讀、紀律檢查、收發作業等工作,但是,具體操作起來,容易出現僧多粥少的情況,好像班裡沒有這麼多的工作和崗位需要孩子們去嘗試和參與。這就需要我們班主任結合班級管理的需要,將崗位內容細化,職責具體化,任務量適度化,創設足夠的崗位,保障每個孩子的參與。

比如我們班的「作業快遞員」「衛生小巡警」「圖書保護神」「愛眼小天使」等等,每個崗位都與班級的日常管理密切相關。「衛生小巡警」在課間負責檢查班裡的衛生情況,「圖書保護神」負責定時整理和維護班裡的公共圖書以及書蟲課的圖書收發工作,「愛眼小天使」監督和組織同學們認真按時做眼操,「黑板小密友」承擔了課間擦黑板,為下節課做好準備的任務。其中的「作業快遞員」承擔著收發作業的任務,但是老師並不是只限定一部分同學負責,為了擴大參與面,我們班以橫排為單位,第一橫排的8位同學是周一作業快遞員,第二橫排同學是周二作業快遞員,以此類推。每位同學都能參與其中,輪到自己的那一天,全面負責這一天裡各科課堂作業的收發等工作。如此種種,每個崗位的內容很少,很細,任務量也輕,保證了有足夠多的崗位供孩子們選擇,從而確保了百分之百的參與率。

在一年級時,孩子年齡小,班級崗位由老師設定,孩子們根據自己的意願和能力進行選擇,升入二年級,學生能力增強,孩子們都能熟知崗位要求,在老師設定的基礎上,大家還集思廣益,創設和增設了「維和小警官」 「課前古詩小領誦」等新的崗位,比如維和小警官,主要針對課間有的同學相處過程中出現小矛盾或一時高興,追跑打鬧現象,進行勸解和調解,促進同學們的友好相處和班級課間秩序的管理。「課前古詩小領誦」針對課前管理的需求和學校古詩文誦讀活動的開展,利用上課前,同學們都在座的點滴時間,為同學們推薦和朗誦、領誦優秀古詩。既充實了課前時間,又有效地避免了同學們坐在位上等待時說話等現象。

這些崗位都很細,承擔的任務也很少,貼近孩子們的日常學習生活,吸引了孩子們的目光,孩子們的參與熱情高,全班44位同學一個都不少,都自行或在老師的幫助下選到了適合自己的崗位。

二、 強化職責意識,淡化職位觀念,端正孩子們的思想認識。

端正思想認識其實是開展和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與必不可少的條件。全員參與有時會出現崗位選擇不均衡的現象,主要是因為,有的孩子認為,只有站在講台上組織早讀或管紀律才是小幹部,有些崗位看似不起眼,感覺不是小幹部。所以,選擇崗位時,有些崗位報的人相對集中,有的崗位少人問津。針對這一問題,我主要從思想認識上加強引導和教育,讓孩子們認識到這些崗位沒有高低之分,都對班裡的管理和發展不可或缺。為了進一步加深孩子們的體會,一天,我專門讓「衛生小巡警們」休班一天,到了下午放學時,我讓他們彎腰找一找,數一數,自己的座位下面和周圍有多少廢紙、鉛筆、橡皮等,結果全班找出一大堆垃圾,藉此契機,我引發孩子們認識到「衛生小巡警」好似不像組織早讀那樣神氣,可是卻一樣的重要,沒有了這個看似普通的崗位,沒有了這部分小幹部的工作,我們的班級就會受到影響,同樣,其他崗位也各有各的作用和重要性。

在這個過程中,班主任主要是幫助學生強化了責任意識,明白了崗位的意義和重要性,淡化了崗位高低的意識,統一了對小幹部工作的認識,使孩子們在選擇崗位時,更加理性,態度更加端正,崗位選擇不均衡的問題得到解決,進一步保障了全員的參與。

三、 創新形式,保障參與的熱情和持續性。

小幹部培養,要做到全員參與,說易行難,真正實施的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的,特別是面對的孩子年齡小,自制力差,容易出現3分鐘熱度,有的孩子漸漸參與越來越不主動。所以,低年級小幹部培養過程中,一成不變的形式會影響到孩子參與的熱情,降低實際參與度。針對這一點,我努力在實施過程中創新形式,最大限度地吸引孩子,保持他們的新鮮感。一是從崗位設定上創新,調整舊有的,增設新穎的,而且是從操作形式上調整創新。比如:原來發作業本,面對一雙雙高高舉起的小手,我總是固定地請選好的那幾位認字多的孩子去發本子,其他孩子失望地放下小手。經過多次之後,他們再也不會主動搶著去發作業本了。以前之所以那樣做,無非是為了給老師省時省力,這幾個孩子發得快,換成別的認字少的孩子,發得慢不說,還經常發錯。後來,有了作業快遞員,最初孩子們很興奮,時間久了又開始興趣缺缺,我便提出讓他們兩兩組合成快遞公司,展開極速快遞的小競賽,比比哪個公司的送達速度快,出錯少,準確度高,小小的變化,馬上吸引了孩子們,再次激發了參與的熱情。

平時的路隊,最初是由老師指定的聲音洪亮的兩位男生喊隊,後來改為接力式,從左至右4個小隊,一個喊完另一隊接上,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參與進去,還避免了任務過分集中到個別孩子身上,孩子們很新鮮,喊起來格外帶勁。幾周後,及時調整為男女生接力喊口令,隱隱形成男女生競賽之勢,誰都不甘落後。當然,幾周之後,還需要調整,由大家推選出近期在紀律或學習方面進步比較大的6—7名孩子負責喊口令。形式上要常換常新,讓孩子們樂此不疲,牢牢被吸引的同時,愉快地參與其中。

還有,我們班的值日,以前是根據座位,把孩子們分成五個大組,老師指定值日組長,每天監督和帶領大家干值日。然而,時間一久,總有值日生遲到,打掃不認真的現象,單純靠兩個值日組長根本難以很好地帶動和管理。這學期,我改變了方式,想讓孩子們自己報名選擇值日的時間,然後同一天的值日生分組報名確定每個人具體崗位,比如擦黑板、 倒垃圾、擦講台等。孩子們很新鮮,也很認真,報名和分工由孩子們自己完成,老師基本沒參與,而結果卻出乎老師意料地順利。當值日時間和分工確定後,有孩子跑到我跟前,習慣性地問:「老師,還沒選值日組長呢,讓誰當組長管呀?」我當時心裡不由想到,孩子們真是管習慣了。我對大家說:「這學期我們不再指定值日組長,每個同學都是值日生,值日組長輪流擔任,按照值日表上的名單,每周有這一天中的兩位同學擔任組長,督促和帶領大家做好值日。並且,擔任值日組長的這一天,每天8點鐘,兩位組長要站到台前,面向全班同學,總結一下,今天的值日,誰來得較早,誰做得最認真等等。」孩子們聽了很高興,輪到自己值日這一天,早早來到班裡完成自己分內的工作,責任感、自覺性明顯增強。兩位組長站到全班面前總結,也倍感自豪與光榮,還鍛鍊了孩子們的觀察、組織、管理、表達等多方面的能力。人人都是組長,人人都是主人,才能從根本上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

本學期,為了更好地保證全員參與,我還計劃把我校小組合作學習的理念引入小幹部培養過程中,改變以往單人申報和承擔任務的模式,讓孩子們根據崗位任務、自由結合成人數不等的小組,以小組為單位承包某個時間段里的某項崗位工作。比如,某個小組申請承包2周內班裡早讀的工作,申請成功後,具體的安排、分工組內商討確定,班主任給予建議和適當指導。既發揮了小組合作的力量,鍛鍊了孩子們組織合作的能力,又保證了每個孩子的參與。在這個過程中,積極嘗試引入「圍圈傳」「嘰嘰喳喳法」「小先生」「坐莊法」等小組合作學習中,用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形式,擴大參與面,加深參與度,讓每個孩子都能獲得平等的機會,鍛鍊和展現自我,發揮自身的潛能。

隨著從教時間的增長,接觸孩子的增多,自己越來越意識到,每個孩子都是一株獨特的小花,他們都會綻放,但時間有早晚,過早地給孩子固定職位,相當於只照顧了幾朵早開的花朵,掐滅了更多小花綻放的機會。作為班主任,特別是低年級的班主任,在班幹部培養的過程中,請不要過於著急,一定耐下心來,等一等,緩一緩,多給孩子創造機會,讓更多的小花有時間積蓄力量,迎來怒放的一天。

每朵小花都會綻放——請耐心守候;每個孩子都會成長——請盡心培養;每個學生都有潛力——請給予機會,在低年級班幹部培養過程中,讓我們一起堅持全員參與,靜待花開之時!

作者:濟南市經十一路小學教師 張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dd26355b3f520a7baeabc31181da513.html